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

2016-05-14 14:40曾国琼
中小学德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三错误艺术

曾国琼

摘 要任何学生都会犯错,但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却是教师需要长期修炼的艺术。老师只有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关 键 词教育艺术;师生关系;错误目的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46-02

郭元祥教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讲到: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跌倒、爬起,此时学生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引导和鼓励,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与学生亮亮的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

“自暴自弃”的亮亮

2009年8月,笔者接手了高三(8)班班主任工作,为了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开学第一天,我就开始找学生逐个谈话。在这个过程中,亮亮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他的语文、英语两科的学习较差,尤其是英语,班平均96.2分,他才46.5分。在谈话过程,他流露出明显的焦虑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了一位英语较好的同学与他同坐,以方便他随时问问题。谈话后的前两周,英语课上他尚能认真听讲,努力背单词,尽力完成作业,但从第三个周起,他开始开小差甚至不听讲,课堂上不是做其它科的作业就是睡觉,并主动要求把座位换到最后。因为高三第一次月考,他的英语成绩仍然是全班最后一名,亮亮觉得他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非常痛苦,于是选择了自暴自弃。

每次月考成绩出来,我都会找三部分同学谈话:本B临界、重点临界、尖子生。由于亮亮的英语基础差,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都是本B临界生,找他谈话除了分析哪些科目还有潜力可挖,我总会鼓励他:“如果你的英语多考20分,你就可以考上本A了。”但10月、11月月考后,只要我一说到英语,他就说:“我不喜欢英语,我不学英语。”如果我再多说一句,他就会掉头离开。

“寻求关注”的亮亮

12月月考后,当我再次向他提出提高英语成绩的要求时,他低声说:“我也想学好英语,但我的基础实在太差。”我觉得时机成熟了,赶紧对他说:“你下去想一想,看看需要老师怎么帮你。”

2010年1月1日凌晨,他在高三(8)班的QQ群上留言:“新的一年到了,我还是那个没人疼没人爱惹人厌的人。”1月2日清晨,当我打开电脑看到他的留言时,马上就给他回了一条:“怎么可能没人爱,惹人厌呢?你爸爸、妈妈、妹妹都很喜欢你啊,老师也看到了你的进步,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的。”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接着又发了一条信息:“新的一年,你长大了一岁,希望你考虑问题能够更全面一些。你的理综和数学不错,但一定要细心,争取会做的题不要失分,语文对你来说绝对不能放弃。真希望你能抓一抓英语,哪怕拿到90分,你肯定就可以上本A了。”

“寻求帮助”的亮亮

1月10日凌晨他亮亮QQ上给我留言:“曾老师,我是亮亮 ,高中三年我玩够了,想开始努力学习了 ,我把我高中积累下来的坏习惯列张表,老师帮我看看,提些建议,可以吗?”早晨我看到留言,立刻回复:“只要你敞开心扉,所有人都会接受你的,你的表在哪里? ”1月12日下午放学时,他来到办公室找我,让我给他提建议。纸上列出了他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一天作息安排。从表中可以看出,数理化和生物四科的上课和自习时间他都能用于学习,语文和英语尤其是英语无论是上课还是晚修,他基本上都是做其他作业、睡觉或者看课外书。我同他逐条分析,做得好的鼓励他坚持,做得不好的要求他尽快改正。他一边听一边点头。临走时,他对我说:“老师,你要多监督我,我怕我管不住自己。”我回答说:“我会经常提醒你,你自己也最好每天临睡前想一想,今天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尽快改正。”

1月份的广州调研测试成绩出来后,他主动找到我:“老师我想好好学语文和英语了,您能不能帮我跟黄老师和江老师说一说?”我心里万分高兴,立刻说:“我帮你说没问题,不过为了表达你的决心,你自己也要去跟老师谈一谈。另外,你的基础较差,一定要多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

看到亮亮的变化,我真心替他高兴,于是我马不停蹄地找到了语文科老师和英语科老师,把亮亮的转变和想法跟两位老师进行了交流,两位老师都说只要他愿意学,一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从此以后,亮亮上课非常认真,晚修有时就坐在语文和英语值班老师的旁边,一边做作业一边排队等着问问题。

2月8日亮亮在三(8)班的Q群中发起倡议:“同学们,不求金榜题名,但求此生无悔!所以,一起努力走完高三最后一百多天吧,管它荆棘坎坷、风吹雨打,我们都会风雨同路……”周一的班会课上,我让每位同学写一句话,作为青春寄语献给大家。当亮亮把这句话投影出来时,班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那一刻,我不仅看到了他眼里滚动的泪花,还看到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一个人的转变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都需要教师用心去聆听,用心去解决。亮亮的转变让我认识到:作为老师,要看懂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一旦你理解了错误目的,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办法能鼓励你的十几岁孩子,并改善各种情形。”[2]《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一书中的“错误目的表”告诉我们,当学生自暴自弃时,我们应该停止对他的批评和要求,静候教育时机的到来;当他寻求关注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会常常对亮亮说:“你下去想一想,看看需要老师怎么帮你。”当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沟通与处理,能更好地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之,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3],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教育的艺术。

参考文献:

[1][3]郭云祥.教育是慢的艺术[J].今日教育,2008(5):1.

[2]简·尼尔森,琳·洛特.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215.

(作者单位:广东仲元中学

广东广州 5114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高三错误艺术
在错误中成长
高三·共鸣篇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怒”与“努”
我把高三写成诗
“浮”字等
爆笑街头艺术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