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读书

2016-05-30 15:13汪玉兰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钱伯斯小达曹文轩

汪玉兰

去年,我新接手了五年级的一个班。按照我的教学计划,阅读,将是我所带的班级不变的任务。于是,班级共读继续进行。第一本所选的是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一开始,我读,孩子们听。哗啦啦的大河,翠生生的芦苇,大河上刮过的风,游过的鸭……这一切“陌生化的熟悉”,深深地吸引着班上的孩子们。到了后来,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我一天读的薄薄三五页,索性自己买来书读了个痛快。

读完了《青铜葵花》,孩子们仍觉意犹未尽,那么,接着来!《根鸟》《细米》《山羊不吃天堂草》……班级里竟然掀起了一股“曹文轩热”。孩子们沉浸在纯美的境界里,不能自拔。班级共读,把这群孩子带入了阅读的世界中。

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中告诉我:要做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这样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比如“偏食”),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中!循着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班级“爬书山”活动:教室里一面墙贴上了每一位学生的照片,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每周一学生们各自上报本周阅读书目和预计阅读页码。周五由我和班级的“阅读小达人”组成“评审团”,考核学生们本周阅读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照片上方贴上一张象征“山梯”的通行证。这样累积下来,我们每月评选一次班级的“登山小达人”。眺望着那似乎近在咫尺、却仍需努力的“山巅”,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被点燃了。是啊,课堂中短短的40分钟怎么能够满足孩子们“攀登书山”的欲望呢?按照钱伯斯先生的建议,我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成立了8个阅读小组,小组成员抱团前进,互相促进。孩子们兴奋地给自己所在的阅读小组取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热血队”“花儿朵朵队”……而我们共读的书单上,也有了好几个系列:“哲学鸟飞罗”系列、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

每一天,教室墙壁上的“书山”,孩子们越攀越高。我和他们一起期盼着,早点登上顶峰,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当阅读成为孩子们的“行走”方式时,任何阅读策略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此时,读什么倒成了一大难题。我四处“求经”,最后搜罗整理了一份阅读书目张贴出来,孩子们如果需要,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每天中午的借书时间,是班上最热闹的时刻,为了借到自己心仪的图书,许多孩子竟然一改吃饭磨蹭的坏习惯,就为了能及时、迅速地“抢”到“宝贝”呢。

阅读,帮助我们获取前人的智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又该如何培养孩子捕捉及时性信息的能力呢?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的著作《人是如何学习的》给了我很多启发。书中说,“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帮助人们对新环境保持弹性和适应性”。如今,报纸、电视等媒体构成了一个飞速传播、碎片阅读的现代世界,人无法逃离大环境。而家长们还在担心小学生没有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想尽办法让孩子少看甚至不看电视,不用电脑。那么,面对新环境,我们该怎样“适应”呢?我想,还是要进行理性思考,找到积极因素。比如,电视能否成为“大”阅读的助力?电视中的语言是口语化的,鲜活、生动,与书面语言是不同的。经过思考和沟通,我先打消了家长们的顾虑,请他们配合并相信自己的孩子。“读”电视成了我们班新的阅读形式。每天的一项家庭作业就是看《新闻联播》,第二天在早读时间进行“新闻播报”。一开始,孩子们无法掌握这种新“阅读”,不知道该把握什么,只好上网去搜索新闻内容。这样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于是,我告诉他们,先理解几个要素,弄清楚“谁”“什么时间”“干了什么”。渐渐地,孩子们熟悉了电视新闻的方式,能听懂了,自己的“播报”更精彩了。家长们看到孩子们流畅、清晰地讲述国内外大事,脸上也挂满了笑容。一个学期结束后,孩子们足足积累了厚厚一本新闻稿。这样的“读”,让孩子们有了公民的意识和担当。这,不也是一种行走的方式吗?

读书,是一种生活的行走方式。我们一起读书,我们一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沙沟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钱伯斯小达曹文轩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两袖清风
我是STEM小达人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曹文轩的吃相
词汇小达人
钱伯斯携接班人罗卓克访华思科诠释鼎新布局蓄力转型
“思科”勇超“微软”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