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为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6-05-30 07:07乔志峰
产权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工匠

◎ 乔志峰



“工匠精神”为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乔志峰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3月7日《城市快报》)

“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不光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也引发社会较大关注。有媒体将其与大众旅游时代、“人地钱”挂钩等一起,列入“政府工作报告10大新词”。一方面,这折射出我国目前已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重视。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有“工匠精神”的人,不管他是一个电焊工或是木匠,抑或是从事其他职业,都会将其视作一种信仰,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绝不会浅尝辄止,更不会敷衍应付。而具有“工匠精神”的管理者,则会对产品和管理的任何细节都充满了近乎狂热的苛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们永远的追求。

在当前工业设计为王的时代,无论是科技产品还是文化产品,都日新月异、推陈出新。可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了,“批量制造”代替了精雕细琢,快餐化、程式化泛滥成灾,就难免泥沙俱下,丧失了内涵和魅力,只传递出浮躁和荒芜的“现代病”。这些现象不仅值得制造者关注,也值得所有的人关注。“工匠精神”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中国人去日本抢购商品的消息频频被媒体提及,从电饭煲到马桶盖无不遭到疯抢,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中国制造”的反思。支撑日本制造不断进取、独占鳌头的初始原动力,其实就是“工匠精神”。在日本,如果一个人能被别人称为匠人,就意味着他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尊崇。这种社会的认可,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俯下身子,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钻研一件事,直到将其做到极致。

新华社曾撰文道,不可否认,在国人逐渐富裕起来后,我国的制造业没有很好地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而日本产品非常人性化,精益求精,长于细节,正合我国消费者的胃口。其实,日本制造业的这些亮点背后并没有那么神秘。佳丽宝公司公关部的安东晴认为,成就“Made in Japan”这一品牌的理念、技术和做法并非高深莫测,而是极其朴素的。即:始终坚持的消费者立场,脚踏实地的调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钻研。说到底,还是“工匠精神”成就了“Made in Japan”。

其他工业强国也都概莫能外,例如,德国造的原装车能带给消费者极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网上流传有一些关于德国车制造过程的视频,很多人看了之后都不由发出由衷的惊叹:怪不得德国车质量好,怪不得德国车卖得那么贵,其制造工艺太令人惊艳了!德国等国家已通过“工业4.0”战略,实施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因此,我国应当清醒地认清形势、奋起直追,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促进产业转型和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

弘扬“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现在,“干技工不如坐办公室”的偏见在一些人当中依然存在。实际上,两者之间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曾举例说,加州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图普工艺技术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是为美国的工业化而建的,校训是Mind and Hand(理论与实践并重)。两所世界顶级学府,不约而同都将吉祥物定为“海狸”——向自然界的筑坝高手表示致敬。世界知名学府很多都是从应用技术教育“起家”,紧随国家的社会经济战略转型、紧密联系实践,参与最前沿的工程和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为顺应发展需要,教育部负责人在谈到高考改革方案时提出,可能考虑将现有的一个统一高考拆分成“学术型”与“技术型”两个高考。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我国要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即通过招生、评价、投入等机制,引导一批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能型高等学校。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工匠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