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6-05-14 00:13舒彩霞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舒彩霞

摘要 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流,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的学习尤其显得格外重要。而在口语教与学中,不光是要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还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也就是他们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顺畅、有效的交流。本文就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口语教学现状、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意义以及策略几方面阐述了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口语教学;语言文化;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一切使得我国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交流,所以口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口语交流中由于人们的交际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想方法、观念、心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就造成文化差异。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不可能进行顺畅、有效的交往,所以在口语教学中必须渗透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以此避免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

1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近几年由于各种名目的私立高中学校层出不穷,普通高中以及大学的扩招,导致进入高职类学校学生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高职类学校的招生一年比一年困难,直接导致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也逐年下降。这些学生本来在高中就没有什么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觉性等等都比较差,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又没有升学的压力,就更是放松自己,这样高职的学生素质可想而知。记得有一位教育管理者说过:职业学校中基础课教育难,其中英语教育就更难,而英语口语教学就是难上加难,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表达都不会。高职班的老师对教这些学生也没有热情和动力,大部分老师觉得上课就是完成任务,下课铃声一响就赶紧收拾书本走出教室,因为他们认为给这些学生上课就是对牛弹琴、毫无趣味可言,所以老师根本没有任何的教学改革的压力和动力。面对这些情况,高职的教师还谈什么英语口语教学,能让一节课轻松结束他们已经觉得很幸运。而且高职类教材也比较繁杂,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大部分教材还没有摆脱以语法为纲,按照课文+语法+练习的模式进行编写,口语部分涉及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形式化,有些与实际相差较远,学生对此没有兴趣,老师也不去深入的讲解,只是泛泛而谈,有的老师干脆省略、忽视这一部分。有时公开课就为了体现“说”这一技能而特意设置一个话题,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老师再加以指导,上公开课时就叫那些英语程度好的,已经作好准备的学生。

2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意义

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尤其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巨大,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谦虚谨慎。而西方国家的人比较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别人的表扬与赞美感觉受之无愧,如果对西方文化不了解这就在交流中形成巨大障碍,甚至有时会闹出笑话。还有,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困惑,影响交际效果,甚至造成一些误解。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改变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际中学会准确、得体交际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关键所在。另外,西方人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那这就涉及到中国人和西方人交流时的方方面面,包括词汇、语体风格、文学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与宗教有关的口语材料时,就应该事先讲解清楚,不但要解释他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讲解它与宗教有关的文化含义,这样学生在与西方人交流中才不会出错,更不会导致交流休克的现象。

3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

3.1 要选择适当的口语教材

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材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材,也就是“课文+语法+练习”,很少有涉及到口语方面的专题训练,更不用说有一本单独的口语教材,而且学校也没有安排口语教学的课时和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一本适当的口语教材,而且还要自己每周挤出一定的时间给与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选出的教材内容要和实际生活相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在难易程度上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的教材一方面要有一点语言知识积累的内容,但主体还是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就是说既能包含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能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介绍。

3.2 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中国人受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说话比较谦虚、含蓄,喜欢绕着弯子说话,有时让人费解,尤其是让西方国家的人不能正确理解他的含义,甚至是不知所云。而西方人思想比较开放,说话直来直去,有什么想法就开门见山,不喜欢有那么多的前奏,讲那么多的客套话。另外,中国人一直很注重集体主义,也就是个人服从集体,小家要考虑大家,而西方人是个人价值至上,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所以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流时,往往会起冲突,有时会产生严重的文化冲突,因为在一种文化中认为的正常之举,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因此,我们的学生就应该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这样才能进行顺畅的交流。

3.3 多创造语言环境,提供交际语境

教师首先要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的宝贵时间,多给学生一些口语训练的机会。尽量做到每次课能留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DISCUSSION,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在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引进和渗透西方国家和我国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并且慢慢的运用到日常口语交际中。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请外教每周给学生上一到两次的口语课,这样学生才能在真正的实际交流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因为外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生动形象地讲述本国的社会情况、人文地理、文化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等。另外,学校要积极创建“English Corner”,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交流手段和途径,大家在里面可以畅所欲言,最好每次能有一两名教师在其中,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指导,那么学生就在这真实的情景中强化了对语言单位和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3.4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向学生大量地传播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价值观以及信仰、信念。教师可以先从轻松的播放英文歌曲开始,并且对歌词中涉及到文化知识加以解释;然后再播放一些英文短片,让学生在轻快的节奏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最后可以每周或每两周播放一次英文大片,在播放前先对有关的背景知识加以讲解,播放后要进一步对一些与我们不同的风土人情加以学习研究。这样,势必事半功倍。

3.5 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

教师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课堂组织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但是现在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很为欠缺,经常教出的学生做题能力很强,但英语口语能力很是欠缺,基本是“哑巴英语”,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英语教师这方面更是不达标。那就更谈不上在口语交际中要注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所以现在的英语教师急需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要多看书、多研究,学校也要积极给老师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学习机会,使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不断适应英语口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2]杨静林.论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3]高杰.浅谈文化渗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交际,2012(09).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