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阅读中“见树木,更见森林”

2016-05-30 15:13蒋莉莉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夸父盘古英雄

蒋莉莉

在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同一主题的“多篇阅读”,将教材中的“单篇阅读”与“多篇阅读”互为补充,让学生在多篇文章的比较阅读中“见树木,更见森林”。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两篇神话故事的学习之后,我们选取了苏教版语文教材助读助写《新补充读本》中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夸父追日》,以“单元整合·多篇阅读”策略为指导,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发现力、思辨力和表达力。

一、比较阅读,在图文对照中感受

今天我们要学习神话故事《燧人氏钻木取火》,不过,今天的学习和以往有点不一样,我们要和前不久学过的故事《开天辟地》联系起来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请你浏览两个故事,观察故事中英雄的插图,说说青年和盘古长得怎么样?(出示青年、盘古人物图)——他们都长得高大、强壮。

你能分别从文中找到描写他们样子的语句吗?

出示句子:

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他有铁铸般结实高大的身体,有超人的气力。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他们结实、高大的样子,高大、威猛的形象。

【设计意图】阅读,一次具象审美的分享。上课伊始,从直观的人物形象入手,栩栩如生的插图,入木三分的文字,富有张力的朗读让英雄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立体呈现,不知不觉中进入比较阅读的学习样态,发现神话英雄的相似处,感受神话英雄高大威猛的神奇力量。

二、比较阅读,在想象品读中感受

1.自读发现。

(1)除了高大威猛,两位英雄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你快速浏览两个故事,试着用词语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再和同桌交流。

(2)谁来说说你的发现?(适时邀请学生板书:坚强、勇敢、持之以恒、永不退缩 、奉献、带来光明……)

(3)师生共同梳理发现:这么多词语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写他们面对困难时无畏的表现,一类是写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设计意图】阅读,一次自主发现的旅程。“浏览阅读、词语概括”,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将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练就的是快速阅读力、信息提取力,也让教者在这一刻准确把握学情起点。

2.品读深究。

(1)我们先来看看《燧人氏钻木取火》,请你快速找一找,第几小节最能体现青年的勇敢坚强。

(2)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路上的艰险果然是数不尽的。高山峻岭挡路,他便结藤攀石,一步一步爬上去。宽阔的河流挡住了去路,他便砍伐树木,制造独木舟,迎风破浪地渡过去。有时从山林野洞里突然跳出一只猛虎,游出一尾巨蛇,他便毫不畏惧地与它们进行殊死搏斗。酷夏的烈日,晒焦了他的皮肤;冬天的严寒,冻僵了他的手足。多少次由于饥饿、干渴、劳累,他倒下去了,但多少次他又凭着惊人的毅力,重新爬了起来。

(3)请你放声读读这一小节,看看青年遇到了哪些艰险?青年又是怎样一一克服的?

(4)师生接读,师读“遇到的艰险”,生读“无畏的行动”。

(5)师提问:这仅仅是一个坚强勇敢、永不退缩的青年吗?

出示前文语句:他有超人的气力,而且心灵手巧,拉弓射箭,跋山涉水,样样都很能干!

结合第五自然段中“会结藤攀石、会砍伐树木、会制造独木舟、能与猛虎巨蛇搏斗”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瞻前顾后”,思考发现:这还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青年。

(6)引导学生想象、感受青年遇到的艰险与坚强不屈战胜困难的情境。

教师示范语言描述:看(出示高山峻岭图,配音乐),悬崖峭壁,山风呼呼作响,似乎在说:“青年,你快回去吧,这山你是过不了的。”青年挺起胸,举起双臂,紧紧拽着藤条。一阵狂风吹来,藤条晃动,青年一下子……,嶙峋的石片割伤了他的……血痕累累,他却……

宽阔的河流挡路,青年……;一个巨浪掀来,独木舟……(出示河流挡路图,配音乐)

阴森森的山林野洞里,突然跳出猛虎,游出巨蛇,青年……(出示山林野洞图,配音乐)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下,青年……;大雪纷飞,北风呼啸中,青年……(出示骄阳烈日、大雪纷飞图,配音乐)

