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表达形式,寻求读写结合共生点

2016-05-14 05:36王海燕
关键词:读写结合

王海燕

摘要:我们在教学时应关注表达方式,寻求读写结合共生点。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依葫芦画瓢,典型之处练仿写;书本到生活,优美之处迁移写;化含蓄为直白,空白之处练补写;情感喷发口,抒情之时喷洒写;插上想象的翅膀,略写之处练扩写。

关键词:读写结合;表达形式;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91-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崔峦老师曾说过:“我们应关注语言形式,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得‘言”。我们在教学时应关注表达方式,要用好教材,以文学文,让学生在品读、感悟文本内蕴的同时,习得表达方式,“得意又得言”。我们应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从而习得语言智慧。

我们在寻求读写结合共生点时,可从课后练习、单元练习、学生实际表达需要出发,低年级进行句子的仿写,中年级进行段的仿写,高年级进行篇章的仿写训练。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依葫芦画瓢,典型之处练仿写

小学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仔细地寻找教材中的具体典型之处,让学生仿写,是行之有效的练笔措施。如在教学了《三顾茅庐》后,让学生也模仿课文的写法,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一段关于环境的描写,充分运用打比方、拟人、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突出环境的美、热闹等特点。

二、书本到生活,优美之处迁移写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我们在教学时应拓展生活中值得关注的现象,进行一个到一系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实现课堂向生活的延伸,达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的目的。

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7《金蝉脱壳》作者都是通过细致的观察,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以及蝉脱壳时的神奇有趣,在教学完本单元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小动物的仿写。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买一种小动物喂养,如小金鱼、小乌龟、小狗、小白兔,让学生自己负责喂养,与动物玩耍,然后引导学生来写有关小动物的作文,那么学生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生动有趣了。

三、化含蓄为直白,空白之处练补写

许多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常常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模糊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明确”和“空白”,课堂练笔可以捕捉这些空白空间中的有效练笔点,可以调动其思维积极性,触动学生的真实思想。

如《第八次》在描写布鲁斯观看蜘蛛结网时,并没有描写他的心理活动,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布鲁斯看到蜘蛛的网断了时会有什么想法,当丝断了蜘蛛又织时他又会怎么想,当蜘蛛第八次成功时他又会怎么想,从而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思想变化,从而加深了对布鲁斯精神的体会。我就引导学生把他思想变化的过程写下来,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

四、情感喷发口,抒情之时喷洒写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解、淡化。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积淀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学生对于刘伯承的勇敢、坚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时我就安排了这样的小练笔:假如你是沃克医生的助手,亲眼目睹了刘伯承不打麻药,勇敢地承受了72刀,还数清了刀数的手术过程,你想对他说写什么?请把你内心的感受写下来。

五、插上想象的翅膀,略写之处练扩写

我们可以在文章情节的空白处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加以情节扩写,随堂练笔,随机进行读写结合,以积累大量的情节材料。

如《金子》一文,对于彼得精心培育花苗只用了寥寥一句带过,我们可以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进行扩写:如:当狂风暴雨时,彼得……;当烈日当空时,彼得……;当白雪皑皑时,彼得……这样通过扩写创设了一个个画面,使学生仿佛看到了彼得不顾辛劳,精心培育花苗,吃尽了千辛万苦,用自己的辛勤换来了真金,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课文的真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现行的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读写结合的指导方法也很多,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寻找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利用“读”、“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不断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就一定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