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与途径

2016-05-30 15:13史翠丽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阅读教学

史翠丽

【摘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作出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阅读力”的发展,创设各种有利的环境,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更加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另外,在不同的阶段目标中,对阅读教学,特别是课外阅读量,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对第三学段,其中就有这样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阅读的意义也不止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材料,还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课标》中的目标要求得以真正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原有观念

目前,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中能够注意精讲多读,但是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指导还远远不够。这源于教师对于阅读教学认识的片面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觉得“阅读教学就是课堂上师生对于语文课文的阅读与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 “只要能把课文学好,就等于学好了语文。”在这些思想的作用下,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达到《课标》的要求。

经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真正喜欢并坚持阅读的学生不到40%,由此可知《课标》规定的这一学段阅读量在部分学生身上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这种陈旧的观念,在教学中,不仅在课内要加强阅读训练,还要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实践证明“一个善于主动阅读的学生,其语文成绩与思维水平的发展是领先的。”显然,教师对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课外阅读量的落实,也影响着他们语文成绩的进步与思维水平的发展。

二、营造良好氛围

《孟母三迁》《狼孩》的故事等都表明,环境对于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虽无力于社会大环境的改造,但一定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宁静的学习环境。我们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标语,所有的橱窗、画廊、板报都充满人文气息:“鸟欲高飞先振翅,人要上进多读书。”“书是孩子的翅膀。”“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与书香为伴,和智慧同行。”一句句催人奋进的话语,时时伴随着每一位走进校园的孩子。

另外,在教室内,同学们自己动手布置报刊架、图书角、“我与书的故事”展示处等,也为孩子们阅读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孩子们的读书热情高涨,当然收获也更多。

三、培养阅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这样描述兴趣的作用:“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

学生本身就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与相互竞争,对于他们兴趣的培养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很自然的就会将自己的行为与同伴进行比较,并且在比较中评价自己,提高自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更好地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给名著画插图”“课外故事大比拼”“读书卡片展示会”“精选诗歌朗诵赛”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教师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在为学生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和谐、情感的投入,也可采取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作品,中间穿插一些与作品相关的逸闻趣事。我们每周一次的“教师讲故事”是所有孩子都期待的。

四、加强方向引导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他们会逐渐产生阅读的欲望,可是由于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多数孩子的课外阅读呈现随意、无序与低效状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兴趣程度,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加强指引,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率。

以苏教版小语教材为例,其课文内容不仅丰富,而且题材多样。除了记叙文,还有诗歌、神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小说节选等,这就为打通课内与课外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五年级教材为例,课本编选了《伊索寓言》三则,然后又设立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介绍《伊索寓言集》全书的内容,再加上教师的渲染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高昂;再如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举办一次“水浒故事擂台赛”;学习了《海伦·凯勒》,集体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开关于如何对待生命的话题讨论……这种课内外自然而又紧密的结合,既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又激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些时候,学生并不满足于只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材料,而是想多一些阅读的自由,教师也应给予理解和支持。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更宽广的阅读观念,不要认为只有经典作品才对学生有益,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把“趣味性”放在首位,以更多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只要教师能加以监督,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就能更容易保持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

五、保证阅读时间

《课标》建议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魏书生老师说:“我一学期用二分之一的时间教完教材,其余用来阅读教材外的内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在时间上多支持学生,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

第一,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每天的语文作业只要能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做读书小卡片,可以进行人物短评,可以摘录名言警句,可以撰写读书心得等等。不过作业量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些控制,以小学高年级为例,每天的语文作业字数不应低于400字。

第二,教师还应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以读书方法方面的引导。因为,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指课余时间的阅读,还指课本以外的阅读。儿童的阅读频度越高,阅读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不应把所有的“课外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可以增设“自由阅读课”,也可以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在教室内进行“课外阅读”,摘录精彩语句,做好圈点批注,交流读书心得……这样既保证了阅读时间,又在阅读方法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注重家校联合

家庭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家中所拥有的书籍的多少;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次数;父母对孩子在阅读方面的指导激励;父母投入阅读的榜样示范等。所有这些无不时刻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其重要性甚至是超出学校的。因此,我们经常与家长联系、交流,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节”,发放相关的材料,使他们认识到家庭在孩子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方面的巨大作用;发放“我与孩子同读一本书”的倡议书,同时进行“同读一本书”征文大赛,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将其中优秀的文章编辑成册,部分发表于校报或校网站上。这些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掀起了家校共读的热潮,也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阅读环境。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阅读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提高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这一范畴。知识的快速积累与替代更新,需要具备将资料进行收集、整合、应用并加以创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就应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课内授法,引领课外”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丰富积累、拓宽视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充分领悟《课标》的精神,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唐永福.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9).

[3]黄晓娟.浅谈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J].基础教育论坛,2013(8).

[4]丁家永.小学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 [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人民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阅读教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