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贺友直先生

2016-05-14 17:35陈琪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5期

陈琪

编者按:

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突然驾鹤西去,引来如潮怀念。本刊收到多篇来稿,因篇幅有限,摘要刊登其中三位画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老头儿”走了,中国传统连环画关上一扇厚重的门

上海美术界提起“老头儿”,大家都知道是指我国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老头儿”是对他的爱称,也是宁波人对老人的一种称呼。“老头儿”急匆匆走了,让我们来不及接受他离去的事实。3月16日下午我接到他女婿张海天发来的信息:“贺友直先生刚已于下午7:26分逝世”,我急匆匆赶到瑞金医院,上电梯就碰到前来看望的亲朋好友、美术界同仁,大家都是怀着沉痛的心情赶来,相视而对,默默无语。“老头儿”他自己常讲一句话“人要老得慢一点,走得快一点”,他的离开真是实现他的夙愿,从发病到离去就八个小时,他的一生真是功德圆满。

贺友直先生从1950年开始学习连环画创作直到逝世,他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经历了我国连环画创作的初创、发展、繁盛,也经历了从繁盛走向转型、衰弱、扶持的过程。当“老头儿”说起连环画的起落,总是心酸和感慨,直到晚年还在思考如何振兴连环画的创作和发展。2014年春节,我和往年一样代表协会向老人去拜年,他提出上海这座城市,有人物,有故事,有事件,有的题材不能用独幅画来反映,可用连环画形式来表现。根据他的提议,上海美协当年就组织专家组拟定《海上记忆》上海经典故事100部连环画创作工程,由贺友直先生领衔挂帅,经过一年的筹备创作,在去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时,第一批创作《陈毅市长》《独臂神父饶家驹》等10部作品完成。今年春节我去探望他,老人家还一直关心着连环画创作的推进工作,还提出用老的传统线描方式来表现100部连环画创作,作品手法太单一,会失去连环画的魅力,会丢失读者群。他提出要借用艺术院校学生的力量,把大部分创作任务放到学院去,组织基础好的学生参与连环画创作,这样既能培养连环画创作的后备力量,又能发现和倡导连环画新的创作形式,使100部连环画形式新颖多样。一位94岁高龄的艺术家一直在思考连环画创新和发展,他的思维和年轻人一样敏捷,他的创作灵感没有枯竭。

“老头儿”一生致力于连环画创作,为我国连环画事业贡献毕身精力,晚年还在为《新民晚报》创作自传体连环画《生活记趣》《贺友直画自己》《自话自说》《弄堂里的老上海人》等连载作品,他一直在思考连环画的原创性,倡导连环画家自己创作文字稿,提高作者的原创能力和艺术修养。晚年他主要致力于白描风俗画创作,反映旧上海里弄、石库门等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为表彰贺友直先生对我国连环画事业的杰出贡献,2009年他被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授予“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又被授予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有的人称他为连环画界的“泰斗”,他总是笑谈而过,他说:我查了辞海,“泰”是“泰山”,“斗”是“北斗”,是给夜行人指明方向的,我可没有那么伟大、高尚,“泰斗”要由后人来评论。我只是画“小人书”,一辈子只会用“一条线”画连环画的艺术家。

“老头儿”您走好,您创造丰厚的艺术财富,时代会记着您,历史会记着您。

(作者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学习贺友直老师的高贵品质

文/徐有武

贺友直老师匆匆离去,令万千贺迷痛哭流涕。他身后留下《山乡巨变》《朝阳沟》《李双双》等一百多部优秀作品,也留下了无数绘画理论,他的为人处世更是一份巨大的精神财富,利在当代,惠及千秋,值得好好总结。

大聪明

他多次说自己聪明,刘旦宅先生也说他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是聪明绝顶,绝顶聪明。他把毕生创作的大量原作捐给国家,不卖也不留给子女。他说这是大事,小事可糊涂,大事要聪明。国家接受了,就是承认你了,得到国家的承认,还有什么更高的待遇?

