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新加坡品德课程改革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2016-05-14 14:40左璜陈甜甜郑海燕
中小学德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品德公民新加坡

左璜 陈甜甜 郑海燕

摘 要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新加坡开启了“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以价值观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内容重构、以关键问题引领的课程实施创新、走向评价多元化的课程评估革新等方面。这启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教育必须将其纳入品德课程目标,优化品德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修订、编制合适的教材,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匹配的科学评估体系。

关 键 词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新品德与公民教育;新加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54-06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21世纪的学生核心素养新框架(New 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and student outcomes),它以《理想的教育目标》(The Desired Outcomes of Education)为纲,旨在培养自信的人、自主学习者、积极贡献者和热心的公民[1]。2012年,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正式提出“加强个性、公民和价值观的教育”,“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拥有价值观和个性,由此他们在生活中会表现更出色,生活更和谐,懂得关怀他人。换言之,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拥有坚实的基础以抓住未来的机会去寻找成就感和获得成功”[2]。由此,新加坡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生存驱动转型发展为当前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观驱动”[3],并以21世纪的学生核心素养新框架为立足点,开启了主题为“新品德与公民教育”的新一轮品德课程改革。

一、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改革的缘起

步入21世纪,为了迎接新世纪的种种挑战,提升教育质量,新加坡教育部制订了《理想的教育目标》教育纲领[4],勾勒出21世纪的教育理念与前景,它清楚地表明了国家对每个新加坡人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后应该达到目标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教育部进一步提出了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框架[5](如图1所示)。

在模型的最外围,是核心素养发展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使学生发展为:自信的人——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适应环境、了解自己、独立且批判性地思考、有效交流;自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质疑、反思、坚持、负责的态度;积极贡献者——在团队中高效工作,具有革新精神、首创精神、为了追求卓越而具有冒险和进取精神;热心的公民——有强烈的公民责任感、熟知新加坡和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到改善提高周围公民生活条件的活动中去。

实现这一理想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应该具备三个层面的核心素养,最内核是“价值观素养”,包括尊重、责任、正义、关怀、坚韧以及和谐六大核心价值观;其次是“关系素养”,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社会性意识、人际素养等五个方面;最后是21世纪必备的“时代素养”,包括公民素养、全球意识、跨文化素养、批判与创造思维、信息沟通素养等五大核心素养,各项指标的具体内涵如表1所示:

必须强调的是,新加坡所提出的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以“价值观教育”为中心,因为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能塑造个人的信仰、态度及行动。这与新加坡超越能力为本教育、走向价值观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高度一致的。

在以价值观为中心的新加坡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新框架背景下,从2014年开始,新加坡启动了新一轮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改革。

二、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

新品德与公民教育建基于新时代的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他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热心公民和积极贡献者。基于此,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以新加坡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为纲要,通过内容重构、方法创新、评估革新等途径,切实推进课程改革。

1.课程内容重构:以价值观核心素养为本

与21世纪学生素养的核心价值观相对应,新品德与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素养。基于此,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从“身份认同”“关系”以及“选择”三大观念切入,构建了六大学习领域,分别是:自我、家庭、学校、社群、国家和世界(如表2所示)[6]。

可以看到,“尊重”对应的是“身份认同”观念,主要体现在“自我”这一领域,课程目标为:知道自己是谁,学会尊重自己,拥有自信;“责任”“坚韧”与“正义”则属于“关系”观念范畴,课程目标为: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群三种日常生活关系中,懂得承担责任,学会适应不同环境,在社群或社会的各种冲突中能保持正义,正确认识不同关系中自己的角色,学会沟通;“关怀”“和谐”涉及“选择”观念范畴,课程目标为:学会在“国家”和“世界”这两个领域里,选择构建自己的价值观,继而发展国家身份认同感,为建设祖国而作贡献,并努力在世界中成为一个积极公民。“身份认同”“关系”和“选择”这三大观念领域,是课程的核心概念,三者相互关联并交叉影响。

2.课程实施创新:以关键问题引领

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新品德与公民教育在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实施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策略:

