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醒”来

2016-05-14 13:03谢海玲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刺秦王文言文课文

谢海玲

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们头疼的事,初中对语法的忽略,造成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各种语法现象,甚至连最基本的词性都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高中语法知识繁多、篇幅又较长的文言文,大多数学生就有了畏难心理。在课堂上,教师不细致分析,学生不理解文言知识;一味地细致分析,学生又感到乏味枯燥,昏昏欲睡,课堂收效甚微。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做了一些教学尝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都有不错的效果,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一、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由地结合课下注释通读文章,从而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兴趣。课上读要比课下读的效果好很多,让学生在各学科作业中抽时间预习他们认为艰涩难懂的古文,能主动做的人寥寥无几,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课文或讨论问题又会有什么好的收效呢?课堂上动口能保证他们都去做,读进去,教师可以随时纠正错误读音,解答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分析课文过程中穿插学生的个人诵读,男女组对读,集体齐读。个人诵读应安排于集体诵读之前,这样能了解学生字词诵读是否准确、流利,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充分熟悉文本,还有知识内容分析后的分角色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达到心口合一的诵读境界。如《苏武传》和《荆科刺秦王》就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和效果都不错。重点的句子让学生来翻译,同学评价纠正。不管是对于翻译的学生还是对于评价的学生印象都是深刻的。与此同时教师还能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强调和分析。如在讲《赤壁赋》时,“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在预设中觉得学生可能会忽略“虽”的翻译,译成“虽然”,但学生译错的却是“苟”。所以要让学生多动口,这样教师所讲才更有针对性,课堂才会更有效率。

二、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动手画出注释中自己感觉陌生的重点字词和课文中难于理解的地方。

在初读的基础上,可以用大屏幕出示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让学生勾画并熟悉意思,增加对文章的熟悉度。如《孔雀东南飞》一文,篇幅长,知识容量大,如果教师选择传统的讲法,边讲解知识点,边梳理内容,势必会把课时拉得很长,让学生感到枯燥,削弱了故事本身的生动性和完整性。可以拿出一整节课让学生充分阅读,先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故事情节,而后在第一遍课上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大屏幕上教师投出的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找到它们在文中的位置,标记并熟悉它们在本文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于屏幕上展示分类整理好的本文最典型的十几个“相”字的用法,让学生自己标注诵读体会。这样做,学生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消化大量的知识,效果比教师一个个强调要好。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完全有能力消化的,又是自己在细致了解情节的过程中解决,避免了被动和繁琐。这样做还为学生讨论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时的充分表达创造了可能性。

在初读基础上让学生勾画背景或分布图,如《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秦、晋、郑三国分布图,介绍形势和烛之武的想法。在学习《鸿门宴》时让学生画出座次方位,主动思考、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牵动他们去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句子和字词,他们的理解会更到位,印象会更深刻。

三、让学生的心思动起来

让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这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文言文可以质疑问难的地方有很多,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段落适合表演,有兴趣可以做准备,熟悉台词内容,激发一部分学生课下研究古文的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他们在课上的表演,也加深了其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对于一些细节学生会充满兴趣地探讨和研究。如《荆轲刺秦王》中庭刺秦王那一部分,不用教师讲解,学生通过表演和评价,把“发、揕、操、提、箕踞”等词理解强化到位,对于“王负剑”的热烈探讨,加深了对文章情节的理解,甚至有些细节是教师都不曾关注过的。

从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角度设置问题,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让他们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产生探讨的欲望,有话可说。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提问:假如让你去说服你的对手,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对比烛之武的说话技术,体会逻辑的严密艺术。

上述方法的尝试,让文言文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兴致盎然;不再是满脸睡意,而是眉眼弯弯。也许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我们去挖掘,去探索,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大胆地尝试和实践,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一定会让文言文教学亲切起来,不再让学生望而生畏。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125208)

猜你喜欢
刺秦王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荆轲刺秦王
中外历史中的“刺杀”故事
背课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