敬业精神

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他认为这是一个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好平台,立志于画好每一本稿子,画一本一个样,认真敬业,积少成多。终于建成他自己的连环画金字塔,也建成了中国解放后五十年连环画发展史的珠穆朗玛峰。这种敬业精神,这种工匠精神,做任何事都是必要的。

深入生活接地气

每接一部稿子,他都要下生活,实行“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个真理已被眼下许多人忘记了。贺老说:“生活枯竭令人忧愁,想不出刻画的东西不是没戏了吗?”贺老师的作品那么生动感人,就是他贴近生活,永远接地气的原因。这是值得所有艺术工作者引起警觉和首要学习的根本性大问题。

善于总结

他每完成一部作品就要写一份总结,记笔记是长久养成的好习惯,他有一本随身带的小本子,想到什么立即记上,这个习惯让他及时总结经验,及时修正错误,画一本提高一步。

大度、乐观、达观,与人为善

性格大半是天生的。他常说:“做人要大度,宁波人讲要坦气。”他这样的连环画泰斗,六十多年就一直住在这31平米的“一室四厅”里,连个稍微像样一点的画室都没有。他去世后,一位市领导前往吊念,发出了“想不到这样一位世界级巨匠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想不到,真想不到!”的感叹。我们都为他抱不平,他却说:“住这里接地气,温馨。”

他多次说,与过去为生活奔波无着,妻子挺着大肚子长途步行蹭饭吃,连几分钱的电车也乘不起,现在生活够好了。“人要知足,知足常乐”这是他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名啊利啊,泰斗的桂冠啊,“得奖专业户”众多的奖状啊,他都很看淡,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以此端架子。

贺老对青年学生,只要向他讨教,无不倾其所知。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恨不得手把手地教导。提携奖掖后进是艺术大家共同的特点,贺老师在中央美院执教八年,可谓桃李满天下,至于编外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他的德泽惠及万家。

以我为例,可以看到他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他参加我1996年上海茗园画展的开幕式,给我充分的鼓励;2014年3月我给贺老师写信,请教一些问题。贺老师给的回信有满满两张纸,足足千字,几乎阐述了他所有的重要理论和观点,对我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封信虽然是针对我的个案,却有着普遍的意义,现提供发表与读者共享,并以此纪念贺友直老师——

有武老弟:

大札拜读,本当即可禀复,因杂事甚烦,耽搁了。上月24日扫墓,今扫墓事结束抽空写信,并非故意,望能原谅。关于画画事,在下乃一介草根,本身画品低下,又缺乏理论,实无资格置噱,但老弟命我开口,就说几句自己的认识及经验,仅供个人参考,切勿外传,以免引起不快。

首先说我自己,自1949—1989期间末业是连环画及插图,曾有过画单幅画的机缘,但觉得很没底气(学识及功夫)只得婉拒了。当时曾有人当面讥讽我“抱着连环画不放想造连环画贞节牌坊?”我非常气愤。画出《白光》后有人劝我婉转说:“这不是国画吗?”我反问:“你也是画画的怎说这种外行话?”我认为《白光》只是用中国画的技法形式画就连环画。方增先曾问我:“你怎么把中国画与连环画结合得这么好?”当时答不上来,过一阵想:“这不简单,只要把它当连环画来画不是过渡过去了?”我没有弄山水花鸟及单幅人物画,不明白中国画的要素是什么。我只知道中国画是表现意象表现感觉,骨子里是表现画家的修养。画连环画也要表现出画的修养,但与国画比(其实这一提法不一定确切)总觉比较浅一些。因为它的依托是故事。山水花鸟人物,虽也有依托,但它终极要求是离开。恕我评一句当前的所谓国画:复古不如古人,创新又跳不出古人的金钟罩。所谓创新的中国画,实不敢恭维。老汉又有两句话供阁下参考:画画者毕生追求,唯发现与区别。你追了刘旦宅那么多年发现了什么?发现他目的是为了化为自己。用他的方法找到属于你的载体(就是一条有别于他的题材路子)就跳出来了。跳出刘旦宅的模式并找着一条属于自己的特有的路子,必然会从内容到手法与他的区别开来,不会落到一个小刘旦宅的名声了。发现不是轻松的事,是一个痛苦艰难的过程。我明白自己之所长及能力,是一块画故事的料。吴兆修早就说我是会做戏的连环画家,所以连环画断路之后很自然地转到风俗画上去了,转得很自然便当也颇有成就,我不在乎笑话我只会用小笔画小画赚小钱住小屋,我心里坦然自在得很,并且很容易感到满足。92岁了还能勾白描还想怎样?现在倒是生活枯竭令人忧愁的事,想不出可画的东西不是没戏了吗?总会到息搁的一天的,现在活得自然开心一点就是了。瞎说一通,仅供参考。不当之处算我放屁。我四月十日回上海。

问好!

