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土语言坚持文化传承

2016-05-14 08:55麦伟平
中国广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叙事手法文化传承

麦伟平

【摘要】以广播传记《林兆明的艺术人生》和广府原创歌曲集《听见·广州》为主体内容的系列作品于2016年1月在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珠江经济广播、城市之声、文体广播、X直播、蜻蜓.fm等多个传统广播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播出,听众反响热烈。这是广东广电人对本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一次可贵探索。本文主要是对《林兆明的艺术人生》的叙事手法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广播传记 叙事手法 声音艺术 林兆明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广播传记《林兆明的艺术人生》简介

2016年元旦伊始,为贯彻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写出来、传下去,提升媒体传播的引领力,广东广播电视台由新闻广播牵头策划推出《听见·广州》系列节目,制作播出广播传记《林兆明的艺术人生》,以声音为载体记录这位岭南艺术名家的人生感悟;播出林兆明新录制的长篇故事连播《广州往事》,弘扬广州的历史传统文化;出版传记图书《书接上一回——林兆明传》;创作咏叹热爱广州情怀的粤语歌曲集《听见· 广州》。

这个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广东题材富矿,把握岭南文化的精髓,立足于抢救粤语讲古(说书)艺术的文化遗产,传承岭南文化的经典。

今年88岁的林兆明是一位成就卓著、与广东广播渊源深厚的岭南文化名人。他凭借粤语讲古艺术,演绎家国兴衰、历史流变,《西游记》《东周列国志》《朱元璋演义》《明朝那些事儿》《赵匡胤》《济公传》《孙中山传》《张学良全传》等,这些粤语讲古作品,经过林兆明的创作加工、推陈出新,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人心。他的声音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里传遍南粤大地,遍及海外粤语人群居住地区,成为几代华人的记忆和分享的精神珍馐。

广东广播电视台《听见·广州》项目的主创者对于中国的传统说书特别是粤语讲古有着强烈的尊重和热爱。广播传记《林兆明的艺术人生》是广东广电人向广府传统文化致敬的一部力作,它的产生无论是对于广东广电、粤语说书事业还是林兆明先生本身来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林兆明的艺术人生》以林兆明先生的事迹为主要线索,以故事为牵引,在整部广播传记中贯穿了多个讲古片段和话剧表演,粤语话剧的魅力和林兆明先生的风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广播传记。这部传记性质的长篇故事连播节目,重点在于对林兆明先生的艺术人生进行讲述,讲述人正是林兆明先生本人。但是在这根主线背后,还穿插着艺术、时代、人生、爱情等众多的命题。通过广播传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位粤语讲古艺术大师,而且把大师还原为平凡的个人,从人性的角度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感悟。

二、《林兆明的艺术人生》的叙事手法

传记性质的长篇故事连播自然离不开对人物生平的描述,叙事是长篇故事连播节目刻画人物形象时的常见手法,广播传记《林兆明的艺术人生》同样如此。整个节目都以纪实性的叙事方式来展开,编导选择以最朴实的方法对一代粤语讲古大师进行讲述,这种贴近真实的手法是对大师的尊重,也同样是对听众的尊重。

1.以故事为引线

长篇故事连播节目的叙述往往需要通过章回体来进行,在章回故事中推进情节发展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林兆明的艺术人生》是通过30集章回故事的描述来完成整套节目的。当然,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只是通过30个段落恐怕难以全面客观地展示,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在粤语话剧史、粤语说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大师,所以《林兆明的艺术人生》的故事选择对于编导者是一种挑战。节目编导对这30集章回故事的选取颇具匠心,因为即使是在总共30集、每集18分钟的广播节目里,能传递给听众的东西毕竟有限,过于蜻蜓点水式又难以体现作品的深度和价值,编导必须在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上均衡选材,这部广播传记选取的30个篇章,分别通过对林兆明先生的事业、家庭和国家命运叙述来展开。

前10集的内容主要是讲述林兆明先生在话剧艺术上出道的故事,第一次向外界披露了林兆明先生的家族史。从第11集到第17集,分别讲述了林兆明先生的家庭和友情。林兆明先生和家人的至亲至情与另一位讲古大师张悦楷先生的深厚友情是整个节目在人生观上的一种表达,编导传递给听众的是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与友情,在这段故事的背后,有着艺术与艺术之间的惺惺相惜,也有着艺术与人生之间的心酸无奈。当中,有个人与国家命运相关的体现,在一个大的时代面前,艺术大师表现出来的心怀与气度,艺术需要一种品性,大师的品性就是通过这种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抉择得以体现。后面第18集到第30集内容主要是对林兆明大师的艺术成就用广播的手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三大部分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林兆明先生进行了解读,从平凡的个人到一代大师,这期间的坚持与选择、痛苦与困惑、放弃与舍得,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展示。应当说,这部广播传记的成功与故事的选择有着直接的联系,它用一种真实的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了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粤语讲古的艺术魅力。

