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思考

2016-05-14 02:31赵建新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语文观小学语文课堂

赵建新

摘 要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在夯实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语文,开阔自我的文学视野。本文主要是对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再思考,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为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望能对诸多在岗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新课程环境;大语文观

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从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不仅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在巩固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自我的探索中培养一定的语文世界观。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不仅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享受学习的过程为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语文知识去观看世界。由此,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再思考如下:

1 教学过程树立大语文观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还存有诸多的迷茫,有些教师甚至固执已见,不愿对自我的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低段的小学生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识字方块,对中高段的学生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阅读理解板块,这是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观。然而,现如今这种教学观点具有局限性。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今天,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自我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进行思考。例如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的教学,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把基础知识(如学会识字、写出生字词、会读生字),还应该用独特、有吸引力的教学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有更为广泛的了解。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涉及“鸟”这一生字时 ,教师不仅仅是让低段学生学会“鸟”字的拼音与组词,而是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个字,例如向学生出示“鸟”字的象形文字、向学生简单介绍“鸟”字的由来、出示相应的图片,甚至可以把“鹂”、“鹰”、“鹦鹉”等生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等。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更重要的了解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教师的大语文观应该树立在学生能学到知识、学会用已有知识去与他人沟通、交流,了解语文的奇妙的基础上。

2 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根据实际的调查,笔者发现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于语文有着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而在小学的中高阶段,学生的举手频率明显下降,同时在课堂上沉默少语、由主动学习逐渐转变成被动接受知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之爱上语文,保持对学习语文的热情。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应该以丰富的教学情境、高超的教学技巧对学生进行授课。例如学生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体验桂林山水的魅力;而在学习《丰碑》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利用广泛故事化文本解读策略,让学生运用链接文本、锁定课本故事情节、搜索故事的起因、探究文章的意义等途径去理解“丰碑”一词的具体含义及课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了解语文这一学科带来的感动故事与美丽的风景,自然会保持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热情。

3 引导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在这里,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包括三点:第一,学生的阅读量;第二,学生的文学积累;第三,学生的写作。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文学素养,因此阅读、积累及写作是学生学好语文最重要方式,教师应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以上习惯。如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再班级开展“好书推荐”环节,让班级里的学生举手上台推荐自己读过的一本有趣的书,例如向全班同学简单介绍书籍的名字、作者、有趣的故事情节等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例如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学生的文学积累方面,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文学积累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勾画出描写桂林美丽风光的句子、成语等等,随后让学生抄在好词好句积累的笔记本上,让学生课后多读,在写到关于景物作文时积极引用。

4 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文学自身所具备的教学功能、美育功能,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把这篇文章中充满童真童趣的一面尽情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角色扮演中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的快乐。同样,《狐假虎威》也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也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老虎、狐狸、小猴等角色,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儿童文学具有多种功能,教师应积极阅读、了解儿童文学,让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的在殿堂中绽放光彩。

5 结语

综上,在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发生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秉持大语文观,对学生的兴趣、习惯等进行思考,让学生打好基础,真正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金旭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张夔香.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3]萧玉甜.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06):170.

猜你喜欢
大语文观小学语文课堂
“大语文观”背景下的初中“大阅读”模式教学分析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大教育观下的语文改革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树立“大语文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