贺友直4.5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与贺老的情缘

文/杨宏富

连环画一代宗师贺有直先生以94高龄仙逝,他走得爽快犹如他的性格,他是幸福的,他是满足的。然而,给连环画坛带来巨大损失,全国连环画工作者和数万个连环画收藏家及连迷,近日来沉浸在无限思念中。北京、广东、上海相续举办贺友直的追思会、画展、研讨会,追思他的为人,追思他在连坛的巨大贡献。

初识贺老得真谛

我和贺老相识相知也有三十余年。第一次见面在黄浦区文化馆,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从黑龙江大兴安岭返沪不久,因酷爱连环画却画书无门,经人介绍,参加黄浦区文化馆连环画学习班。一年后,我成为学习班班长,不但处女作《天职》在《连环画报》发表,而且得到了上海人美的连环画脚本。其他学员进步也很快,由黄浦区文化馆主办《首届小草连环画班学员作品展》。指导老师、《万花筒》主编侯春洋带我去拜见上海连环画大本营的巨师们,并且一一把他们请到画展开幕式。连环画祖师爷赵宏本、贺友直、顾炳鑫、华三川、汪观清、王亦秋、戴敦邦等都出席。大师们仔细观看学员的作品,欣喜连环画后继有人!贺友直指着我的作品,当即表示:“杨宏富画得好,让我眼睛一亮!”那时,我对连环画认知度不够,光凭个人感性画连环画,连环画主要有线条、黑白两种。我偏偏喜爱黑白,而且是苏联《星火》画报上的黑白。两年后,当我读懂贺友直《山乡巨变》时,连环画已一夜之间塌方跌进万丈深渊,从此连环画一蹶不振。那时,许多聪明人改行画卡通。我在贺老面前说过:坚决不画卡通。贺老支持我,他说:“卡通也不是想画就画得好,你是画连环画这块料,趁连环画低潮时多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画些精品。”我趁机说:“我学《山乡巨变》可以吗?”贺老用浓浓的宁波腔说:“小喂(小男生),忽文额(不用的),我看侬黑白画得交贯好(很好),有辰光我还学侬来。”又说:“连环画风格应该多样。”他婉拒了我的设想和请求。

走近大师获殊荣

2000年,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换届,贺友直从主任位置一退到底,我却荣幸当上了第二届连艺会委员,我担心贺老会不会有点失落,我买了两箱石库门黑标到他家,他说:“呒高额(不要紧的),人老了是要退,希望你们把连艺会搞好,多开展些活动,我会尽量参加。”他说到做到,积极支持以沈尧伊为核心的连环画艺委会工作。当连艺会副主任戴敦邦筹建上海连环画艺术博物馆时,任命我为馆长。他领着我再次走进贺老迷你型“一室四厅”,商谈如何建馆诸多细节。贺老积极出点子,但是担心连环画艺术博物馆会因馆所问题和资金奇缺难以生存,几年后,果在他预料之中。连环画艺术博物馆每年审核都不合格:馆无定所、藏品、工作人员、财会、税收等等都没落实,审计时都为零。虽经努力,民政局也网开一面,最后还是决定劝连环画艺术博物馆闭馆。我和《连博》主编范生福一起到江西路上市民政局办理了终止手续!贺友直闻知,劝慰我:“现在做事没有money来支撑是不行的,你是画画人,还是老老实实去画作品。”

第九届全国美展前夕,我应上海美协之邀创作了连环画《紧急迫降》,反映东航一架客机起飞后发现起落架坏了,机上共有200多乘客与机组人员,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直接参与指挥下,飞机在空中盘旋数小时后,迫降成功,创造了世界客机迫降成功的新纪录。上海美协将《紧急迫降》选送北京九届美展参评。有天晚上11点多,我已经睡下,电话铃声响了,接起来就听到:“小鬼,我贺友直,告诉侬好消息,我的《小二黑结婚》,侬的《紧急迫降》获银奖……”听得出贺老对我获奖比他获奖还高兴,那晚兴奋得合不拢眼。这真是大师深夜电话道喜,吾辈受宠彻夜未眠。不久,上海美协出了一本画册,几幅全国获奖作品也在其中,《小二黑结婚》《紧急迫降》下面赫然印着“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提名”。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紧急迫降》变成铜奖了。一直到美协秘书长徐昌铭在美协汇报评审过程中才得知:由于国画《热血》为上海拿到了唯一一块金牌,必须拿掉上海一块银奖,我的《紧急迫降》差一点一撸到底,“屈居铜奖”尚属不易。我觉得有点委屈,贺老鼓励我说:“呒高话头(无法说清),服从大局,侬莫灰心,继续拼搏。”此刻的我就像失利的运动员受到教练的教诲,下决心振奋起来,第十届全国美展再见分晓。

