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勾勒美丽人生

2016-05-14 14:40徐晶星王凤仙
中小学德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辅导绘画职业

徐晶星 王凤仙

摘 要利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美术类高中生中开展生涯发展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唤醒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关 键 词美术类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43-03

美术类高中生(以下简称“美术生”)擅长画画,但文化课成绩普遍不甚理想,且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稍显不足。怎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直面问题,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行,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涯发展教育强调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生命,旨在指导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基础上,获得合理设计学习、升学和未来职业的知识与能力,从而为获得幸福的人生与提升生命质量奠定基础。[1]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应对当前的高考改革,更关乎其未来生涯的整体发展。基于此,笔者以15名对前途感到迷茫,希望通过辅导获得帮助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利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开展美术生生涯发展团体辅导活动。

一、主要技术

绘画心理分析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创作的自由表现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的心理辅导方法。[2]将绘画心理分析与学生生涯发展辅导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3]

二、实施过程

第一次活动:绘制个性名片

活动目的:通过绘制个性化名片,学会推荐自己,同时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熟悉。

活动程序:①通过抽签把团体成员分成3组。②分组围坐,绘制个性名片。名片要求:图文并茂,包含不少于5条的个性化信息。③小组交流,组内相互认识。④集体分享,介绍自己。⑤讨论并制定集体规则。

活动思考:大多数学生绘制的名片包含姓名、班级、联系方式等内容,但对于性格、理想、目标等抽象的信息呈现较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第一次参加活动,对于不熟悉的人,还存在一定的戒心。

第二次活动:为美食节义卖活动设计宣传海报

活动目的:通过为学校美食节义卖活动设计宣传海报,可以展现其绘画、设计方面的才能,提升自信心;体验小组群策群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程序:①沿用上次活动的分组方案,每组增设一名组长。②每组集思广益为美食节义卖活动设计、制作一份宣传海报。要求主题鲜明、构思巧妙、图文并茂。③各组阐述设计理念。④评选最佳海报,并将其作为爱心义卖活动宣传海报最终设计方案。

活动思考:创作阶段,同学们有合作、有争执,最后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由此提升了小组内部的信任度;分享阶段,学生认真倾听,欣赏其他小组的构思,并真诚鼓励和赞美。由此,和谐的团体氛围逐渐形成。

第三次活动:美食节义卖活动

活动目的: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感受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体验自己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为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作铺垫。

活动程序:①15名成员跟随各自班级参与美食节义卖活动,如小吃义卖、手工艺品和绘画作品义卖等等。②活动后,每位成员就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作用撰写心得和感想。③召开义卖活动经验分享会。

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需要学生有一种社会担当,作为绘画设计的延续活动,义卖活动,可让学生观察、思考自己的角色担当,体验合作互助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四次活动:发现未知的自己

活动目的:通过绘画探查内心,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促进自我认识和自我悦纳。

活动程序:①树木人格图。指导语:“请画一棵树。”②家庭动态图。指导语:“请画出你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包括你自己)正在做的某件事或参与的某个活动。”③作品介绍。

活动思考:在树木人格图部分,学生小张画了一棵树叶茂盛的树,树上有许多果实,但树干却比较细,好像快被压垮了一样。这可能预示着小张自己或家人给他设定了很大或者很多目标,但他的实际能力还不足以去实现这些目标;在他的家庭动态图中,一家五口正坐着看电视,其中哥哥(同父异母)、姐姐(同母异父)坐在两头,且两人神态和姿势有别于中间三人,这可能暗示着哥哥、姐姐之间及与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对此,老师建议小张与心理老师作相应的沟通。

第五次活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活动目的:通过绘画“我眼中的工作世界”和老师展示的“现实的工作世界”的比较,了解职业,关注和探索外部世界,以便更好地规划学习和职业生涯。

活动程序:①“我眼中的工作世界”绘画。指导语:“请画出自己眼中的工作世界”。②分享创作心得,师生可适时提问,以启发思考。③老师分享有关工作的图像、视频、文字资料、招聘启事等。

