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2016-05-14 00:35朱西方余森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计算机

朱西方 余森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是走向社会的必备技能之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意识较差,不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学习,造成计算机技能薄弱,不能很好地满足就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计算机教学环境差,教学模式僵化,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人才的培养。

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教学重理论而不重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某些软件类教学教师只能演示操作步骤,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而不能在实践中让学生真正具体操作,这样死记硬背操作步骤很容易造成遗忘。在最终的成绩评价中,学生甚至要死记硬背计算机的某些操作步骤,才能在考试卷中顺得答题。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学习计算机这门课只要把理论知识记住就行了,只能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考试中就能获取高分。

2.2 师资结构有待调整

由于计算机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掌握这门技术的教师都相对年轻,职称都相对较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授、副教授等高端人才较少。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但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很好把握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难以将一些深奥的计算机知识以高职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硬件设施亟待改善

计算机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计算机中进行实际操作。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办学条件限制,计算机机房较少,计算机机房设备陈旧,运行缓慢,故障频发,缺乏后期维护费用等。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会严重影响计算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其他学科不同,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若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验证,学生将会很难真正掌握学科知识。

3 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教学以未来就业为导向

高职教育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而是为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性人才。高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往往看重的是这些人才对某一技能的熟悉程度,他们希望这些人才一进入岗位就能开展工作,而不是需要经过大量系统的培训。因此,在人才培养时,高职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的未来就业为导向,科学安排授课计划与培养目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3.2 合理调整教师结构,增强计算机学科师资力量

一所大学要想获得社会上的广泛认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只有大师多的大学,才能称得上是好大学。因此,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多的引入高水平人才,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同时,对青年教师展开系统的培训,除了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之外,还要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培养。还可以在计算机学科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技能大赛,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让青年教师看到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真正培养出优秀的高职计算机学科队伍。

3.3 多渠道改善高职计算机学科教学资源

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改善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模块,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政府教育资金,尽可能多地购置必要教学设备,改观教学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社会力量,比如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获利的同时,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活力。再比如通过吸引民间办学资金,探索合作办学模式。

软件模块,高职院校要调整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重视教材建设。要集结校内外教学力量,将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的教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这类教材不仅要与时俱进,体现最新的计算机研究成果,同时要通俗易懂,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

3.4 注重学生计算机兴趣的培养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的学科,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走入社会后很快就会被更多新的知识埋没,因此,计算机的学习的一种终身制学习。要想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还能时刻学习新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时,不能一味灌输既枯燥又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要注重讲解计算机在当代社会中作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便利,以此来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通过计算机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以问题为导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

计算机由于其实践性较强,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不能满足教学考核的需求。为了让考核更加合理,对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首先可以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合的方式,不仅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操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这就需要决策制定者加强该学科的教学改革,重视教学改革,同时分享好的改革成果。在改革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队伍,改善教学环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秀贞.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3).

[2]肖英.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问题及改革[J].办公自动化,2010(04).

[3]柴方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电脑学习,2010(05).

作者简介

朱西方(1987-),男,河南省南阳市人。现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

张云岗(1983-),男,河南省南阳市人。现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软件。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