(一)综合协调的课程结构

2014年,新加坡颁布了《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见表3)[7],明确规定了品德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结构以及相对应的课程内容。显然,本轮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课程的整合。一方面,重视课程的综合建设。不只有独立存在的“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还配合有级任教师辅导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单元课程,课程结构设置灵活,课程教师、级任教师、学校等多方参与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强调各类课程之间的协调建设。独立的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期让学生在人生的六大领域里更好地处理各种关系,更好地适应环境;级任教师辅导课(FTGP)则侧重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的指导;指导单元课程内容为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性是人格的基本部分,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性观;校本课程则要求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设计与学校愿景相符合的课程,更具校本性。

(二)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

为了推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新品德与公民教育大纲在课程资源建设上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1.基于学校教育的品德与公民教育,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课程中应包括和品德与公民教育相关的有关学校价值观和评估体系的活动和课程。

2.老师所用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应该时刻更新以保持时效性。例如,教育部在2012年设计了一套“我们的新加坡全国对话”的教学配套资料,以协助学校带动学生讨论教育和国家课题。

3.在新品德与公民教育中注重家庭、学校、社群的参与关系。例如“家庭时间”“行动中的价值观”“反思与行动”“清洁新加坡”等,都强调学校所教授内容应该在家里进行巩固,建议让家长促进亲子关系和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实践孩子在课堂学习的价值观。

4.学校在开展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时,应当既包含显性课程(正规课程教学),又不能忽略隐性课程(学校文化氛围建设)。

除此之外,为推动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新加坡教育部历经两年时间,推出了《好品德 好公民》[8]新品德教材。整套教材共6本,两个年级共用同一本教材。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于2014年开始使用新教材,三到六年级学生2015年开始使用。教育部长王瑞杰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与之前的课程内容相比,新教材有三大特点:以小学为例,新课本以更活泼的方式呈现生活实例和传统故事;课本加入了更多提问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内化价值观;此外,为鼓励学生践行所学,课程也加入各种各样的活动元素[9]。

(三)关键问题导引的教学模式

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围绕课程内容大纲,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强调通过设置关键问题来展开教学。以关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继而形成和发展能应对不同生活经历所需要的习惯、价值观、态度和技能。

具体来说,围绕六大核心价值观目标,基于个人品德与公民生活的六大领域,从“身份”“关系”“选择”三个方面,展开关键问题的设计(如表4所示)[10]。

关键问题是引领教师思考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反思,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责任等六大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中介。那么,关键问题究竟如何帮助教师展开教学呢?结合具体的案例,新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解析和说明。首先,教学内容依然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主题。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在入学第一天适应变化”,初中一年级的“如何在新学校安顿下来”等等。围绕日常经验,从“关键问题”出发,深入挖掘学生的“思考过程”,继而达成“学习点”的教学目标(见表5)[11]。

(四)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

新品德与公民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十分强调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及“怎么做”,而不是“做什么”。以学生为中心,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倡导一系列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如图2所示),以帮助学生通过行动与反思深化价值观。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教育部2012年在八所学校开展了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试验。其中,新加坡养正小学的“环境”教学案例就充分体现了上述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教给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关保持环境清洁的知识,并告诉小学生要学习保持环境清洁。当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然有保持环境清洁的精神,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并反思自己的选择对自己和社会的影响。之后,学生开启动物园的学习之旅。教师发现,学生到动物园时不仅没有乱丢垃圾,还互相提醒不要做什么。案例表明,在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实施中重视过程与实践转化——保持环境清洁的课堂学习与课外的反思、澄清等策略,帮助了小学生将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使得品德与公民教育实效性大大提高。

3.课程评估革新:走向评价多元化

新品德与公民教育的评估体系(如表6所示)[13]建构的整体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全校参与。评估的方式包括自我评估、同伴评估以及教师评估三大类。评估内容包含审核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检视他们在社交与情绪管理方面的技能以及公民道德等相关技能的发展情况。

教师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在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里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多,因此教师清楚了解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注重学习的反馈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所要解决的困难,并在各方面为他们提出改进的建议 。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在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里极为重要。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多,因此教师清楚了解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注重学习的反馈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所要解决的困难,并在各方面为他们提出改进的建议 。

