补齐农村经济短板 确保如期实现小康

2016-05-14 09:03蒋小兵张皖昌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

蒋小兵 张皖昌

摘 要:要珍惜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抓实三农、严管三资、解困资金、创新方式、城乡统筹方面补齐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确保到2020年城乡完全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农村发展;经济短板;补齐;建成小康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35-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会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是全中国人民的小康,不会丢掉任何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更不会丢掉农村。到2020年,中国人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然而,农村经济发展确实不足,本文把它叫作农村经济的短板。

一、农村经济发展成绩

1.粮食充足、菜肉丰富。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十一年增产,将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的手中。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年人均占450公斤。肉类、禽蛋、蔬菜和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每天占有肉类0.35斤、蔬菜3斤、禽蛋1个、水产品0.257斤。粮食和菜肉人均水平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收入增加、脱贫加快。2015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六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7 000多万人,四年时间摘掉5 000多万人贫困帽,中国脱贫成就已成为世界的典范。

3.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

4.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环境越来越整洁,坪坑、清塘、疏河,垃圾统一收集、污水有序排放。用电方便、道路畅通、房子整齐,解决了2.98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改造危房近1 684万户。

5.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产权进一步明晰,完成确权面积2.6亿亩;到2015年6月,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24万个,农民合作社达到141萬家,农业龙头企业超过12万家;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有更多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到农村创业。

二、农村经济发展短板

与以前相比,尽管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有以下短板:

1.三农短板。一是农业短板。中国只有12%的土地适宜耕种,在中国的土地上,水、光、热、地形极不均衡,现代化的农机操作只有少部分地区适用。我们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农村短板。乡风不正,坏习惯不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婚事大办、丧事迷信办等现象还在很多地方存在着。三是农民短板。知识水平较低,不能够有效适应农业科技化发展需要。

2.三资管理短板。一是财务账目不规范。购买办公设施、装修房屋、承包水面等超万元费用,没有合同、会议记录,也没入账;至今还有打白条冲账、杂工费代签字现象;财会人员不坚持原则、领导随意干预财务工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二是资产处理受限:村里想开发利用一批老粮库、老医院、老学校等老资产,借此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中关卡很多,力不从心。三是资源管理混乱。山地、丘陵、坡地所处位置交通不便,抛荒地多;政府往往把可以规模经营、大面积平原且肥沃土地征来,做项目开发、城市建设用地;置换湿地、平整山地、利用废地、开垦荒地来充实建设用地做得不够。

3.金融借贷短板。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力不从心。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有限,制约因素很多,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国有银行政策谨慎。工商银行、建行、中行仍没有放开融资政策。三是社会融资缺乏信任。新开辟的“融投资行业”广告、网络宣传满天飞,宣传中出现存入利率高于贷出利率,违背营利常理,失去信任基础。

4.经营组织短板。一是空壳合作社。由于农民合作社的注册门槛较低,一拥而上;有的农民为了获取财政补贴,在没有明确经营目标的情况下,盲目上项目,结果因自身问题而失败。二是资金运转困难。很多农业资金和农民的土地直补,没有用在农业生产上;有些倾斜政策多数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三是缺乏凝聚力。经营组织应用现代农业三个要件不足:现代科技应用不足,现代农机武装农业不足,现代企业管理农业不足。正因如此,经营组织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当然也就失去凝聚力。

5.产品利润短板。一是生产农产品制约因素多。生产大豆、小麦等需要几个月时间、周期长,即便是大棚经济,蔬菜也需要数周或两个多月,它不可能像工业生产那样高效快速。风、水、冻、旱、虫害等都能造成自然灾害,一茬庄稼需要多次抗风险处理。二是先进生产力不能普及。丘陵、山地占全国耕地60%以上,大型农机发挥不了优势。三是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改革先于工业,但后来工业改革远快于农村。工业改制过程中,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每一步都快于农村;农民劳作仍然处于整个社会经济链条的最低端。

