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特征的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2016-05-14 05:15阚德涛
现代情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阚德涛

〔摘 要〕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对影响因素的感知及其在个体特征上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软件等7个方面的28个因素对移动阅读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不同性别、学历、学科背景的大学生在影响因素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大学生;个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G2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6-0087-04

〔Abstract〕By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method,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obile reading behavior,and analyzed the percep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enty-eight factors of the seven aspects(reading subject,reading content,reading software etc)influenc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obile reading behavior on different degree,and the user groups of different gender,education background,professional background show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Finally,research results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obile reading behavior;influencing factors;university students;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根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4年有 51.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5.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9.9%的成年国民使用PDA进行数字化阅读,从阅读人群分布特征来看,18~29周岁人群占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40.3%[1],而大学生正是这个阅读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的主要对象,图书馆依据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移动阅读服务,但是从已有的阅读服务效果调查结果来看,相比市场上的移动阅读服务,如盛大文学等,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并未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其原因何在?影响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基于个体特征探析大学生对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感知差异,将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移动阅读中的障碍性因素,为提升移动阅读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1 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现有研究来看,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阅读主体

Zhang Liyi对用户的受教育程度与移动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学历高的用户倾向于阅读学术文献,而学历低的用户则倾向于阅读文学作品[2]。肖韵等对用户学历和移动阅读行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用户学历影响用户移动阅读的频率及阅读付费意愿[3]。

1.2 阅读载体

Kathrin Grzeschik,Yevgeniya Kruppa等通过对用户使用不同阅读设备的阅读行为的测试发现,阅读设备对阅读专心度和阅读速度并不产生明显影响[4]。M.C.Pattuelli和D.Rabina通过对美国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实证表明电子阅读器的便携性及使用便利性是促进用户使用它们进行移动阅读的关键因素[5]。赵琴,安萌萌等认为网速、屏幕大小、电池续航能力等载体因素对用户的移动阅读具有明显影响[6]。

1.3 阅读对象

Darroch认为,文本的可读性与易读性会影响用户的阅读绩效及其对移动媒体的满意度[7]。

此外,另有学者从理论上综合分析了移动阅读的影响因素,如茆意宏将移动阅读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8],王琦和陈文勇将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归纳为:阅读主体、阅读客体、阅读手段和阅读环境[8]。

从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多为考察单一因素对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比较罕见。基于此,本文从用户角度,梳理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数据探析大学生对各影响因素的感知差异,以期为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主要包括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感知量表和受访者主体特征两部分。

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感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用来测度受访者对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的赞同程度(1~5分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变化)。在测量项设计上,首先在文献梳理和用户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形成35个影响因素,其次,邀请移动阅读领域的研究人员对初始测度项进行精简,以确保问项的有效性、准确性,共得到28个测度项,最后从移动阅读构成因素角度出发,对28个测度项进行归类,归纳为阅读主体、阅读终端、阅读软件、阅读内容、阅读服务、技术环境、社会环境7个方面。阅读主体包含时间自由度、经济能力、阅读兴趣3个因素;阅读终端包含屏幕尺寸、便携性、运行速度、待机时间、副作用5个因素;阅读软件包含全面性、有效性、稳定性、易用性4个因素;阅读内容包含丰富性、新颖性、有效性、易获得性、权威性、付费性6个因素;阅读服务包含服务机构、服务宣传、服务内容、服务反馈4个因素;技术环境包含网络可访问性、网络速度、网络费用3个因素;社会环境包含移动阅读社会接受程度、个人社会关系、知识产权3个因素。受访者主体特征的考察,主要从人口特征因素进行,主要包括用户性别、学历、学科背景。

2.2 数据采集

本次调查于2015年4月开始,历时1个月。现场调查的对象为南京邮电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194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在线问卷调查通过以E-mail等方式邀请大学生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获取有效问卷135份,合计收集到有效问卷306份。对有效问卷样本的调查对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表1 样本分布情况统计表

样本属性统计分类样本数量占比(%)性别男13845.1女16854.9学历本科生26787.3研究生3912.7学科背景理工科13544.1人文社科17155.9

2.3 分析方法

问卷数据分析主要使用SPSS19.0软件。由于5点量表所得到的均值分布并不能很好符合正态性的条件,并考虑到部分分组样本数量差距较大,所以本文主要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比较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系数对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个体感知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

3 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总体分析

移动阅读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阅读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7个方面就大学生对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感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感知均值存在差异,个人时间自由度、阅读终端的屏幕尺寸、阅读软件的易用性、阅读内容的新颖性、阅读内容的付费性、网络可访问性、个人社会关系因素对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比较大,而服务机构类型、网络费用、知识产权氛围因素对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较小。