2.主述与旁白的结合

《林兆明的艺术人生》作为一部传记性质的长篇故事连播,它必须遵循故事的特点,有人物、有矛盾冲突、有铺垫与高潮。主述与旁白的结合,是这部广播传记在叙事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节目中对于林兆明先生事迹的处理以及与故事演进过程中相关的时代背景、场景变化及人物心理活动等都用旁白的方式进行描述。这种主人公讲述与旁白描述的结合使节目有更丰富的广播声音元素,将传记故事逐层推进。

3.历史与艺术的融合

人物的命运终究要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艺术只有在经过历史的洗礼以后才能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林兆明的艺术人生》中的30集故事就是对个人、国家、民族、历史的综合性讲述。节目对林兆明先生的讲述在时间跨越上大概有80多年的时间,这80年也是近现代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80年。节目一开始,听众被带回到上世纪初的澳门,从辛亥革命到北洋政府,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解放初期的广东文艺的繁荣到“文革”,从改革开放到新时期的文艺繁荣,再到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常态时期,这是一段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崛起的救赎之路。节目编导并没有过多地将历史的阴暗面融入故事之中,以避免喧宾夺主。当我们将节目定义为粤语讲古大师的传记性质的长篇连播故事时,就不可避免地弱化某些历史的色彩,强化人物故事的色彩,但是这种弱化并不是抛弃,无论是林兆明先生表演的话剧和相声,还是他表演的粤语讲古,都预示着一个改变着、前进着的时代,这是历史与艺术融合的叙事手法在这部广播传记里的体现。

三、《林兆明的艺术人生》的艺术表达

广播传记作为一门艺术,它依托于真实的存在,但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表达,如同诗歌、绘画、小说等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样。广播传记的重点在于表达与传递,只是这种表达要借助于声音、人物、故事等多种方式的组合来予以完成。

1.话剧与讲古人生的艺术表达

我们从来不怀疑林兆明先生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但是对于当下广播传记的听众来说,更多的是仍需了解林兆明先生的艺术地位,因为对于其真实的艺术成果,能够领悟或者熟知的人并不多。广播传记《林兆明的艺术人生》对林兆明先生的话剧和讲古的艺术作品选择了《进京演出》《经典369》《巅峰之作·西游记》《根深叶茂》等几个节点来表现,在第29集《根深叶茂》中,林兆明先生说:“讲古确实令我获得快乐和满足。《西游记》是我从艺生涯几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时我一上街,就经常被观众围住,大家亲热地叫我‘哥哥——模仿我在《西游记》里面赋予猪八戒的口头禅。”

在林兆明先生的话剧与讲古生涯中,所经历的并不如广播传记中描述的这般顺畅与简单,但是对于听众来说,这确是他们认为的大师应该有的人生轨迹,这是广播传记在艺术上的一种处理。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起起落落,当编导决定传递给观众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时,他就需要对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进行艺术上的处理和加工,这是一种依托于真实的艺术表达。

2.情感关系的艺术表达

《林兆明的艺术人生》在设置情感关系上也采用了更为艺术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林兆明与妻子的爱情,还是林兆明与张悦楷的友情,节目都采用了唯美的处理方式。例如:有关林兆明与妻子麦庆生的爱情生活,节目选取了三段细节来刻画。第一段是林兆明与麦庆生因诗结缘,当时林兆明在解放后新成立的广播电台里录制苏联诗歌。林兆明说:“那段时间,我不但和广播结了缘,也因为这些意境优美的诗歌,让我和我的太太麦庆生相识。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首苏联诗歌《爱情的故事》,到现在还记得,‘爱情不是月下花前的散步/爱情不是长板凳上的叹息/这里有泥泞/也有风雪/爱情是一首美好的歌/好歌却是不容易谱写成的。”第二段是林兆明婚后的家庭生活。“在离我们家不远处,靠近大院门口的地方,有两棵大榕树,一棵红棉树,每年开花季节,木棉花开得非常漂亮。我家保姆时常带着我家几个孩子把树上掉下来的新鲜的木棉花带回家煲粥吃。那时我家里有一台钢琴,我太太每天都在琴边练声唱歌,我在那里背台词,小女儿就跟在旁边唱歌跳舞玩耍。”第三段是麦庆生的病逝对林兆明晚年生活带来的巨大精神冲击。林兆明讲:“那时庆生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我时常陪她去澳门游玩散心。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我们一起去逛街,她说我们的二儿子阿强生日快到了,要给他买生日礼物。我们去商店挑了礼物,回到家里庆生说很累,要去休息一下。没想到她就这样走了。她最后的一句话就是‘我好累,我想休息下,你不用叫醒我。”作品在此处插入了不可缺少的旁白:“相濡以沫几十年,同甘共苦见真情,退休之后的林兆明经历了痛失贤妻麦庆生的打击,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让他难以摆脱。”