活动思考:活动反映了很多学生对于工作的认识过于单纯和理想化,如有学生画自己十年后可能是一名牧民,因为牧民可以养小动物,而他很喜欢小动物。因此,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去了解和关注真实的工作世界。为此,老师建议他们向父母、亲人等询问相关的职业信息,从身边人开始,从一两种职业开始,走进和探索外部世界。

第六次活动:N年后的我

活动目的: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对未来有确定的想法,能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地积极行动起来。

活动程序:①放松练习,平静身心、排除杂念,关注内心需求。②想象自己三年后的样子,越具体越好;接着把想象的内容画在纸上。③同样进行“十年后的我”创作。④两轮绘画结束后,相互进行分享。⑤思考“在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把答案写在卡片上。

活动思考:①在“三年后的我”部分,有些同学用比较轻、模糊甚至若有若无的笔调画自己在一所大学的教室中坐着发呆的样子,且画中人的腿或脚被遮挡住了,这可能预示着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确定的想法,在职业规划上想法多、行动少。对此,老师提醒他们职业规划可以有梦想的成分,但要从现实出发,积极行动。②在“十年后的我”部分,有的同学画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旅游,有的画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有的则画自己成功经营着一家连锁画廊,等等。这些从某种角度反映出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有人追求舒适,有人追求成功,有人追求财富,等等。对此,教师结合“在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的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第七次活动:风雨·彩虹

活动目的:通过“雨中人”的绘画,正视负面情绪,挖掘自身资源,化阻力为动力,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支持。

活动程序:①放松练习,帮助平静身心、排除杂念,关注内在感受。②“雨中人”绘画,考察学生在压力下的反应。指导语:“请画一个在雨中的人。”③绘画结束后,分享创作感受。④引导思考:对于自己的画作,有什么感受?如果这幅画能像朋友一样跟你说话,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

活动思考:有同学的画中,人在大雨中被淋成了“落汤鸡”,没有任何雨具可以借助,也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这可能暗示着这些同学在面对压力时的无助与无奈,对此,老师建议他们大胆求助,同时努力发掘自身潜力。

第八次活动:从“梦想改造家”说起

活动目的:观看“梦想改造家”(一档有关家居设计的综艺节目)视频并展开讨论,以设计师职业为切入口,引导关注相关职业(尤其是自己的理想职业)所需要的学科素养。

活动程序:①这期节目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②设计师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设计师身边的助理又是怎样的工作状态?③除了美术外,设计师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④当下的学习和设计师工作(或你的其他理想职业)的关系有哪些?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关系?

活动思考:大多数同学认为,美术生从事的职业不仅和美术学科有很大关系,还涉及到物理、建筑、人际交往、管理等学科,而他们在这些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由此,他们意识到应该在学科素养方面多多努力,从而将梦想与当下学习关连起来。

第九次活动:回望·展望

活动目的:通过分享参与团辅活动的感受和收获,互赠祝福及小组合影留念,巩固辅导成果,圆满结束辅导过程。

活动程序:①引导分享团辅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谈感受和收获。②以心仪的形式(绘画、寄语等)为其他成员或老师送上祝福。③老师总结和赠言寄语。

活动思考:在最后一次活动中,微妙的离别情绪在成员间弥漫。老师在引导成员处理离别情绪的同时,还需带领成员回忆和巩固历次活动的所思所感,帮助成员将所学所感迁移到现实中,延续团体辅导的积极作用。

三、小结

在上述系列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对于心理自卑不善表达、自我认识不甚清晰的学生来说,绘画打开了他们的心理防御,帮助他们用画笔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想法投射出来。同时,同学的关注,老师的回应也提升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仅凭学生的绘画去推断其内心是不全面的,还必须结合学生自己的解释和其他心理咨询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日常辅导者和其他老师对该学生的了解,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此外,辅导者要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将活动与绘画课区别开来,让他们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自然流露于画纸上,这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生涯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晓梅.让教育关注学生的未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5):39-47.

[2]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3.

[3]兰珊珊.绘画心理分析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3(8):118-121.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上海 200241)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辅导绘画职业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