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016-05-30 15:13郑雅敏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树坑小熊小伙伴

郑雅敏

新课程的语文实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演一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动作,让学生在读中演、在演中悟,可以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对文中情感的体验。

凭借表演,解除疑惑。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常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进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体态语言,直接表示其意义,化抽象枯燥的讲解为形象生动的演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茅塞顿开。

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一课时,有学生问:“‘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硬硬的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这句话中的‘拱是什么意思呢?”一位学生马上就说:“我知道,拱就是挖。”又有学生说:“我觉得不对,拱不是一般的挖。”我问道:“你能给大家演一演吗?”他愉快地走上了讲台,用手当小野猪的嘴巴,往前向上顶土。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看来对于这个“拱”字,我再解释已是多余了。

凭借表演,体验真情。教学中,除了通过朗读去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之外,在学生的情感萌发之处,引导他们“演一演”,更能发挥直观思维的作用,促进情感的升华。

如:教学《这儿真好》一课,学到“小鸟:‘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小熊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时,我和学生扮演了小熊和小鸟。通过表演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这座荒岛在小熊的努力下是真的受到了大家的喜欢。

在上面这一表演过程中,师生参与了探究设计、欣赏和评议,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并受到熏陶感染,使课堂表演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凭借表演,展开想象。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演一演,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三个小伙伴》一课中有“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这三个困难。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和插图的提示演一演。学生通过表演,很快就能理解小伙伴焦急的心情。

凭借表演,明文悟理。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属于童话、寓言类,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文中的道理是教学的重点。有时生动的表演能使该教学重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如在进行《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教学时,“演一演”帮了大忙,学生很快明白了寓意:团结力量大。

“演一演”,让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理所当然地成为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表演这一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自主地学习,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猜你喜欢
树坑小熊小伙伴
拐角
树坑要圆的?还是方的?
我和我的小伙伴
树坑真空式吸水器专利技术介绍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小熊
引导青少年参加“让北京的树坑绿起来”科技活动方案
可爱的小熊
致远方小伙伴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