作品在刻画林兆明先生与另一位粤语讲古大师、他的最佳拍档张悦楷的友情中,同样选取了最能凸显两人深厚情谊的几个生活片段,如“文革”中被批斗前夜的同盟约定、在英德干校张悦楷为病中的林兆明送馒头、回剧团后两人成为艺术合作的最佳拍档等。

节目对这两段感情的表述上都非常纯美,突出了艺术上的共鸣、知音之间的惺惺相惜,这种精神上的纯美与节目的节奏、艺术气息是吻合的。

3.时代特征的艺术表达

人物都是有着时代属性的,林兆明先生也不例外。他的前半生置身于一个喧闹动荡的时代,节目对于时代特征的描述总是通过一些细节来体现,例如:传记的开始,讲述林兆明在澳门成长的过程,节目就是通过旁白叙述和专门制作的音乐来向听众交代的。在第6集《初入剧社》中,广播传记用林兆明亲身目睹海珠桥被炸的细节来表明广州解放的关键性节点;在《重遇春天》中,传记用改革开放之后林兆明到美国登台表演、他的节目在美国很多电台都能听到来表现。这些细节犹如点睛之笔在提醒着人们时代在不断演进。

4.地方文化的艺术表达

粤语讲古是贯穿整部节目的点睛之笔,编导凭借在广播专题制作方面的深厚功底,凭着对粤语的熟稔与感知,在粤语讲古的选择与录制上做到了精准、高质。粤语讲古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目对粤语讲古魅力的艺术表达主要集中在第18集以后的部分,如《结缘讲古》《巅峰之作· 西游记》《历史演义》《鸿篇巨制》《武侠志怪》《英雄豪迈》等,在这些章节中,每一节都穿插播出这样一个提示语:“如果没有听过这声音,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广州人:【林兆明录音“猪八戒对孙悟空讲‘哥—哥啊…… 孙悟空挥起金箍棒大叫一声:‘唧唧唧,我老孙来啦!……“三六九就系我,嗱,益下你啦!”】访谈式传记长篇连播《林兆明的艺术人生》由粤语讲古泰斗、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林兆明口述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史风雨,和他不可复制的艺术感悟。”

这部分通过对林兆明先生15部粤语讲古作品的分析和梳理,归纳出这样的艺术总结:“林兆明的讲古作品之所以成为传世之作,在于他对粤语艺术价值的探索与坚持,加上深厚的话剧表演造诣,才可以在讲古和演剧之间,在精致与通俗的表达中游刃有余,处处有戏,声声是艺。”

在这部作品中,充满了广府地方文化的艺术表达,在广府文化自豪感与自信感面前,这种艺术化的处理是恰到好处的。

四、结语

声音是广播的源点。用不同的声音表达来展现区域文化特色、解读城市发展变迁,独显广播在声音传播上的先天优势。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大型广府文化系列项目《听见·广州》以弘扬传承广府文化的立意高点,撬动整个社会的受众杠杆,该项目从广播节目内容生产中挖亮点,并进行发散,使其成为代表广府区域文化的一个传承,进而提升活动规格,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和活动参与群体。

更重要的是,作为这个系列项目的首个重头作品,广播传记《林兆明的艺术人生》利用广播的特性,用普通话和粤语方言,推广本土的语言文化艺术,展现了广播行业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这个作品用适合声音传播的叙事手法和艺术表达,讲述了一个粤语讲古大师林兆明先生的故事。它通过“听”将本土文化进行一种情感的传播和感染,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文化传承。

(本文编辑:刘浩三)

猜你喜欢
叙事手法文化传承
当代舞蹈作品的叙事类型和手法研究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析日本银行题材类职场剧中的叙事手法与风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