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2016-05-14 00:35欧阳宗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审美音乐教育

欧阳宗

摘要 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目标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组成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多种音乐教学模式进行综合运用,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现状;改革措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课程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作为非主要课程,在高校课程中容易被忽视。实际上,人们对人文文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校生对音乐艺术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改革当前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经笔者调查,目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先进教学观念、缺乏对作品的深入探究、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三个方面,笔者将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1.1 缺乏先进教学观念

当前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应用传统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模式,仍然存有的教学理念为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方法缺乏新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热情,因此难以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音乐思维。举个例子,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在播放某一首音乐时通常要先介绍该音乐的曲式结构、创作手法和背景、作者简介、配器手法、思想感情以及乐器知识等。虽然看起来好像教师讲解的内容很丰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太感兴趣,甚至听完这些理论后已经没有兴趣再欣赏音乐,而且教师讲解完这些内容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这样,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无法提高。例如:某学校在开展音乐鉴赏课时,教师通常会采用多媒体来播放音乐,让学生自行欣赏,然而在欣赏过程中,很多学生精力不集中,导致课堂教学混乱,这便是由于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理念,未对音乐教育的开展加以重视。

1.2 缺乏对作品的深入探究

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陶冶性情的过程,还是一个了解新事物、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探究和理解,仅仅照本宣科,以教科书为中心,缺乏多样的教学思路,缺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举个例子,教师在播放《欢乐颂》,贝多芬的名曲,这首曲子有着鲜明的形象,非常有感染力,学生接受程度高。但实际上,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作者欲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作品的深层意境,教师可以选择引导、启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些,仅仅用乐器将作品演奏几遍,或者教学生唱作品的高潮部分,这样就导致音乐教育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因此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例如:教师在鉴赏《爱的罗曼史》时,仅仅会将这首曲目的创造人及风格进行讲解,未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这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严重影响。

1.3 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热衷于设定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就会进行引导。举个例子,教师在播放《野蜂飞舞》乐曲时,一味的想让每位学生想象野蜂飞舞的情形。实际上学生得到的感受除了野蜂飞舞,还可能有飞车、飞机行进等,即便这些想象不算贴切,但也反映出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往这方面稍加引导,就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

2 基于审美为核心促进音乐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2.1 改革音乐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积极学习和吸收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且要保证与自己班上的教学实际相适应。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能够使教师转变新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到更多更广泛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为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教师必须以审美为核心,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1]如果教师仍旧采用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单一无趣的讲授音乐专业知识只会让学生对音乐欣赏敬而远之,只有更新音乐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只有摒弃了传统老旧的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推动音乐课堂上互动、合作、探究和体验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

2.2 采取针对性教学

在上音乐课的时候,用音乐营造良好气氛是音乐教师的授课武器。音乐是能从听觉上影响一个人的兴趣的力量,它能帮助教师在上课时充分的吸引学生注意力。高校音乐对中专学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教师要从乐曲本身出发,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关注在对音乐的感知上,教授对乐曲正确的分析方法,从乐曲本身的背景条件分析作品,让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想象去描绘音乐中的背景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乐曲入手降低学生音乐欣赏的难度,树立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自信心。

2.3 充分培养听觉能力

听觉能力是音乐能力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学生感知和判断音乐的基本要素、形式要素、形态侧面,还要学会体验和把握音乐的风格以及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音乐听觉,除了要对学生音乐音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还要准确判断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赏兴趣,首先学会聆听,然后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3 结束语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最关键的部分,教学过程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审美为核心,采取多种方式,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音乐修养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以及高尚情操的形成,不仅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还能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阮潇静,郭声健.国民音乐教育不应以审美为核心吗?——与杜亚雄先生商榷[J]. 艺术百家,2012(03):53-57.

[2]冯紫浩.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探讨[J].当代音乐,2015(23):15-16-19.

[3]宋薇.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 音乐时空,2014(17):121.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审美音乐教育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