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有效课堂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2016-05-14 21:17张玉萍
新课程·小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素养

张玉萍

摘 要:语言的运用与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语文素养的提高,更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时,接触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才能够“妙笔生花”。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言运用;发展语言;语文基础;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

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多维化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手段均可以还原教材内容,创设文本中的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人情世故、场面环境、谋求形似和神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语言文字,能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用,以画面再现情境,能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发展,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形成,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如教学《火烧云》一文中,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依课文想象有一定的困难,生活中学生很少留心观察过火烧云。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动态情景难以想象,电教媒体此时便可以发挥优势。故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态万千,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录像片,而后又慢速播放生动、形象的剪辑画面,再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语言文字的描述,学生情绪高昂,饶有兴趣的用多种方式感情朗读。

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慢放一幅幅见过的、没有见过的,作者写过或没有写过的形态不一、颜色各异,变化莫测的火烧云。学生在细致观察画面的同时,我趁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或写下来,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并随即进行点拨。例如一位学生说:“不一会儿,一只红色的鳄鱼爬了过来。”我随即引导:“爬过来想干什么?”学生马上就能依图说出“仿佛张着血盆大口,想要吞噬前边的猎物。”紧接着又有学生举手补充“可是,还没有等鳄鱼追上,前边的猎物就消失了……”就这样,学生依据动态变化,描述了很多完整、流畅、优美的语句,使语言的描述具体化,形象化,也使火烧云显得更加绚丽多姿。

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使文字中的情景再现,而且将人体感官同时参与交互,充分发挥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注重词句语法的积累、感知和运用,挖掘潜能

文质兼美的文章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在教学中借助课文内容和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情境设计,使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采取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读、说、写是检查学生积累的语言能否内化,能否灵活运用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例如《鸟的天堂》前文写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明白写文贵在真实,还要学会斟酌字词的技巧,语言文字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弦,引起悬念,是巧妙的语言运用方法之一。例如“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中的“卧”还可以换什么词?学生换了很多词:耸立、躺、跨……此时让学生看图再讨论、思考,总结出作者用“卧”妙在形象地突出了榕树大而茂盛,独木成林的特点。精美的词语运用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语言内化的重要过程。

再如《白鹅》和《白公鹅》两篇课文,文辞优美,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学生非常喜欢。所以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感知语言的美,激发学生表达看法的欲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词句,朗读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美和情节的趣味性,从而实现语言的积累和感知。

教学中还要抓住契机进行课外拓展训练,这两课中我都运用多媒体播放《萌宠成长记》的片段,让学生观察、讨论,合作学习,运用积累到的词句,修辞手法练习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笔下的“小萌宠”。这样既进行了语言和能力的训练,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语言潜能,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学生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三、运用合作互动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语文课本中有众多内容,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狭窄,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有些语言学生不易理解,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交流合作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因此学习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或借鉴,要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提高运用语言的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展现情境、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查阅资料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如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拔、形状有些模糊,对那里的地形分布几乎一无所知,教学中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故我号召同学们群策群力,寻找资料,进行数学计算、数字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学生一方面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琢磨,一方面将各自理解画出的示意图反复比较,得出结论。在学生利用展台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发现学生的讨论确有成效。不仅学生学会了科学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使自己和其他学生多方面的得到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生活观察、运用语言合理表述

观察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点,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眼睛看这种单一的活动,它是集视、听、嗅等感官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并且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有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他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组织语言,表达自己观察的感受,讲述自己的见闻,能激发学生的语言激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一个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对家长进行采访,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写法。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分小组进行综合实践的调查,这些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五、强调阅读背诵、丰富语言素材

新课标对小学四年级的习作制订了这样的目标:“读写结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时,接触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流于笔下,才能做到“妙笔生花”。抓住小学阶段这个学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好词佳句、精彩段篇,学生将终生受益。所以注重引导理解、感受语言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积累语言,可以选择一定的阅读范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举办读书会、精彩片断朗读竞赛等,有效地调动学生语言积累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逐渐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

背诵是自古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期是储存语言信息的最佳时期,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对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个很好的补偿。课堂教学中可以精讲巧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便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语言积累,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13(1).

[2]傅学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0(11).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素养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