如上表所示,新品德与公民教育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主要以学生为决策中心,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策略。每项评估活动都附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明晰各项评估活动的具体要求。参与真实的评估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提升学生自我意识与学习成就。相对而言,教师则主要通过集体合作与商讨,从不同层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更全面有效地给予学生反馈,是学生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的重要补充。

三、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改革的做法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教育应该融入已有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课程内容的合理组织安排、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建构与之相应的评估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14]的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课程目标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5]。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包含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启示我们,要真正落实和有效推进学校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建构起相应的课程。课程建构最关键的环节则是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宜直接变成课程目标,而应该在深入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体系,继而发展为品德课程目标。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难发现,“责任”“自律”“诚信”“友善”“尊重”“公正”“和谐”等均是内在于核心价值观中的品德教育目标,未来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品德课程改革应该予以关注和落实。

(二)优化品德课程结构

此次新加坡的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是全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因此,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能够优化品德课程的结构。在垂直层面,能建立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在水平层面,能综合学校内各种品德教育课程,包括思想品德这一独立的学科课程以及语文、社会、科学、数学等显性课程,校园文化、校风、社会服务等隐性课程。

(三)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价值观是内化为指导个体行为的各种信念。因此,价值观的教育绝非知识的传授与促进认知层面的改变,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内在的自觉需要以及观念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是如此。过去,我们的品德教育尽管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朝着实践性、生活性转型。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当前的品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最关键之处在于品德课程的教学缺乏持续性、连贯性,把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分割为一个一个的主题活动或单元课程。事实上,价值观的教育必定是一个过程。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应该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通过设身处地法、价值澄清法等多种方法,辅以合作、反思等策略,来切实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修订、编制合适的教材

为推进落实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中的价值观培养,新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特别修订和编制了教材《好品德、好公民》。该教材在封面显著地呈现了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的组织编排则遵照价值观在六个领域来展开三个层面的螺旋式设计。这启示我们,未来的品德教材必须要处理好显性呈现目标与隐性内涵目标的关系。在教材中,既要将价值观在显著的位置上标示出来,以通过视觉与语音双感官渗透来进行价值观概念的教育,同时也要融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价值观的教育内隐在各种教育主题中。当然,未来的品德教材还应基于价值观形成的规律,注意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比如可采用相邻年级用同一教材的形式。

(五)建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应的科学评估体系

作为教育行为的指挥棒,评估的科学与否就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鉴于已有品德教育评估遭遇的种种困境,如难以量化、难以客观化等等问题,新加坡的新品德与公民教育所建立的多元评估体系值得借鉴。在未来,一方面,我们必须努力建构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评估体系,如对“诚信”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检验,我们可以借鉴参考品格的测评技术与工具,开发出“诚信”“友善”“自律”等价值观的测评工具和手段,从而引导各类品德课程与教学。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当前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改变。传统的对学习的评估以及为了学习的评估已开始转向学习化的评估。因此,建议能够给学生赋权增能,推动学生参与价值观学习的评价,进而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深度学习。可以说,立足学生的发展现状,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5] MOE to Enhance Learning of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and Strengthen Art, Music and Physical Education[EB/OL].[2015-06-06]. http://www.moe.gov.sg/media/press/2010/03/moe-to-enhance-learning-of-21s.php.

[2] Our Education System[EB/OL].(2013-10-24)[2016-06-02].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

[3][4]The Desired Outcomes of Education [R/OL].(2013-10-24)[2016-06-02].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files/desired-outcomes-of-education.pdf.

[6]New Syllabus and Textbook Titles for 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EB/OL]. (2013-10-24)[2016-06-02]. http://www.moe.gov.sg/media/press/2012/11/new-syllabus-and-textbook-titl.php

[7][8][10][11][12][13]Character & Citizenship Education[EB/OL]. (2013-10-24)[2016-06-02]

https://www.moe.gov.sg/education/syllabuses/character-citizenship-education .

[9]陈能端.内容更活泼 鼓励亲子互动 《好品德好公民》 新课本正式推出[N/OL].[2016-06-02].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lifestyle/education/live/story20140103-295168.

[14][1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EB/OL].[2016-06-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品德公民新加坡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新加坡
好学者贤
品德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