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5-14 01:03王国栋卓春英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职业倦怠高职院校

王国栋 卓春英

摘 要 为了解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本文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影响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并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对自身事业的影响。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提出教师与校方管理者双方合作的对策,为现实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职业倦怠;事业发展

职业倦怠,是针对服务行业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人们从事服务行业会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的强度过高、工作量过大所表现出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Maslach 等人在1981年提出了职业倦怠具有三个核心部分组成, 缺少个性、情感冷漠、低成就感。而这三个核心的部分正是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过高,工作量过大所产生的结果。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同时也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而伴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地位比原来有很大的提高,但相比较其它行业的从业人员,教师的工资、地位还有很大的差距。考虑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与其他行业高报酬,教师这个庞大的群体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而大多数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构与测量、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结果等三个不同方面开展实证研究关于影响因素,大多数学者又大致从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层面、工作层面和组织层面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梁洁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案分析及对策建议一文采用方差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尝试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问卷调查进行处理,得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试图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

研究方法

1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校340名教师以及附近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教师进行调查,共发出1350张问卷,收回1168张问卷。随机抽取样本100张问卷进行分析。问卷的设置主要从: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家庭背景、教龄,工资、职业能力提升等隐形的因素以及显性因素:(1)你工作是否开心(2)你是否感觉到工作的压力(3)你日常是否感觉心累(4)你做为一名教师是否感觉自豪(5)你上课是否充满激情(6)你的幸福指数多少?

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被抽取的样本中,男性为36名,女性为64名,25-30岁为29名,30-45为46名,45-55为25名,职称方面;助教为23名,讲师为56名,高级为21名。家庭背景方面,家庭可提供的资金为100万以上,50-100万,10-50万,10万以下的。调查覆盖面广,人数分布呈正态分布,调查可行度高,图1为问卷调查个人情况表。

3 数据分析

对于教师群体来说,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的时间占生活时间的大部分,对教师来说,工作意味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除工作本身以外,教师还要承担科研、教改等工作。假设本样本中工作的幸福指数与生活指数是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工作幸福指数与教师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关系。从样本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幸福指数的高低与性别有关,女性的工作幸福指数要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25-30岁,45-55岁的相比较31-45的教师群体,幸福指数要高,这与现实是相吻合的,25-30岁的教师群体,一般是刚毕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工作的新鲜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与激情的教师,外加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还没有成立家庭,同时长辈还不需要他们来照顾,导致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工作幸福感指数要高。但考虑到工作压力较大,相对刚参加工作教师缺少教学经验,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45-55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工作时间长,相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家庭的压力较小,而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大多职称已经是副教授以上。31-45岁教师群体,工作已经过了兴奋期,如职称跟工资没有相应的提高,面对生活的压力,幸福感指数较低,也是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状态,反应在工作上是没有激情,工作强度过高,对工作出现厌恶的情绪。在工资方面与幸福感指数是存在弱正相关关系,工资越高,生活质量越高,也更积极的工作,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工作量过大而出现强烈的职业倦怠。为进一步验证样本反应出的信息,下面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为:性别、职称、年龄、工资等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假设工作幸福感指数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关系。

3.1 数据回归分析

为了一步验证样本中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与工作幸福指数的关系(工作幸福指数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下面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案分析及对策建议一文中,已经证明了由于工作时间过长,不管是助教还是教授,25岁的教师还是45岁的教师,都不同程度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下面我们就年龄与幸福指数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在收集到的调查问卷中,我们选取不同年龄的几组样本。

所以年龄与幸福感指数的回归方程为:。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年龄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年龄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随年龄的增加幸福感指数也在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这与样本中调查的结果相吻合。同时也印证随工作时间的增加,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状态,当年龄到45岁以后,职业倦怠的状态会慢慢减弱。用同样的方法可以验证,工资、职业技能提升与幸福感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关系,由于篇幅有限,省略验证过程。

3.2 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自身因素:一般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不仅要承担全校基础课的教学,同时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研、教改等其他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础课教师的工作量。基础课程相比较专业课程,讲授的内容上很难出现新的观点,导致基础课教师几年甚至几十年讲授同样的内容,随时间的增加,很容易出现教学的疲惫状态。而对于高职理工类的院校,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是必修课程,承担全校的基础课教学,加大教师的工作量。教育管理人员同时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带队参加比赛等硬性规定,无形中给基础课教师增加工作压力,对于教师而言,也许教师职业只是为了生存,工作上没有更多的追求,没有动力,慢慢产生职业倦怠。

(2)学生因素: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覆盖面变的越来越大,可以说90后的学生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长大的,这种环境下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制能力较差,课堂听课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教师每天面对这种情况,日益月累,教师逐渐消失了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自豪感,转而变的没有激情,没有目标而出现职业倦怠。

(3)校方管理因素:高职院校大多实行的为行政化,教师的绩效考核,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同行对教师的评价,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在工科院校,基础课面对越来越边沿化的条件下,这种考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的情况下,也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出现负面影响。如教师长时间的工作而得不到出去参加培训,学习来提高的自己,无法了解现代教育发展新动态,也会出现职业倦怠状态。

4 基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对策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个体发展,同时也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努力,同时也要求校方管理部门多关系对教师的发展。

(1)教师自身的调整:为了有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个人不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积极与校方管理者沟通,积极争取到外参加培训与进修,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用教师的高尚品德与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只有得到学生的肯定,教师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效克服职业倦怠。

(2)管理部门的调整: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校方管理人员不仅在生活要多关心教师,在管理体制方面也要制定合理的制度,能够公平、公正反映教师的贡献。同时给教师提供一套合理的考核办法与培训机会,让教师能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与关心,有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

5 小结

本文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影响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因素。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提出从教师与校方管理者双方合作的对策,为现实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凤云等.浅议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04),37-39,

[2]刘贤敏等.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9),1337-1339.

[3]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344-345.

[4]徐志勤.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8(08),59-61.

[5]王长文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03),59-61

[6]梁洁.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案分析与对策建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6(01),96-100

猜你喜欢
基础课职业倦怠高职院校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