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让“1+1+1>3”

2016-05-14 05:03季令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学习方式师生关系

季令雨

摘要:在“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理念被反复强调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被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被释放,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被构建。如此,“教学做合一”的情境一方面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课堂体系;学习方式;创新能力;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86-1

一、案例描述

镜头一:体验雨。为了上好《下雨啰》这一课,我特地将教学进度后移,选了一个淅淅沥沥、春雨绵绵的日子。领着孩子们,穿着雨衣,撑着伞来到操场上,我微笑着问学生:“下雨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他们异口同声地问答。我又问:“你们为什么高兴,你们喜欢下雨天吗?”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了,七嘴八舌地告诉我喜欢下雨天的理由:“下雨天了,会很舒服!”“下雨天了,感觉空气清新了!”“下雨天了,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喽!”……我带着他们在小雨里撑开伞,披上雨衣自由地蹦着、跳着,体验着雨天的舒爽。这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镜头二:探索雨。要表现下雨天,必须对雨有所了解,“一片乌云、几条连绵的线”的程序化的表现方式显然是不够的。我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分别有哪些雨呢?”几位反应灵敏、课前准备充分的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春天的雨是细细绵绵的。”“夏天的雷阵雨时,雨点打在身上很疼很疼的。”“我也知道,我也知道,冬天的雨是阴冷阴冷的”……别看他们小,这些生活体验的印象倒是很深刻呢。”

镜头三:想象雨。我播放了《下雨啰》这首歌,听着熟悉、优美的旋律,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我说:雨就是希望的象征,每个人印象中的雨都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你印象中的雨是怎样的?”小家伙们一下子围在一起讨论起来:“春雨应该是个温柔的妈妈,长着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我们。”“夏天的暴雨像严厉的爸爸,在严厉、大声的训斥我们。”“雨就是希望。有了雨,西部的干旱的庄稼就有救了……。”我高兴地称赞他们说得真棒,很有想象力。接着,我们从雨的种类、雨中人物形态、雨中事物的形态三方面入手,自由地想像属于自己的一场雨。

镜头四:展示雨。在《下雨啰》的优美歌声中,小朋友们个个兴致勃勃地在回到教室后创造自己的“雨”。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很多学生将自己的“雨天”装点得十分新奇、漂亮,而且各具特色,我心中欣喜若狂。将小朋友们的“雨天”贴至黑板,发动学生积极地互相交流、评议:谁的“雨天”最吸引人?谁的“雨天”最生动?谁的“雨天”表现的最全面?……孩子们兴趣盎然、畅所欲言。

二、案例反思

1.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上下工夫。以“做”为中心,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体系。要构建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就要让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灵感参与美术课堂活动,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动手做,去实践,去画活画,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

2.以“做”为主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打破旧传统的模式,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做”为主线的学习方式在美术的学习中更为必要,美术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下雨天的表现也不是约定俗成的一片乌云、几条连绵的线,应该是师生一起探究启发。在一个微雨的天气,撑着伞,走进雨中一起去发现曾经被我们错过的雨中细节,忽略雨中之的美。雨中抱头乱窜的动态,被雨水溅湿的鞋,被甩上了泥巴的裤脚,这些曾经忽视的细节,都在“做”中被上演了。而不是呆呆坐在教室里,空洞地回忆昔日雨中的情景,听着千篇一律的雨中要素,临摹着预先准备好的精美范画。学生们在体会了雨的情境的同时也激起了曾经的雨的记忆,然后再去创作表现,从而把学生发现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和学生自己努力求得知识理解置于教学事业的主线。

3.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做”,就一定要学会用双手,用大脑,手脑结合,才能学会创造。在《下雨啰》这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走出沉闷的教室,一起去雨中去寻找我们曾经忽略的美丽场景。雨中抱头乱窜的动态,被雨水溅湿的鞋,被甩上了泥巴的裤脚,这些被上演的情境孕育出了不怕泥的神奇裤子,不怕雨天的高级防水鞋,还有奇妙的科幻作品——《雨水收集器》。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的思维不再被禁锢,创造力不再被局限,学生们的创造力也就在在坚持“教学做合一”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展翅翱翔。

总之,“教学做合一”中教师带领学生们首先从身边人物在雨天的变化观察起,再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等等。在引领下,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和自我升华。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更明白水对人们的重要性,从而更珍惜水。这种情感的认知的升华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周德藩.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学习方式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