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琼:回归阅读,成就未来

2016-05-30 15:13咸小晔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南京市课外阅读读书

咸小晔

“阅读是一种回归,孩子的生活会被一本或几本好书改变。”

“教师首先应该读更多不同类型的书,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要想正确引导儿童阅读,教师就不要把我们的观念强加给儿童。”

……

在讲台上,主讲人妙语频出,引得来自全省各地的“阅读领航人”连连称赞。站在讲台上的她,柔声细语、笑容温暖,但看起来又十分干练,这就是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芮琼。

在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们的心中,芮琼就是一位全心倾情于课外阅读推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儿童带来更优质阅读体验的“领航员”。在一个晴朗夏日的清晨,笔者来到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聆听她这些年关于阅读推广的心得与感悟。窗外的梧桐绿荫如盖,不时传来阵阵蝉鸣;窗内书香四溢,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书籍和资料,除了各种语文课本、教参、字典,还有许多儿童读物与教育专著。

从教学到教研——踏上阅读推广之路

近年来,芮琼一直着力小学语文目标教学、学业评价、课外阅读推进的研究。说起这个,芮琼向笔者展示了一份课题研究报告:《优化南京市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其中涵盖了课外阅读推进方案的策划、善于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师培养、优化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策略探索等方面内容,详尽地阐述了如何引领更多学生真正实现“重组阅读”和“优质阅读”。

“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芮琼笑着说。谁能想得到,刚踏入社会的她曾做过很多种类的工作,比如油印、打字。因为对文艺的热爱,工作之余她就去文化馆学习音乐、表演等等。这段人生经历丰富了她的生活。她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学习着,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了更丰富的体验、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技能。 “比如说在学习戏剧表演的时候,要对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你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深入到文学作品当中去,这样的一种历练,对我后来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还有,在舞台上是需要表现力的,到了课堂上,有了表现力,你就能够打动孩子。”芮琼这样说。

1984年,她迎来了人生的一次大转折——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来到南京市五老村小学,一教就是9年。在教学之余,她阅读、写作、学习……因为她心中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语文教师,一来是因为她热爱阅读与写作,非常热爱语文这门学科。二来她希望能当班主任,当了班主任的她就可以跟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有更多相处的机会了。连续3年,她坚持不懈地向学校申请去教语文课,学校不舍这位优秀的音乐老师,但在她的坚持下,最终同意了。1993年,芮琼开始从事语文教学。2003年,她进入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开始从事教研工作,一直坚守至今。

已经做了多年教研员的芮琼,还是喜欢去学校上课。有一次,她执教《喜乐与我》的阅读课,采用了一个简单的策略——先让孩子读原文,然后进行辩论,应不应该把那只叫“喜乐”的狗还给原来的主人。这是“情”与“法”之争。一开始所有的孩子都认为不能归还,因为主人会虐待那只狗。芮琼对此没有多加评议,而是静静地停顿了一下,让孩子们再次体会。在后来的小组辩论中,越来越多的孩子站到了“法”的那边。她一直认为,要让孩子多看这样的书,正视人的情感,帮助孩子理性思考,从而促进成长。她提出的问题,常常没有标准答案,而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她认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一位曾听过芮琼执教公开课的老师感叹,她的课堂给予每一个孩子尽情表达和得到肯定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充分发挥。课堂上、活动中……无论何时何地,芮琼给人带来的感受都如沐春风,言语间又充满了力量。

从调研到分析——搭建平台差异发展

芮琼从小就非常热爱读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童话到名著,从经典到现代,从林语堂到莎士比亚……那些好书,点亮了她的生活,打开了另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当了老师之后,她把这样的丰富性带进了自己的课堂。她的课堂表现力非常强,富有生命,富有活力,深受学生喜爱。因而,芮琼坚信儿童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做了语文教研员之后,她做阅读推广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此时,已有不少人提出了“大语文”观,把语文教学“放大”。2005年,在一次座谈会上,芮琼与许多教育工作者谈到了这个话题,大家一起发起了“振兴阅读”的计划。她和同事们四处做实地调研,又开了很多座谈会,策划了很多活动。“振兴阅读”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本来说要做10年,当时觉得10年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是远远不够的。”对此,芮琼笑着说。渐渐地,她的理念愈发清晰起来,积累慢慢丰厚起来,形成了《优化南京市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并于去年结题。

在这份课题研究报告上,呈现了很多数据。有对儿童所读课外书种类、数量的研究,有对儿童文学作品获奖情况的研究,有对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分析,有对课内外资源整合设计模式的研究……涉及人数众多,涵盖南京市各类学校。有一段时间,她经常往学校跑,去做现场调研。有时会随机到一个班级去,让每个学生写出几本他们喜欢的书,接着进行对比、分析:“从孩子临时写出的书名上,可以分析出这个孩子的阅读质量,这个孩子的阅读状态、阅读水平是怎么样的。从班级的整个呈现的状况来看,可以看出这个班的老师对阅读有没有引领,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研究做得越多,就越能够体会到每个孩子的不一样。有一次,芮琼接触到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这个孩子的阅读速度非常慢,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勉强看两三页,然后磕磕巴巴地复述一点内容。后来,她接触到另一所学校的一个孩子,也是三年级,他平时看的书是一般五六年级学生才能够读懂的。“个体的差异非常大,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找到适合不同儿童的阅读方法,而不是笼统的‘儿童阅读。比如,《青铜葵花》有的孩子喜欢得不了的,有的孩子根本读不下去。你不能跟他说:‘这是一本好书,所以你一定要读下去。”对于一些被认为是“没有营养”“有害无益”的课外书,芮琼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她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家庭环境、经历、阅读水平,都可能导致一个人喜欢某一类型的书,这一类的书可能也会反过来影响这个人,所以很难说某一类型的书籍就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至少要给他们空间去选择、思考、辨别,让孩子自觉阅读才是最重要的。若教师还能真正地倾听和对话,那就更完美了。