五年后第十届全国美展,我的成绩非常卓越,我的连环画《邓爷爷我爱您》获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金奖,精绘十幅荣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银奖,并荣获上海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文艺优品奖”。这年,我正在上海画院高研班进修,施大畏叫我把创作的国画《小平之路》再精绘一遍,代表上海画院送北京第十届全国美展。后国画《小平之路》入选并与获奖作品放在浙江展览馆入口处的观摩大厅。大家祝贺我为高研班争光,也为上海画院争得荣誉。在展区二楼,我和同学们巧遇陕西美术大师、毛泽东题材的国画专业户刘文西。交谈中,刘文西悉知我是《小平之路》作者,他竟脱口而出:你叫杨宏富?当时就把大家惊着了,我更奇怪我和刘文西大师素味平生,他竟叫得出我的名字。他还透露,《小平之路》初评得奖,但我已经有连环画获银奖,只能舍去一个。而刘文西十分喜欢我的《小平之路》,故而记住了我的名字。

2004年金秋十月,北京中国美术馆第十届获奖作品展暨颁奖仪式上,贺友直、俞晓夫、我应邀参加。我们三人在美术馆合了影。我领回了我和俞晓夫的奖牌后,第二天应陈云夫人于若木之邀,进中南海陈云家中做客。细细想来,这些成绩确实来自贺老的教诲点拨,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贺老的鼓励,真的不会有12次全国各类美展获奖。

深交泰斗露真情

2002年11月的一天,我和贺老电话聊天时,得知这天是他80岁生日,我立即想起6年前他参加我50岁生日宴的事,今日大师80寿辰,我理应参加,我急切想知道在哪酒家做寿。不料贺老回答:“戆大,我勿做生日的。”但是,我还是决定在先生家巨鹿路襄阳北路口的“咸亨酒店”摆圆台面为他做寿。正巧,那天下午《连环画报》主编夏丽、副主编徐永林在上海,我立即把二位主编,连同著名画家陈云华、陆小弟、《连友之声》主编李明海及连友吴忠立等聚到“咸亨酒店”。我们还买了一个蛋糕,我再把老寿星贺友直从家里接到酒店,为贺老80诞辰贺寿。席间贺友直寿星很兴奋,边喝黄酒边讲满腹嬉话,时时把大家逗乐,有六个字我一直未忘:少做寿,多作画。贺老作品的生命力就出自他的睿智和幽默。

如今贺老走了,灵堂上师母拉着我的手,将我和她家老大贺治平称兄道弟地拉在一起,说:“老大也在搞你们这一行。”贺治平问了我年龄,我答刚进七。治平说:“我六八,那我叫侬阿哥。”贺老,让我当你干儿子吧,日后我会对师娘关心照顾的,放心吧!

说实话,自认识贺老后,贺老一直器重关怀我,给我指点、给我力量。尤其在人多广众时,他常常抬举我,高调捧我。2013年,《走街串巷忆旧事——贺友直画说老上海》画展在人民广场城市规划馆隆重开幕,策展人是汪观清的三公子汪大刚,已经第二次在此为贺友直开画展,我荣幸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上,宣传部、文广局、文联、美协、媒体,嘉宾如云,我始终在后面仔细聆听贺友直自己诙谐的讲解,时不时引起观众大笑或者爆笑。贺老的作品太发噱了,我印象最深的一幅《到处可见的小便池》,画面上老爷们解裤扣束皮带,简陋的开放型小便池是申城一景。女士们见怪不怪,只是低头匆匆而过。这种题材不好画,贺老画出来了,那么合理,那么生活,那么艺术,又那么幽默,在贺老的作品前我久久不愿离去。汪观清先生从工作人员那里为我取来一本贺友直的大画册赠我,并示意我叫贺友直签名。此刻观众将贺友直围在中心,由于画展不发画册,一成本太高(200元一本),二怕贺友直签名太疲劳,所以贺老只讲不签。见我挤进人群要他签名,贺老倒有点意外。他慈祥又滑稽地看了看我,拿起笔毫不思索:“宏富比我来事,贺友直佩服到煞根,看到姓杨的昏倒。”可以说近百人围观此景,见大师如此谦虚,禁不住鼓起掌来。我羞愧至极:“贺老师,侬瞎写了。”贺友直当着众人说:“侬是画得比我好啊!”贺老的“抬举”,让我有点反客为主当明星的味道。