三、补齐短板对策思考

1.抓实三农。一抓实农民。一是加强勤劳教育:农村有的人游手好闲,他们的共点就是昼夜粘网或麻将,这样的闲散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让这些闲人工作起来。二是加强“三盲”培训:文盲、法盲、科盲是当前农村的三盲,要针对性地加强培训。三是加强孝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要举办儿媳孝敬公婆培训班。二抓实农村。一是学校和医院不能完全广推私立化,假如全社会都是私立医院,遇到突发事件,国家还怎么立即调动医生快速行动?二是推进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共建,三网共建资源共享、节省资本。三是抓实创业创新,应用“互联网+”,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三抓实农业。一是界定土地流转规模:以有利于农业科技应用、工业化管理、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为标准。二是合理选择模式:把家庭经营、集体经营、联合经营等几种经营模式综合比较,比较单产效益、比较综合效益,哪种模式效益高就选择哪种模式。三是高度集约:高度集约化要以节时省力、高效为目的;要以安徽省的调转促为契机,依据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来集约生产要素。

2.严管三资。一要严管资金。其一是财务管理小组要按规理财,账目清单要经得起审计和监督。其二是监督所列账目是否真实,让财务账单经得起阳光下照晒。三是做到长期公开、随时公开,避免村民瞎议论产生误会。二要严管资产。给村两委更多的自主权,县乡两级要为农村沉睡的资产发挥作用多想点子、多开绿灯,让看不见的效益变成看得见的效益。对闲下来一批老粮库、老学校等老资产要开发利用,要借助招商引资平台引商入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三要严管资源。一是完善土地确权:聘请既有经验又与当地村民陌生的专业人,排除人为干扰,做到测图、丈量、计算客观真实。二是解决地块碎片化:对丘陵山坡分散土地,采取农民地块互利互换流转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三是严格保护耕地:在严禁闲置和抛荒耕地基础上,通过扩大基本农田永久保护区保护耕地。

3.解困资金。一是合理贷款机制。放宽农村抵押贷款条件,要把农民已经确权的宅基地、住房、林权证等纳入抵押贷款范围,发挥它们的抵押价值;延伸村镇银行,依法准建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其他小额信贷组织;构建农贷诚信环境,请优秀信用社主任或信贷员兼任镇村领导,让金融内行与农村产业结合,开辟有利于支农贷款畅通机制。二是农业专款专用。我们已经投入1万多亿资金用来保护耕地,假设以18亿亩耕地为计算单位,如果按照每亩地300元钱进行保护的话,全国只需要5 400亿。1万多亿减去5 400亿剩下的钱也是个巨大数字,这个巨大数字流向何处?所以,加强农业专款专用监管已刻不容缓。

4.创新方式。一是理顺三权关系。理顺土地集体所有、农民承包、流转经营三权关系,只有理清三者关系,才能实现“1+1+1>3”,才能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中释放出红利。二是丰富统分结合体制。统一经营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农村扎根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每一次农村改革都是以双层结合的经营体制稳定为前提的。但是,生产要素组合必须遵循效益优先原则,土地要素要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划的界限,寻找效益高的合作对象。三是生产要素重组多元化。每一种生产要素重组时发挥作用的大小也是不同的,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内需新的需求,让要素在趋利避害的组合中发挥最大作用。生产要素是多元化的,只有实行多元化的经營方式,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城乡统筹。一要消除误区。公平不等于平均,全民进入小康绝不是高平均主义,要消除城与乡绝对均等化的误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发展全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公平分配社会财富,开放、协调城乡发展。二要加紧统筹。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要补齐短板就要偿还历史欠账,要补齐短板就要用足惠农政策,要补齐短板就要维护农民利益,要补齐短板就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三要提高效能。畅通县、镇、村三级行政,政令快捷,打破城乡领导隶属多条线、办事耗时间的局面,特别要提高支农窗口办事效率。

总之,农村经济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只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补齐农村经济发展短板,农村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发展影响分析
影响农民收入因素及有效对策研究
连接农村,面向城镇大型公益化APP开发基础分析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强化农业统计 服务农村发展
农村发展中农村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