芮琼介绍,推进课外阅读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要让教师读儿童的书:“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超越,仅仅靠书单是没法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就是要阅读,读了之后才能有体会。”第二,教师要相信:给孩子时间阅读,一定会使他们的成绩获得提升。芮琼多次引用一个国际研究成果来证明,教师给予学生较多阅读的班级,儿童的成绩会因个体不同存在差异。但教师给予学生较少阅读的班级,所有的儿童的成绩均明显滞后。语文是较为特别的学科,虽然短期也许看不到成效,但是坚持阅读一定会有好的收获。还有就是建议语文老师要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要让孩子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文学阅读只是阅读的一个部分,有的孩子喜欢看科普类的书,有的喜欢看比较文艺的书,有的喜欢魔幻题材的书,每个孩子喜欢的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他们更丰富一些,但这种丰富对不同的孩子而言是不同的需求。针对个别的学生,可以有一些建议,但不是口号式的,笼统的。希望老师能够针对不同孩子推荐不同的书,如果能做到这样,才是一个最了不起的老师。因为老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们。”芮琼总结道。

而芮琼他们正在努力做的一切,最主要是去推动和促进教师的阅读与发展,希望可以从推动老师关注儿童阅读,从而带动儿童阅读。“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再大,只能针对几个孩子,只有老师动起来,才能够在这个区域、在南京把阅读推广起来。”

从推广到实现——立足活动推进行动

十几年来,南京市在推进课外阅读中形成“联片交流推进”“乡村阅读联盟”“蒲公英手拉手学校”“书友班级”等丰富的协作推进方式。2005年,南京市教研室针对农村小学,策划了“蒲公英书香田园行”活动,将很多老师和志愿者送到偏远的农村小学去给孩子们读书。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芮琼发现,农村小学的很多教师都积极要求参加活动,是非常重视课外阅读的。她想,与其让外校的老师给孩子们读书,不如把这些农村小学的教师都动员起来。于是,2007年,“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成立了。随着一次次推广活动,参加“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的学校,阅读情况有了长足进步,甚至有不少学校做出了成绩。南京市教研室还策划组织了“美诗文诵读比赛”,迄今已举办了四届。在前三届的比赛中,他们发现最后获大奖的多为城区名校,于是,在第四届比赛中,他们把全市学校按不同的办学层次分为5个组,区分出城区名校、城区普通学校、郊县学校、农村学校和特殊学校,从而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除此之外,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市课外阅读指导课竞赛,引导教师研究,促进教师读书,对教师的成长帮助非常大。每两年评选一次的“金陵书香校园”“金陵书香班级”“金陵读书小明星”,让更多的学校、班级、家庭溢满书香……南京市教研室还拟定了《振兴阅读行动计划》,提出了落实课外阅读的十条目标要求。芳草园小学坚持做“魅力教师”系列读书会,摄山星城小学的“相约星期二”活动已成常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同仁小学推出了古典名著的阅读以及当代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课……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都有芮琼和她的同行者的身影。他们为学校提供广阔的平台,让学校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让“振兴阅读”行动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新与活力。

进行儿童阅读推广以来,芮琼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交到了很多朋友:“看到老师的成长、进步,我打心眼里特别欣慰,也非常满足。”这么多年来,这些开展的研究、活动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常有其他省市的学校专程来宁进行交流。芮琼觉得,她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活动的组织策划,常常在思考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而不是集中在个别人身上。“不能只选优,而是要顾及更多的孩子。阅读推广一定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老师行动起来——知道好书,知道更多的适合不同儿童的书,知道如何和学生进行阅读的交流,知道有哪些方式能够让学生爱上阅读。”她说。

这些年,从芮琼参与策划的这些活动中,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小学名师,其中就有年轻的陈林静——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百家湖小学教师,她也参与了推进南京市课外阅读研究:“我在与芮老师十余年的学习、协作中收获良多。在这过程中,我也发生着改变,由内到外的改变。芮老师于我而言,更像是人生中难得一遇的‘书,是给予我教育大智慧的人。”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校长杨树亚则说,他心中的芮琼老师,是“一位行走于语文与教研之间摆渡人”,她用自己特有的温柔,于润物无声间让语文充满了温度,让教研弥漫着温情,让南京“小语圈”时时被温暖包围。她让教研员成为一线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专家型伙伴”:“这背后,芮琼老师使出的不是‘洪荒之力,而是她独有的‘温柔之力。”

正如杨校长说的那样,芮琼带领一批又一批教师走进阅读的美好世界。而她自己,不仅爱在书山中攀登,也爱在生活中旅行。她喜欢漫步幽谷海滩,也会主动寻求高山滑翔、海洋深潜的挑战;乐于自驾飞驰,也有疲乏至极,直接睡在火车过道上的时候……她享受旅行的所有感觉。芮琼笑言,和老师们一起推广儿童阅读的这些年,就像旅行的感觉:“一路关注不同风景,享受各种体验。”这条路,她将一直走下去。

特约主持人:冷玉斌

开栏语

教师,是应当有书香味的。当年鲁迅先生讲“读书”,认为有两种“读书”: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教师理想的读书状态,应是在“职业的读书”的背景下,涵养一种“嗜好的读书”。《阅读》(教学研究)推出“读书会”栏目,旨在传达读书这件事本身的趣味与魅力,传递一种读书的生活方式。以读为本,以书为友,最终,因阅读这件美好的事而相知相交,实在再好不过。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朴素的心愿。让我们一起期待!

猜你喜欢
南京市课外阅读读书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