告别宗师难忘怀

今年2月27日,上海连友季中组织部分连环画家和连友赴宁波北仑一日游,午饭后,北仑连友将我们带到位于北仑老镇上的“贺友直艺术馆”。朋友们都进去参观,我却趴在一辆小车的车头上画“贺友直艺术馆”外貌速写。艺术馆原是一所小学,学校搬迁后,北仑街道把它作为北仑之子贺友直展示连环画、国画的艺术馆。艺术馆古式古香,庭院三层建筑,一楼二楼展示厅加上贺友直工作室,三楼是贺友直全家的生活居所,现在由贺友直爷叔贺惠忠打理。贺惠忠小贺老30岁,因辈分大,贺老与他通话时必须先喊他一声阿叔。这是贺惠忠接待我们时说的,并在我速写上签上了大名。速写下面签满了北仑行的画家和连友的姓名,右下角空着并言定择日去贺老家签名。由于工作忙,我没能及时去贺老家,想勿到20天后,贺老竟会撒手驾鹤西去。

贺老的影响如此之大,除了他的《山乡巨变》和《李双双》等作品蕴藏着无限能量外,与连藏队伍的日益庞大分不开,与他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分不开,也与后期汪观清之子汪大刚斥巨资包装贺友直分不开,更与大可堂堂主张奇明十几年推崇,反复高规格再版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及其它作品分不开。

我和贺老有着二代的情和缘,我会永远珍藏心间不忘怀。愿贺老天国快乐。

(作者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协“儿连年”艺委会副主任)

学习贺友直老师的高贵品质

文/徐有武

贺友直老师匆匆离去,令万千贺迷痛哭流涕。他身后留下《山乡巨变》《朝阳沟》《李双双》等一百多部优秀作品,也留下了无数绘画理论,他的为人处世更是一份巨大的精神财富,利在当代,惠及千秋,值得好好总结。

大聪明

他多次说自己聪明,刘旦宅先生也说他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是聪明绝顶,绝顶聪明。他把毕生创作的大量原作捐给国家,不卖也不留给子女。他说这是大事,小事可糊涂,大事要聪明。国家接受了,就是承认你了,得到国家的承认,还有什么更高的待遇?

敬业精神

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他认为这是一个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好平台,立志于画好每一本稿子,画一本一个样,认真敬业,积少成多。终于建成他自己的连环画金字塔,也建成了中国解放后五十年连环画发展史的珠穆朗玛峰。这种敬业精神,这种工匠精神,做任何事都是必要的。

深入生活接地气

每接一部稿子,他都要下生活,实行“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个真理已被眼下许多人忘记了。贺老说:“生活枯竭令人忧愁,想不出刻画的东西不是没戏了吗?”贺老师的作品那么生动感人,就是他贴近生活,永远接地气的原因。这是值得所有艺术工作者引起警觉和首要学习的根本性大问题。

善于总结

他每完成一部作品就要写一份总结,记笔记是长久养成的好习惯,他有一本随身带的小本子,想到什么立即记上,这个习惯让他及时总结经验,及时修正错误,画一本提高一步。

大度、乐观、达观,与人为善

性格大半是天生的。他常说:“做人要大度,宁波人讲要坦气。”他这样的连环画泰斗,六十多年就一直住在这31平米的“一室四厅”里,连个稍微像样一点的画室都没有。他去世后,一位市领导前往吊念,发出了“想不到这样一位世界级巨匠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想不到,真想不到!”的感叹。我们都为他抱不平,他却说:“住这里接地气,温馨。”

他多次说,与过去为生活奔波无着,妻子挺着大肚子长途步行蹭饭吃,连几分钱的电车也乘不起,现在生活够好了。“人要知足,知足常乐”这是他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名啊利啊,泰斗的桂冠啊,“得奖专业户”众多的奖状啊,他都很看淡,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以此端架子。

贺老对青年学生,只要向他讨教,无不倾其所知。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恨不得手把手地教导。提携奖掖后进是艺术大家共同的特点,贺老师在中央美院执教八年,可谓桃李满天下,至于编外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他的德泽惠及万家。

以我为例,可以看到他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他参加我1996年上海茗园画展的开幕式,给我充分的鼓励;2014年3月我给贺老师写信,请教一些问题。贺老师给的回信有满满两张纸,足足千字,几乎阐述了他所有的重要理论和观点,对我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封信虽然是针对我的个案,却有着普遍的意义,现提供发表与读者共享,并以此纪念贺友直老师——

