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语文“闲话”心经历练学生“情理”特质

2016-05-14 12:25钱彩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闲话语文课堂文本

钱彩云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的课堂生活被习题和大道理统治着,实在不足为奇;在以上线率为唯一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中,教师的教学技能被抛知识、洒难点、灌技巧等方式左右着,确实是无奈之举。没有一位教师敢轻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和高中生说一点课堂知识以外的事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没有一位教师能保证自己绝不说一点“闲话”。只是,每当说完这些“闲话”,教师常常后悔莫及——当天的教学任务只能被迫拖到下一课时去,下一个课时会更加匆忙。再看看学生,他们会在“闲话”中突然振奋起来,然而“闲话”一结束,他们会怅然若失——既没有学到知识,也没有得到放松。

那么,究竟能不能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说点“闲话”呢?在“闲话”之后,我们能不能不徒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一、何谓“闲话”

1.什么是“闲话”

作为语文教师,不必借助于任何工具书,也能知道它的含义。闲话,即闲谈或者指题外话,也可以指背后对别人的议论。教学中的“闲话”,应该接近于头两个意思,指语文课堂上的“闲谈”或不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看起来有些无关紧要的课堂表达。

2.“闲话”能否闲置

既然“无关紧要”,是不是直接去掉比较妥当呢?其实万万不可。

这里说的所谓“闲话”,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是为了促使语文教学朝着高效率方向发展的教学手段。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在学习工作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此消彼长的。有效的有意注意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但是维持的时间往往短暂,如果没有无意注意的加入,有意注意本身就会变得很吃力,有意注意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从语文课堂的特点来说,语文教师特别应该获得讲“闲话”的权力。因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运用,不同于对某一篇文章的讲解和死记硬背。语文课之所以有魅力,更多的时候就在于语文课上的言语交流。语文课上的言语交流不仅能体现出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学能力、思想深度,更能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学生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从语文教学条件上看,现有的教学实践基本集中在教室内进行,能够使用的教学资料以教科书和教师准备好的讲义为主,能够使用的教学工具主要是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现代化教学方式,尤其是多媒体的加入,使得语文课的上课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在声光电的参与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得更为直观。但是,朴素的语文教学还是应当以言语的交流和语言的运用作为第一要义,其他的辅助手段均不能越俎代庖。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师生的言语表达仍应被视为语文教学实践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总之,有“闲话”参与的语文课堂,是动静相宜的课堂,是最体现教师价值的课堂,也是有可能激发学生兴趣、彰显学生智慧、提升学生情商的课堂。

二、“闲话”技巧

1.顺情就理

教师的“闲话”不等于“脱口秀”表演,课堂上的“闲话”也不等于废话。它既要适度也要得体,因人因时因文而异。

举例来说,苏教版教材必修五的古代戏剧《长亭送别》选段,第一课时的“闲话”设计就可以围绕着剧情展开,教师讲一段,学生讲一段,语言上前引后附,向前推进。“讲故事”并不是整个课堂的重要目标,但通过“讲故事”,学生能够进入情境之中,明白男女主人公分离之因,也能够大致了解主要人物的主要个性,所以,讲故事既是说“闲话”,又是说正事。在全曲赏析完之后,可以出人意料地将其中一段曲子改编为话剧口吻。教师改完之后,要求学生也改一段。如此,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一部元杂剧的整体故事,又能感受到喜剧语言的断层和变迁。

当然了,“闲话”的设计方式不一而足,可以安排在开头,引起学生对文本或作者的关注,可以在文本研习中引入与文本类似的其他阅读片段,也可以在文末加上一个余韵悠长的讨论或小结。但一般来说,无论怎样设计,都要统一于课堂的整体目标之下,统一于文本的主要特点之下。抒情散文,应在情感上多设计“闲话”,用以导入或升华主题,议论性的文章应当以思辨作为设计“闲话”的出发点,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解读能力。

2.开放设计

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于语文课堂设计者而言,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高中生讷于表达,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怕出错,二是难表达。此时,好的闲话设计往往能营造良好的师生交流情境,同时,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

如在苏教版教材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单元中,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有一处通感。笔者在备课时就准备以“闲话”的形式讲解。上课时便指着一个女孩子说“你的笑真甜”,还要求他们也用一样的格式说说身边的同学,立刻有男生站起来说同桌“你的名声真臭”,学生哄堂大笑。接着,“声音很美”“睡得很香”和“闻着很甜”等说法纷纷出现在课堂上。此时收住“闲话”,抛却口语,以书面语来举例:“风随柳转声皆绿”“声声燕语明如剪”,最后在和乐的气氛中稍作总结,通感的概念也就不那么刻板了。

再如,多设计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当学生与文本初步展开对话时,对文本中的人物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态度。此时,让学生立足文本,展开对比,表达自己的好恶,很容易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锤炼自我

偶然读到一篇谈子女教育问题的小文,其中的观点笔者很赞同,文中提到“讲大道理不如多聊聊天”。的确,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说再多现成的道理,分析再多现成的文本,都比不上偶然间的“闲话”。这一交心的时刻,是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老师,而是朋友的时刻,是老师明白了真诚沟通的时刻。钱理群和陈平原回忆自己的老师王瑶时说,他们收获最多的时刻不在王先生的课堂上,而是在王先生家里听他闲扯。然而,功力不到家的老师闲扯时,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生产出过多的语言垃圾,对学生的生命也是极大的浪费。此时,语文教师则需要让自己融在生活里,融在自我里,融在学生里,融在书籍里,让自己无论是否说着“闲话”,都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都能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命力。

话到这里,再看语文课堂。与其说是强调“闲话”,不如说是在强调一种高中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氛围。他们的生活确乎充满了竞争,但竞争的能力不全然靠苦闷获得。每一位高中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期待学生获得情与理方面的提高时,不要放弃气氛的渲染,不要忘却思维的启迪,更不要忘却教育家说过:当学生感到你和他的谈话是在教育他时,某种程度上,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

(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与学生特质发展的互促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批准号为D/2013/02/696)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226541)

猜你喜欢
闲话语文课堂文本
闲话“腊肉”
网边闲话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鼠年闲话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