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活的“魔法”

2016-05-14 21:06邬建芳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艾丽丝玛雅克里

邬建芳

书店老板A.J.费克里处在人生最痛苦的边缘时,转机或者说是奇迹发生了:书店里有人丢下了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女孩的妈妈附了一张纸条,想让她在一个有书本的地方长大,让她长成一个爱读书的人……

天真可人的小女孩玛雅一点点软化了A.J.费克里坚硬的心,而对玛雅的爱也扩展了他的生活领域和心理容量;因为玛雅的存在,温暖、希望、美好纷至沓来;亲情、爱情、友情也一一将父女俩围拥。因为这家书店的存在,艾丽丝小岛越来越接近天堂的模样。

虽然结局有些遗憾,但女孩玛雅最终成长为了她母亲所希望的那样,一个爱读书、精神世界无比丰富、健康聪颖的好女孩。

《岛上书店》的故事昭示读者:书店在,希望在,爱在,那么一切都在!

关于阅读的故事总是美好的,美好到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部关于阅读的寓言:阅读构建了新的世界,阅读重组了人际关系,阅读悄悄改变着人性,阅读让灵魂相通的人们找到彼此,心心相印。

阅读让生命获得最有肥力的滋养,阅读是最不动声色却最有效的教育——只要看看艾丽丝岛上每年有如此丰富的令人向往的读书活动;看看因共同的阅读爱好而成为眷属的有情人(A.J.费克里和阿米莉娅);看看“小作家”玛雅在阅读中的茁壮成长……相信你一定不会反对我这么说。

即便拆解掉故事框架,它依然很有阅读价值:试看它的目录——

《待宰的羔羊》/3

《像里兹饭店那样大的钻石》/27

《咆哮营的幸运儿》/41

……

是的,都是欧美经典小说的书名,来自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来自美国作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等欧美名家。而小说每一部分的开篇都是A.J.费克里先生的一段读书笔记,或将跟女儿玛雅交流观感的文字作为题记,使得这本小说兼具了另一种价值:一本真诚推介优质小说的书目,一部提供了直接阅读体验的导读资源——“读小说需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此类话语让我们在获得阅读快感的同时还收获了智慧。

除此,精巧而带有“悬疑”的构思也是本书不得不说的亮点:A.J.费克里失窃的珍本下落究竟何在?养女玛雅的生父究竟是谁?生母为何自杀?等等。这些“谜团”贯穿于故事,一直悬而未决,直至最后,谜底一一浮出水面,居然彼此关联……让人叹服作家高妙的讲故事的水平。

当然,译者孙仲旭、李玉瑶的文笔也充满了妙趣:“书店有十五个玛雅宽,二十个玛雅长。她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她有次花了一下午时间,通过在室内一次次躺下而测量出来的。幸好没有超过三十个玛雅长,因为那天她最多只会数到三十……”小说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这样读来令人莞尔会心之语句。

文学阅读的魔力在这本小说里尽情施展,并攫住了每一个喜爱阅读者的心!无怪书腰上赫然印着“美国独立书商选书第1名,美国图书馆推荐阅读第1名,25国读者含泪推荐……”读过了全书会知道,这些话还真不是哗众取宠。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艾丽丝玛雅克里
大银幕上的克里弗
失落的玛雅文明
你今天真好看
你今天真好看
燕南飞
要借你个肩膀吗?
探寻玛雅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