有武老弟:

大札拜读,本当即可禀复,因杂事甚烦,耽搁了。上月24日扫墓,今扫墓事结束抽空写信,并非故意,望能原谅。关于画画事,在下乃一介草根,本身画品低下,又缺乏理论,实无资格置噱,但老弟命我开口,就说几句自己的认识及经验,仅供个人参考,切勿外传,以免引起不快。

首先说我自己,自1949—1989期间末业是连环画及插图,曾有过画单幅画的机缘,但觉得很没底气(学识及功夫)只得婉拒了。当时曾有人当面讥讽我“抱着连环画不放想造连环画贞节牌坊?”我非常气愤。画出《白光》后有人劝我婉转说:“这不是国画吗?”我反问:“你也是画画的怎说这种外行话?”我认为《白光》只是用中国画的技法形式画就连环画。方增先曾问我:“你怎么把中国画与连环画结合得这么好?”当时答不上来,过一阵想:“这不简单,只要把它当连环画来画不是过渡过去了?”我没有弄山水花鸟及单幅人物画,不明白中国画的要素是什么。我只知道中国画是表现意象表现感觉,骨子里是表现画家的修养。画连环画也要表现出画的修养,但与国画比(其实这一提法不一定确切)总觉比较浅一些。因为它的依托是故事。山水花鸟人物,虽也有依托,但它终极要求是离开。恕我评一句当前的所谓国画:复古不如古人,创新又跳不出古人的金钟罩。所谓创新的中国画,实不敢恭维。老汉又有两句话供阁下参考:画画者毕生追求,唯发现与区别。你追了刘旦宅那么多年发现了什么?发现他目的是为了化为自己。用他的方法找到属于你的载体(就是一条有别于他的题材路子)就跳出来了。跳出刘旦宅的模式并找着一条属于自己的特有的路子,必然会从内容到手法与他的区别开来,不会落到一个小刘旦宅的名声了。发现不是轻松的事,是一个痛苦艰难的过程。我明白自己之所长及能力,是一块画故事的料。吴兆修早就说我是会做戏的连环画家,所以连环画断路之后很自然地转到风俗画上去了,转得很自然便当也颇有成就,我不在乎笑话我只会用小笔画小画赚小钱住小屋,我心里坦然自在得很,并且很容易感到满足。92岁了还能勾白描还想怎样?现在倒是生活枯竭令人忧愁的事,想不出可画的东西不是没戏了吗?总会到息搁的一天的,现在活得自然开心一点就是了。瞎说一通,仅供参考。不当之处算我放屁。我四月十日回上海。

问好!

贺友直4.5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与贺老的情缘

文/杨宏富

连环画一代宗师贺有直先生以94高龄仙逝,他走得爽快犹如他的性格,他是幸福的,他是满足的。然而,给连环画坛带来巨大损失,全国连环画工作者和数万个连环画收藏家及连迷,近日来沉浸在无限思念中。北京、广东、上海相续举办贺友直的追思会、画展、研讨会,追思他的为人,追思他在连坛的巨大贡献。

初识贺老得真谛

我和贺老相识相知也有三十余年。第一次见面在黄浦区文化馆,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从黑龙江大兴安岭返沪不久,因酷爱连环画却画书无门,经人介绍,参加黄浦区文化馆连环画学习班。一年后,我成为学习班班长,不但处女作《天职》在《连环画报》发表,而且得到了上海人美的连环画脚本。其他学员进步也很快,由黄浦区文化馆主办《首届小草连环画班学员作品展》。指导老师、《万花筒》主编侯春洋带我去拜见上海连环画大本营的巨师们,并且一一把他们请到画展开幕式。连环画祖师爷赵宏本、贺友直、顾炳鑫、华三川、汪观清、王亦秋、戴敦邦等都出席。大师们仔细观看学员的作品,欣喜连环画后继有人!贺友直指着我的作品,当即表示:“杨宏富画得好,让我眼睛一亮!”那时,我对连环画认知度不够,光凭个人感性画连环画,连环画主要有线条、黑白两种。我偏偏喜爱黑白,而且是苏联《星火》画报上的黑白。两年后,当我读懂贺友直《山乡巨变》时,连环画已一夜之间塌方跌进万丈深渊,从此连环画一蹶不振。那时,许多聪明人改行画卡通。我在贺老面前说过:坚决不画卡通。贺老支持我,他说:“卡通也不是想画就画得好,你是画连环画这块料,趁连环画低潮时多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画些精品。”我趁机说:“我学《山乡巨变》可以吗?”贺老用浓浓的宁波腔说:“小喂(小男生),忽文额(不用的),我看侬黑白画得交贯好(很好),有辰光我还学侬来。”又说:“连环画风格应该多样。”他婉拒了我的设想和请求。