4 基于个体特征的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感知差异分析

4.1 基于性别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对各分组的感知值进行统计,并以28个影响因素为检验变量,进行非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上的感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阅读终端方面,男生移动阅读行为受终端运行速度的影响大于女生,而女生对移动阅读终端的副作用更在意;(2)在阅读内容方面,阅读内容的新颖性对女生的影响更明显,而内容是否需要付费对男生的影响较大;(3)在阅读服务方面,阅读服务的宣传对女生选择移动阅读的影响更为明显;(4)在社会环境方面,女生更容易受周边朋友的推荐而进行移动阅读。

4.2 基于学历层次的差异分析

为了研究的便利,本文按学历将大学生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组,进行非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在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上的感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阅读主体方面,本科生比研究生更认同个人的时间自由度对移动阅读行为存在明显的影响;(2)在阅读终端方面,本科生对移动终端屏幕尺寸的影响重要性认知高于研究生,而研究生对终端运行速度的感知重要性高于本科生;(3)在阅读内容方面,研究生对阅读内容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的感知重要性高于本科生;(4)在阅读服务方面,服务反馈对本科生移动阅读的影响更显著,本科生更希望能够得到服务机构关于其服务需求的及时反馈;(5)在社会环境方面,本科生比研究生更认同周边朋友的推荐对其移动阅读存在重要影响。

4.3 基于学科背景的差异分析

学科背景不同的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大学生的学科背景划分为理工、人文社科二类,进行非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发现,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在移动阅读影响因素上的感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阅读主体方面,人文社科类学生认为个人的阅读兴趣对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更明显;(2)在阅读终端方面,理工科的学生认为阅读终端的运行速度对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更显著;(3)在阅读软件方面,人文社科类学生对阅读软件的易用性的感知重要性高于理工科类学生;(4)在阅读内容方面,理工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的感知重要性高于人文社科类学生;(5)在阅读服务方面,服务内容对理工科学生的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更显著。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7个方面对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大学生对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感知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从性别、学历层次、学科背景角度探讨了个体特征对影响因素感知的差异影响。研究表明,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终端、阅读服务、阅读软件、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对移动阅读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不同个体特征属性的用户在影响因素感知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体对象,图书馆在提供移动阅读服务时,要关注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夯实资源建设基础工作,结合用户属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加强阅读服务的宣传,才能有效提升阅读服务的质量。

5.1 深化资源整合

对于大学生而言,图书馆的资源仍然是其在校期间阅读的主要来源。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本身的资源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工作,要将图书、期刊、学术电子资源、微博、慕课等用户关注的多种形式的内容进行收集整理,要结合学校特征,重点构建本校大学生专业学习所需的特色资源,发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所需的素养教育资源,保持内容的新颖性、学术型和连续性,并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分类聚合,便于实现个性化定制推送服务。

5.2 细分目标群体,开展个性化服务

性别、学历、学科背景等人口特征对在校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有影响。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用户的阅读需求及行为进行分析,从而细分用户群体,开展个性化的移动阅读服务。例如在提供阅读服务时,考虑到学历层次对阅读内容选择有影响,可以考虑为研究生提供阅读服务时更关注学习资料方面的推送,为他们完成科研任务提供帮助;为本科生提供更多人文图书导读和英语、计算机等考级内容的阅读服务。

5.3 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程度不够已经成为阅读服务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工作时,要充分重视服务宣传工作,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更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拓展宣传途径,扩大宣传范围。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宣传时,除在校内张贴海报、图书馆主页通知等宣传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此外,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已成为影响大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在宣传时还要加强和大学生社团的联系,关注大学生的虚拟社区,通过社团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将阅读服务辐射出去,扩大阅读推广的宣传范围。

参考文献

[1]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EB/OL].http:∥www.chuban.cc/yw/201504/t20150420165698.html,2015-04-20.

[2]Liyi Zhang,Wei Ma.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users educational level and mobile reading behavior[J].Library Hi Tech,2011,29(3):424-435.

[3]肖韵,韩莹.用户学历与利用移动阅读服务关联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5):3-6.

[4]Kathrin Grzeschik,Yevgeniya Kruppa,Diana Marti,Paul Donner.Reading in 2110-reading behavior and reading devices:a case study[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1,29(3):288-302.

[5]M.C.Pattuelli,D.Rabina.Forms,effects,function:LIS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portable e-book readers[J].Aslib Proceedings,2010,62(3):228-244.

[6]赵琴,安萌萌,傅沛蕾,等.移动阅读习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3(7):132-135.

[7]Darroch I,Goodman J,Brewster S A.The effect of age and font size on reading text on handheld computers[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5,(35):253-266.

[8]茆意宏.论手机移动阅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11.

[9]王琦,陈文勇.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59-63,43.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