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016-05-30 15:13张陈伟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问题情境

张陈伟

【摘要】关注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问题情境 活动机会 合作交流 开放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一些数,看谁能最快地说出它们能不能被2整除。尽管学生算得不慢,可老师更是脱口而出,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奥秘?”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

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自身的思维习惯,更能引发其探究。

二、提供活动机会,引导自主探究

学生的数学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例题13-5=?后,我没有按例题提供的算法直接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结果发现了多种算法。1.用小棒摆,先摆13根小棒,拿去5根小棒,得出13-5=8;2.把13分成10+3,10-5=5,5+3=8;3.把5分成3和2,13-3=10,10-2=8;4.想5+( )=13,答案是8。这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不仅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都有活动探索的体验,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展开合作交流,深化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互相讨论分析,质疑问难,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特别是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做适当的评价。

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我首先复习长方形的特点;通过图形演示,明确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讨论怎样求它的周长,学生分组探究,探索出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按常规方法列出5+3+5+3=16(厘米);2.由对边相等的特征,列出5×2+3×2=16(厘米);3.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相等的两组,列出(5+3)×2=16(厘米)的算式。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思考探究: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比较、评价,将探究活动推向了较深层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讨论中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能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将思维引向深入。这样一来,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四、设计开放问题,延伸自主探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设计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

例如,“六一” 儿童节,同学们到公园去玩,公园的娱乐活动可多了!开火车4元/次,划船6元/次,坐飞机8元/次,碰碰车10元/次,骑马12元/次。如果给你40元钱,你打算怎么玩?

由于学生本身的个性和每个学生的现实背景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合作探究,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

1.五种项目都完,各玩一次,正好用完40元钱。

2.玩其中的四个项目各一次,就可以有剩钱,另做打算。如,开火车(4元)+划船(6元)+坐飞机(8元)+碰碰车(10元)=28元,剩12元。

3.玩其中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项目,多玩几遍,玩过瘾。如,单玩骑马:40÷12=3(次)…4(元)。

4.玩两种或三种自己喜欢的项目,就更开心了,玩的方法也就更多了。如,开火车2次,划船3次,玩坐飞机1次:4×2+6×3+8=34(元),还剩6元。

……

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知识“消费”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同时,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展示,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总之,自主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做独立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这种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此,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生学习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问题情境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