走近大师获殊荣

2000年,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换届,贺友直从主任位置一退到底,我却荣幸当上了第二届连艺会委员,我担心贺老会不会有点失落,我买了两箱石库门黑标到他家,他说:“呒高额(不要紧的),人老了是要退,希望你们把连艺会搞好,多开展些活动,我会尽量参加。”他说到做到,积极支持以沈尧伊为核心的连环画艺委会工作。当连艺会副主任戴敦邦筹建上海连环画艺术博物馆时,任命我为馆长。他领着我再次走进贺老迷你型“一室四厅”,商谈如何建馆诸多细节。贺老积极出点子,但是担心连环画艺术博物馆会因馆所问题和资金奇缺难以生存,几年后,果在他预料之中。连环画艺术博物馆每年审核都不合格:馆无定所、藏品、工作人员、财会、税收等等都没落实,审计时都为零。虽经努力,民政局也网开一面,最后还是决定劝连环画艺术博物馆闭馆。我和《连博》主编范生福一起到江西路上市民政局办理了终止手续!贺友直闻知,劝慰我:“现在做事没有money来支撑是不行的,你是画画人,还是老老实实去画作品。”

第九届全国美展前夕,我应上海美协之邀创作了连环画《紧急迫降》,反映东航一架客机起飞后发现起落架坏了,机上共有200多乘客与机组人员,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直接参与指挥下,飞机在空中盘旋数小时后,迫降成功,创造了世界客机迫降成功的新纪录。上海美协将《紧急迫降》选送北京九届美展参评。有天晚上11点多,我已经睡下,电话铃声响了,接起来就听到:“小鬼,我贺友直,告诉侬好消息,我的《小二黑结婚》,侬的《紧急迫降》获银奖……”听得出贺老对我获奖比他获奖还高兴,那晚兴奋得合不拢眼。这真是大师深夜电话道喜,吾辈受宠彻夜未眠。不久,上海美协出了一本画册,几幅全国获奖作品也在其中,《小二黑结婚》《紧急迫降》下面赫然印着“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提名”。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紧急迫降》变成铜奖了。一直到美协秘书长徐昌铭在美协汇报评审过程中才得知:由于国画《热血》为上海拿到了唯一一块金牌,必须拿掉上海一块银奖,我的《紧急迫降》差一点一撸到底,“屈居铜奖”尚属不易。我觉得有点委屈,贺老鼓励我说:“呒高话头(无法说清),服从大局,侬莫灰心,继续拼搏。”此刻的我就像失利的运动员受到教练的教诲,下决心振奋起来,第十届全国美展再见分晓。

五年后第十届全国美展,我的成绩非常卓越,我的连环画《邓爷爷我爱您》获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金奖,精绘十幅荣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银奖,并荣获上海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文艺优品奖”。这年,我正在上海画院高研班进修,施大畏叫我把创作的国画《小平之路》再精绘一遍,代表上海画院送北京第十届全国美展。后国画《小平之路》入选并与获奖作品放在浙江展览馆入口处的观摩大厅。大家祝贺我为高研班争光,也为上海画院争得荣誉。在展区二楼,我和同学们巧遇陕西美术大师、毛泽东题材的国画专业户刘文西。交谈中,刘文西悉知我是《小平之路》作者,他竟脱口而出:你叫杨宏富?当时就把大家惊着了,我更奇怪我和刘文西大师素味平生,他竟叫得出我的名字。他还透露,《小平之路》初评得奖,但我已经有连环画获银奖,只能舍去一个。而刘文西十分喜欢我的《小平之路》,故而记住了我的名字。

2004年金秋十月,北京中国美术馆第十届获奖作品展暨颁奖仪式上,贺友直、俞晓夫、我应邀参加。我们三人在美术馆合了影。我领回了我和俞晓夫的奖牌后,第二天应陈云夫人于若木之邀,进中南海陈云家中做客。细细想来,这些成绩确实来自贺老的教诲点拨,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贺老的鼓励,真的不会有12次全国各类美展获奖。