出示学习提示:请你选择一处艰险,展开想象,写一写青年战胜艰险时的情景。

交流,评价。

小结:什么都难不住他,青年好像有无所不能的神力,超乎寻常的勇敢,不同凡响的坚强,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神勇无比。

【设计意图】阅读,一次与文字、想象的亲密接触。力避“多篇阅读”泛泛而读、蜻蜓点水的弊病,抓住关键语段,从文字里看画面,听声音,在朗读中感受英雄行为的英勇,在想象中走进一个个充满艰险的场景,描绘一次次战胜困难的神勇表现,在情感的高峰体验中感受英雄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伟大心灵。

(7)是什么让青年如此神勇,内心如此强大?联系前文看一看。

出示:他有一颗为人类谋取幸福的伟大的心灵。当他一听到去燧明国能找到“火树”,便决心前往。前人的不幸遭遇和失败,都不能动摇他坚定的信念……

在交流朗读中发现:面对困难,青年内心一次次在呐喊:去,到燧明国去,把火取回来,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青年有着一颗为人类谋取幸福的伟大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个神勇无比,心怀人类的青年。(配乐朗读第五小节)

3.比读印证。

(1)回顾《开天辟地》,盘古又有什么神勇无比的表现呢,你从哪儿读到他那颗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伟大心灵?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找一找。

(2)交流,重点分享:“撑”,撑了几千万年,撑出了坚毅;“化生万物”,奉献所有,点染五彩世界,留下神勇传说。

(3)围绕神话英雄,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读,你发现两位英雄有什么相同之处?(同样高大威猛,在不同的困难面前同样神勇无比,同样有怀着一颗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伟大心灵。)

【设计意图】阅读,一次不断发现的过程。从碎片化的“坚强、勇敢”的自读自悟,到“无所不能”“神勇无比”“伟大心灵”的逐一发现,从一篇到另一篇的比读求同印证,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认知情感从单一、浅显提升为系统、深刻,思维品质也在举一反三中经历不断攀升的历程。

三、比较阅读,在同中求异中发现

1.同学们刚才还发现了青年和盘古对人类有贡献,请同学们对比着浏览两篇文章,你能发现他们的创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2.对比阅读相关语段,引导发现:

盘古和青年两位英雄,一个牺牲自我,化生万物,一个用智慧不断探索,发明取火方法。他们的神奇创造,都让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设计意图】阅读,一次不断探索的历程。在自主阅读中比对、求异,发现两位位英雄神奇创造的相似与不同,练就的是信息的整合力、思辨力、表达力。

四、比较阅读,在回顾迁移中发现

1.回想一下你读过的神话故事,同样神勇无比,同样拥有这样伟大心灵的神话英雄还有吗?你能说出一个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追逐太阳寻求光明的夸父;补天的女娲;射日的后羿……)

2.神话里的这些英雄,都有一颗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伟大心灵。这伟大心灵就像一个个火种,点亮了人类美好的心灵,燃起了人类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勇气。那么,神话故事中用了怎样独有的语言形式来刻画这些英雄人物的呢?请你静心阅读精彩段落(出示《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燧人氏钻木取火》中部分语段),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3.交流时着重引导发现:

传奇般的夸张、奇幻般的想象赋予英雄无与伦比的神力和本领。

4.仿写迁移

(1)出示课前预习阅读的小古文《夸父逐日》图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请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夸父逐日》的故事。

(3)听出来了,古文中的“走”是追赶的意思,追赶太阳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借助“传奇般的夸张”“奇幻般的想象”,用神话的方式去理解,去感受!来,让你的想象无限接近这位巨人,看着图,想象一下敢于追赶太阳的夸父的样子,想象一下夸父追赶太阳时的速度、神勇、气魄……(激越的音乐渲染)

(4)学生写片段,交流、评价。

5.推荐阅读

《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同行。从课堂的主题阅读出发,走进更多的中西方神话故事,从一篇文章到一组文章的俯瞰,打破了“只教课文”的局限。在对比归纳中,感受神话故事独有的语言形式;在仿写实践中,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在阅读和写作中,提升神话故事的阅读鉴赏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猜你喜欢
夸父盘古英雄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英雄犬
追日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
盘古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千里之外
追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