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译者个人素质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2016-05-14 04:35段蕊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翻译原则译者主体性

摘 要:近年来,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成为翻译研究中愈来愈重要的话题之一。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活动中体现着其重要性。过去译者被认为是仆人,应该隐身,译者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事实上,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扮演者独特的角色。在各类文体的翻译中,译者对主体性的发挥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通过定向研究的方法来探讨译者主体性存在的原因,以及译者主体性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进而通过举例证明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来研究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主客观因素 译者素质 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27-02

1 译者主体性

1.1有关译者主体性的定义

所谓主体性,就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建,田雨,2003:22)

刘宓庆(2001:54)认为译者和翻译研究的学者是翻译主体。

而最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吕俊和侯向群(2001:236)提出“在翻译中,译者自然是主体,原作是客体。”

王宏印(2002:59)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中介的创造性思考行为。

郑海凌(2000:8)明确提出“译者是文学翻译中的主体”。

1.2 译者主体性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发生在西方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带来了对译者主体性问题的新认识。翻译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上的转换而非纯语言转换,翻译行为不再是语言之间的解码,而是一种交际行为。威密尔(Hans J. Vermeer)提出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因此,译者不仅要具备两种语言能力,还要有两种文化能力。译者主体性的问题从被忽视发展到了对译者主体性地位的确认。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也开始了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杨武能、袁莉、查明建、许钧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确立了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然而,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译者主体性的存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1.3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客观因素

1.3.1译者的能力

在翻译历史上,曾出现过林纾和庞德这两个特殊的人物,他们不懂外文,靠他人阅读原人从而产生了十分优秀的译作。但像他们这样的毕竟是少数。译者需要很好地掌握源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源语语言而言,译者必须能够充分理解原文意思。成功的译者基于译者对源语正确理解和驾驭源语的能力。就目标语而言,译者需要有效地将他们所理解的原文用目标语展现出来。也就是说,译者必须用尽可能贴近原文内容的目标语言来传达原文信息。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一般而言,对源语的驾驭能力可以促进译者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而对目标语言的驾驭能力能帮助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再现。没有良好的源语和译入语功底,便无法透彻理解原文并在其基础上写出自然贴切的译文。

1.3.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译者的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译者对文本的选择上,还表现在译者对原文的再现上。每个译者都身处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权力系统中,特定时期产生的译本在思想和语言上总是具有特定时期的印记。

2 “任性”一词引发的思考

在2015年3月2日举行的全国政治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继“你懂的”之后,一句“有老虎大家挖,大家都很任性”再次给网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其间,现场翻译虽然卡壳,但经与发言人沟通后及时使用“capricious”予以应对。

吕新华:党和政府,还有人民群众,在反腐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就叫:大家都很任性。在这一点上,没有分歧。大家都支持,有老虎的话,把他拉出来,态度上大家都很任性,对不对啊?

张蕾翻译:I should say, the Par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ctually adopt the same attitude when it comes to anti-corruption. So we can be said to be capriciou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we are entitled to be so。

铁帽子王:No one has impunity。

你懂的:You know what I mean。

我们知道,“任性”一词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法,比如可以译为stubborn、headstrong,还可以译为unrestrained?但这些词汇似乎都难以表达出发言人当时使用“任性”一词的确切含义。很明显,“任性”一词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坚定决心。

那么,“任性”、“铁帽子王”究竟应该如何翻译呢?这使我感到好奇,同时,也引起了我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联想。翻译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个人因素,包括一个人的教育背景、个人性格甚至是个人情感都会影响到译文的翻译。

因为“capricious”与一些表示“任性”的词汇大体相通,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在此语境中使用该词汇;又“No one has impunity”意思为没人能够犯罪而不受惩罚,显然这种译法说不通,因为“铁帽子王”在古代是一种官职,而此处意译为一句话,是不足取的,我们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译为:the Iron-capped princes.

因此,在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并不是任意的,它时刻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不仅受到当时周围环境的制约,而且译者的个人素质、职业道德等也影响着其主体性的发挥。

3 个人素质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影响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译者需要在现场做出准确的翻译,这不仅需要译员能够掌握大量的词汇,同时,还要有很强的现场应变能力。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语言转换并找到合适的词汇来翻译,这就需要译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译员平时注重积累和培训,提前搜集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平时注意整理领导人的演讲材料,分析领导人的讲话风格,关注领导人的文章、报告等,进行模拟召开记者会训练。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4 结论

总而言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要做好翻译,首先就是译者必须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同时,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译者,单单掌握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真正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近年来,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发生了变化,同时,还存在大量制约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此外,对译者主体性的确认,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译入语文化,有效利用其主体性,进行译文创作。

Bibliography:

[1]Bassnett, Sus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M].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1993:29.

[2] Bassnet, Susan&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C].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58.

[3] Gadamer, H.G. The Elevation of the Historicality of Understanding to the Status of Hermeneutical Principle.In David H.Richter (E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Classic Texts and Contemporary Trends. Boston: Bedford Books,1998:671.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85.

[4]Nord,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2001.

[5]包通法.文学翻译中译者“本色”的哲学思辨[J].外国语,2003,(6):3.

[6]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韩子满.翻译中的理性与对话性——罗宾逊的《译者的转变》评介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8]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37.

[9]许渊冲.再谈《竞赛论》和《优势论》——兼评《忠实是译者的天职》[J].中国翻译,2001,(1):3.

作者简介:段蕊,女,山东临邑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生在读。

猜你喜欢
翻译原则译者主体性
简析广告语的翻译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目的论忠实原则在英文歌词翻译中的应用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