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去讲道理,我们来说故事

2016-05-30 15:13张学青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许先生俳句理科生

张学青

《小说课》,书分两册:《壹:折磨读者的秘密》《贰:偷故事的人》。

我是在著名自媒体主讲人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微信上第一次知道《小说课》和它的作者许荣哲的。罗振宇称许荣哲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故事入门教练”,他认为,“未来的广告、营销甚至更广泛的商业领域,都是媒体产业。这个领域,必须擅长讲故事。”他以网上流传的“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这段视频为例,提出“讲故事比讲道理重要”,因为故事可以制造把人带入其中同感共情的情境。

我急切地钻进《小说课》中,是因为我也认同这一观点:讲故事比讲道理重要。那么,在书中,许荣哲是怎么讲出故事里的秘密的?读后,我发觉这套书果然不让我失望,细细数来,有这样几个看点值得一荐。

看点之一:简练清晰

许荣哲当过《联合文学》的主编,干过出版公司总编辑,写过小说和剧本,曾获过台湾时报及联合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可以说,他的阅读版图和累积的创作经验,足够成为展示创作技术的“兵工厂”了。然而,一般说来,作家都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创作体验,许荣哲独特的地方在哪里呢?

我曾听过许先生的一个讲座,他说自己是理科生,毕业于台湾大学农工系所,后来遇上了台湾民视编剧班,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尽管他做的不再是跟理科生有关的事情,但他在行文中所体现的简练与清晰,大概跟他的理科生思维有关。他很会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层次,不缠绵,不拖沓。文中所引用的案例,他能要言不烦,三言两语便介绍清晰来龙去脉,不会让读者因不熟悉情况而造成阅读障碍。

《小说课》采用了小开本,每篇文章三四页的篇幅,大约在2000字左右。除了篇幅短小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不讲理论,只讲故事。对西方的一些谈小说创作的理论书籍,我们读着往往觉得很“陌生”,有隔膜,主要是素材陌生、术语陌生。而许荣哲不谈理论,只讲故事,所以《小说课》对普通阅读者来说,是不太花时间、工夫,也不会感到太艰涩、难读的。

在自序《折磨读者的秘密》中,他以陈黎的现代俳句《小宇宙》为例,告诉我们怎样穿透迷雾,看穿俳句里藏着的东西。且抄下这个例子——

一颗痣因肉体的白

成为一座岛:我想念

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

怎样解读这首俳句呢? 他说,数学里有一样东西,神似比喻,那就是比例式。丢一个比例式来解读这首诗,那就是——痣:肉体(身体)=岛:海。俳句的重点在最后一句。有了这个比例式以后,大部分人都能轻易推出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我想念你的身体”。然而,因为“海”的比喻,不管大小规模,精神层次还是情感的丰沛度,都比“我想念你的身体”更丰饶。这个理科生,用他的理性思维作为辅助,把这首诗看得高远、澄澈,有说不出的精妙。

看点之二:经典引路

目前,讲故事招数、技巧的书籍,国外的、国内的,厚厚薄薄总有不少。然而,大多在你翻阅之后很难产生买下的冲动。究其原因,大概是匠气有余,灵气不足。不过,真这么简单吗?

许荣哲的《小说课》,也讲招数与技巧,然而,我看得津津有味,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所采用的案例都是经典。故事的经典,带给了他很大的阐释空间,他的大有妙处的阐释,又让经典的故事变得更加滋味无穷。

我试着做了一点笨的工作,把里面所例举到的故事一个一个抄下来。如果我没有疏漏的话,在65篇文章中,他用到了56个故事。这些故事,范围比较广泛,小说、电影均有涉及。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神雕侠侣》《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有我不太熟悉的《儿子的大玩偶》《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流动的邮局》;有华语文学的优秀素材,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张大春的《将军碑》、高行健的《母亲》,更有大量的外国经典,如《俄狄浦斯》《百年孤独》《哈姆雷特》《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金银岛》……

许先生善于选择经典文本中非常具有典范意义的“节点”,进行引导,教读者体会经典的魅力。比如,在讲人物的“内心景观”时,他用了张爱玲《倾城之恋》中描写白流苏的寂寞的一段:

房间太空了,她不能用灯光来装满它。光还是不够,明天她得记着换上几只较强的灯泡。

光能用来装满房间吗?就算再强的光也不可能,光不过是用来凸显房间的空洞,而房间的空洞,正强烈地暗示了白流苏内心的空虚、寂寞。

举例的妥帖,说明的精到,由此可见一斑。

许先生不仅选用故事来当案例,他的每篇文章也几乎都是在用故事思维讲述,而且,每每都有妙语金句,比如,他评价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仅仅一个时间的分岔,小说便头也不回地往平庸和不朽两条大道上狂奔而去”;他谈童伟格的《我》,“安安静静的冲突常常比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更有张力,因为它是悬在心底的网,柔软,却永远破不了”。

“洋葱是有层次的,妖怪也有层次的。”看来,在讲故事界,许先生是“法力”很高、层次很高的“妖怪”了。

看点之三:创意读写

我不知道有多少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看过《小说课》。我十分诚恳地推荐给你看,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小学阶段,“故事力”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能力。一个小学生能讲好一个故事,基本上他的作文能力不会太差了。而《小说课》,就是传授故事心法的,作者从65个关键词入手,告诉你故事吸引人的秘密。

关于“人物”,他说:描写性格比描写长相重要。

关于“场景”,他说:每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

关于“对话”,他说:看得到的对话是水面上的1/8,看不到的对话是水面下的7/8。

他列出了“七个问题公式”:“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我曾用这公式去分析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的童话《红点点,绿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隐去了故事的后部分,让班上的学生续写出“意外—转弯—结局”;我也曾用《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写出其中一次“羊换成鹅”的情节发展和理由,从而使得他们明白了:故事的因果逻辑相当于家具的榫卯,有了榫卯,故事才不会成为一堆“零件”。我还曾让孩子以人物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内心面貌”:

“这周的流动红旗又没有拿到!”语文李老师“嘭”一声,怒气冲冲地把门关上,然后吧啦吧啦就是一堆话:“你们看人家一班,卧虎藏龙,你们呢,鱼目混珠、龙蛇混杂——这两个词语懂不懂?”我们可没一个人敢接腔回答。“不懂?没文化!”

又一日,李老师怒气冲冲进来,把门“嘭”地一推:“你们又闯祸了,对吧?你们看人家一班课间在干什么!你们呢?喏,给你们读读他们写给熊老师的《弹劾》,你们知道‘弹劾是什么意思?”我们谁也不敢吱声。“不知道?没文化!”

上面就是从学生习作中选摘的一个片段,细细读来,里面的生动、趣味着实可圈可点。

当然,读完以后,《小说课》也给我留下了不少遗憾。比如因为篇幅短小,我读着总觉得不过瘾。不过,它的确可以作为我们学会讲故事的“导航地图”,对每一位读者来说,都可以轻轻松松按图索骥,自我修行。

猜你喜欢
许先生俳句理科生
趣说俳句
服了
开在心里的花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攀爬的姿态
许先生,谢谢你的扒鸡
新派俳句的倾向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
关于松尾芭蕉俳句汉译的研究
日本俳句的译介及汉俳的创建——以林林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