深交泰斗露真情

2002年11月的一天,我和贺老电话聊天时,得知这天是他80岁生日,我立即想起6年前他参加我50岁生日宴的事,今日大师80寿辰,我理应参加,我急切想知道在哪酒家做寿。不料贺老回答:“戆大,我勿做生日的。”但是,我还是决定在先生家巨鹿路襄阳北路口的“咸亨酒店”摆圆台面为他做寿。正巧,那天下午《连环画报》主编夏丽、副主编徐永林在上海,我立即把二位主编,连同著名画家陈云华、陆小弟、《连友之声》主编李明海及连友吴忠立等聚到“咸亨酒店”。我们还买了一个蛋糕,我再把老寿星贺友直从家里接到酒店,为贺老80诞辰贺寿。席间贺友直寿星很兴奋,边喝黄酒边讲满腹嬉话,时时把大家逗乐,有六个字我一直未忘:少做寿,多作画。贺老作品的生命力就出自他的睿智和幽默。

如今贺老走了,灵堂上师母拉着我的手,将我和她家老大贺治平称兄道弟地拉在一起,说:“老大也在搞你们这一行。”贺治平问了我年龄,我答刚进七。治平说:“我六八,那我叫侬阿哥。”贺老,让我当你干儿子吧,日后我会对师娘关心照顾的,放心吧!

说实话,自认识贺老后,贺老一直器重关怀我,给我指点、给我力量。尤其在人多广众时,他常常抬举我,高调捧我。2013年,《走街串巷忆旧事——贺友直画说老上海》画展在人民广场城市规划馆隆重开幕,策展人是汪观清的三公子汪大刚,已经第二次在此为贺友直开画展,我荣幸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上,宣传部、文广局、文联、美协、媒体,嘉宾如云,我始终在后面仔细聆听贺友直自己诙谐的讲解,时不时引起观众大笑或者爆笑。贺老的作品太发噱了,我印象最深的一幅《到处可见的小便池》,画面上老爷们解裤扣束皮带,简陋的开放型小便池是申城一景。女士们见怪不怪,只是低头匆匆而过。这种题材不好画,贺老画出来了,那么合理,那么生活,那么艺术,又那么幽默,在贺老的作品前我久久不愿离去。汪观清先生从工作人员那里为我取来一本贺友直的大画册赠我,并示意我叫贺友直签名。此刻观众将贺友直围在中心,由于画展不发画册,一成本太高(200元一本),二怕贺友直签名太疲劳,所以贺老只讲不签。见我挤进人群要他签名,贺老倒有点意外。他慈祥又滑稽地看了看我,拿起笔毫不思索:“宏富比我来事,贺友直佩服到煞根,看到姓杨的昏倒。”可以说近百人围观此景,见大师如此谦虚,禁不住鼓起掌来。我羞愧至极:“贺老师,侬瞎写了。”贺友直当着众人说:“侬是画得比我好啊!”贺老的“抬举”,让我有点反客为主当明星的味道。

告别宗师难忘怀

今年2月27日,上海连友季中组织部分连环画家和连友赴宁波北仑一日游,午饭后,北仑连友将我们带到位于北仑老镇上的“贺友直艺术馆”。朋友们都进去参观,我却趴在一辆小车的车头上画“贺友直艺术馆”外貌速写。艺术馆原是一所小学,学校搬迁后,北仑街道把它作为北仑之子贺友直展示连环画、国画的艺术馆。艺术馆古式古香,庭院三层建筑,一楼二楼展示厅加上贺友直工作室,三楼是贺友直全家的生活居所,现在由贺友直爷叔贺惠忠打理。贺惠忠小贺老30岁,因辈分大,贺老与他通话时必须先喊他一声阿叔。这是贺惠忠接待我们时说的,并在我速写上签上了大名。速写下面签满了北仑行的画家和连友的姓名,右下角空着并言定择日去贺老家签名。由于工作忙,我没能及时去贺老家,想勿到20天后,贺老竟会撒手驾鹤西去。

贺老的影响如此之大,除了他的《山乡巨变》和《李双双》等作品蕴藏着无限能量外,与连藏队伍的日益庞大分不开,与他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分不开,也与后期汪观清之子汪大刚斥巨资包装贺友直分不开,更与大可堂堂主张奇明十几年推崇,反复高规格再版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及其它作品分不开。

我和贺老有着二代的情和缘,我会永远珍藏心间不忘怀。愿贺老天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