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探讨

2016-05-14 02:31顾丽华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能力数感

顾丽华

摘 要 估算是尝试性思维在数学运用上的策略之一,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估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在数学的教学与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学的基础。本文就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能力;估算意识;数感;数学思维

1 小学数学估算方法

1.1 常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以下几种常用的估算方法:

(1)近似估算

近似估算是指在估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将数值按照近似值进行估算,比如估算12x9,就可以估算为10x10,得出的数值100与准确数值108相差无几。

(2)规律估算

所谓规律估算,就是运用计算的定律、性质来判断,这样的估算比较直接?比如,判断1.8x0.9=1.92这个结果是否正确的题目,学生不必进行计算,只需根据“一个因数(0除外)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肯定比这个数小”的性质,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

(3)寻找区间估算

所谓寻找区间,就是寻找区间范围的估算方法,也称为去尾进一法。例如297,去尾就是去掉7,进一就是首位为3,这样估算出的区间则为300。

1.2 位数估算法

就是根据加、减法的数位原则和积商的定位规律来估计结果的数位,确保结果数位的合理性。

(1)加法数位原则:两个整数相加,其和的位数等于较大数的数位或者多一位;

(2)减法数位原则:两数相减,差的数位不多于被减数的数位;

(3)积的定位规律:两个因数相乘,其积的数位等于两个因数的数位之和,或少一位;

(4)商的定位规律:商的数位等于被除数与除数的差,或多一位。

1.3 生活经验估算法

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结果作出的估计。如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就知道自己比哥哥年龄小些,身体比哥哥姐姐矮些,比爸爸妈妈矮得多;爷爷奶奶大约60岁左右,敬老院的老人平均在60多岁。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生活经验就更多了,如他们知道每只鸡蛋大约为50g、10只鸡蛋约重500g、每层楼高在2.8到3.0m之间……这样的估算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1.4 取样估算法

就是对事物的部分进行取样算出较为精确的数据信息,以此为样本,再对事物的整体做出估计,这是一种合理的测算方法。如教学“步测”,先让学生测出平均步长,再统计出两点间的步数,根据一步的长度估算出两点间的距离。又如:“1000g黄豆约有多少粒?”这时先取出10g黄豆样本,数一数有多少粒,进而估算出1000g黄豆约有多少粒。再如:“一本书有270页,约多少字?”首先取任意一页作为样本,数数有几行,每行多少字,进而算出一页的字数,以此去估算一本书的字数。这种估算是计划和决策中常用的方法,也是生产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方法。

1.5 标准值估算法

就是取一个标准值,将其参与运算的各部分与其比较,从而估算出事物结果的大小。如:“9.9×6.9比70小七、统计估算法就是对某件事物的部分进行科学的统计,从中发现其某种规律,再对整体或事件的发展做出合情估计。如首先统计出某一班级男生所占的百分比,按这个百分比去估算全年级或全校男、女生人数。又如,对某地的天气情况坚持常年观察统计,就可以对来年或今后若干年的同一季节的温度及降雨量做出估测。再如,某城市经统计近几年的人口增长速度为5%,根据这一增长率可以估算来年增长的人口,以此来对城市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这样的估算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向学生渗透了现代数学的统计思想。

2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2.1 总结估算策略

(1)掌握估算方法

我们前面提出了近似估算、规律估算与寻找区间估算,这都是估算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应该多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行估算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掌握的估算方法,为学生出示一些相关方面的试题,要求学生不用计算,仅仅对其进行估算,训练并测试学生的估算能力。

2.2 掌握估算教学的时机

(1)口算训练中进打估算

教学由于口算对学生的计隹定__掌握情况、计算能力、瞬间记忆能力的考査比较多,所以学生在稍微复杂些的口算中就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口算训练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估算,大致估算出一个数值,这样计算速度会十分之快.对此,教师可以成立“口算训练营”、“估算训练营”,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口算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训练估算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定的意识,提髙估算能力。

(2)计算教学中进行估算教学

学生通过用笔计算,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因此他们不习惯在计算中估算,为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估算,学生却会先进行计算,这样一来估算教学形同虚设,为此,教师应该关注这一问题,改变学生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估算意识,弄清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异同点,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非整数的计算,学生在遇到非整数时,通常会感觉到比较难,费时较多,而利用学过的估算知识,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会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算出一个近似值,例如在比较大小的题目中,像“8.7x0.88”和“8.7÷0.88”这样的题目,学生就不必再去一一计算,只需根据计算定律来估算: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被乘数,即“8.7x0.88"<8.7,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被除数,所以“8.7+0.88">8.7;这样就可以判断“8.7x0.88"<"8.7+0.88",十分轻松。

(3)在概念教学中进行估算教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凭借自己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是对数量的简单识别,而是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通过内化形成的一种认知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教师可以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估算物体的长度、面积与体积,深化学生的认知。

3 结束语

估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技巧,只有充分掌握了这门技巧,学生才能快速得出近似答案,提高解题效率,强化数学思维,为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估算能力与估算意识的培养,通过口算教学、计算教学、概念教学来完善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当然,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多予关注。

参考文献

[1]陈理定.谈低年级估算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5(04).

[2]魏卉霞.用估算方法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结果[J].小学教学参考,2014(10).

猜你喜欢
估算意识估算能力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对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