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框架构建

2016-05-30 10:48赵凤英
职业·中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

赵凤英

摘 要:自新一轮教育改革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目前,随着高职院校学历含金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这吸引了一大批国外教育组织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逐渐兴盛起来,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开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构建一个科学的框架。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框架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办学模式 框架构建

课 题: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框架构建》(项目编号:NJSY321)的研究成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而高职院校的发展又吸引了众多国外教育组织的目光,使得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异军突起。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传统办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异,它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其最具竞争力的地方。目前,我国关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观点尚未统一,不同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总体来说都离不开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与内容这两方面的探讨。以下笔者就结合实际简单谈一谈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框架构建,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我国关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开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对其的认识也还比较散乱。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关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具有四类观点。

第一类是从办学目标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着手,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研究。这类观点认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传统办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从办学任务、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及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所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就等于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而办学模式是一个与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并列的概念,或者也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成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类是从办学的外在特征方面着手,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研究。这类观点认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分为融合型、嫁接型及松散型三种类型。融合型将中外合作院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机融合,中外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然后再互派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双语授课。嫁接型保留了中外双方各自的教学模式,并各自通过自身的教学评价方式对自己所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并为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常见的2+2、3+2、3+1等教育模式均属此类。松散型指的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本校讲学、派遣本校教师到国外进修、组织学生到国外学校进行短期学习或实习等方式,学习和借鉴国外学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从而实现中外教育接轨。

第三类是从办学的具体形式方面着手,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研究。这类观点认为,可以根据办学的基本属性、机构主体、文凭颁发、教育方式及生源属性等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区别划分。第一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分,前者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及生源质量等都有硬性要求;而后者则主要以技能培训和证书考核培训为主,对合作形式没有太多固定的要求。第二是单校园与双校园之分,前者并不把到国外留学作为一个必需的教学部分,学生只需在本国院校内完成预定的学业即可获得双文凭和证书;而后者则规定学生必须要分两部分完成学业,一部分在本国院校内完成,另一部分在国外合作院校内完成。第三是单文凭与双文凭之分,前者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即能够获得相应的文凭;而后者则属于一种比较正规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后方能被国外合作院校录取。第四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之分,前者属于正规、传统的办学模式;而后者则是一种创新型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针对在职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和分散考核。第五是计划内招生与计划外招生之分,前者多见于公办高职院校,其生源质量具有一定的保证;而后者的生源往往是低于高考分数录取线招收的,不受国家计划限制,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业后获得国外合作院校的文凭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第四类是缺乏明显分类标准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其办学模式比较随意,各种类型都有。有研究者从国际教育发展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分为开放与远程教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外院校项目并设立分校三类。另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国内外教师、学生互访,与国外院校合办五年制高职新专业等方式也是未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总体来说,由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大可以从各个方面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并通过实践逐渐找到一个科学的模式框架。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框架构建

1.统一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的。中外合作办学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学生和家长,关键就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更能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如果想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框架,首先必须要设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来看,其人才培养模式尚比较混乱,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灵活和具有机动性的办学模式,它需要满足的对象亦多种多样。第二,目前,各类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大家往往各行其是,没有统一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第三,国外合作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各不相同,而我国的高职院校通常都必须尊重对方的意见,话语权较小。基于这种现状,我国当前急需统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使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若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各个高职院校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而国家也需要对这方面进行一定的干预,尽快制定出统一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教育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其次,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领域并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进一步细化教育内容,使其有利于充分利用外方资源并发挥中外双方的优势,突出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最后,要积极引进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外语教育。

2.正面引导,尊重个性

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外合作办学亦然。与传统办学模式相比,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更加具有国外教育理念和意识形态,并且选择到中外合作学院求学的学生大多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家里就打算从小就将孩子送出国去读书,因此会比较刻意地以西方的理念和意识来教育孩子,所以,这部分学生本身也更加容易受到西方教育方式的影响,比较崇尚自我,独立意识较强。同时,也由于来自富裕额家庭,学生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导致这些学生的一些行为、意识的特点比较突出,例如沟通能力较差、自骄自傲、生活能力不强等。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应当在办学之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这种引导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不能做强制性的要求,而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特质的前提下,用爱与包容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自发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品质和道德思想。

3.加强中外双方交流

全面交流是合作的必要途径,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与国外院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情况,尤其要注重在双方特色领域方面的交流。如果双方的交流较少,对彼此的了解也较少,那么是无法顺利完成合作的,更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国外教育机构形式多样、规模不一,只有先对其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与之开展合作办学。因此,高职学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之前,必须先派专人到合作对象的组织机构进行深入调研,要先充分了解了对方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然后再考虑是否要与其合作办学、怎样更好地与之合作办学。同样,我方高职学校也必须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等介绍给国外合作学校,请对方派专人到本校进行调研和考察,以加深对方对自己的了解。只有双方都对彼此有了足够的了解,合作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另外,更有一些研究者强调,我国学校应当从学生的国际交流、教师的国际交流及国际学术交流这三方面来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框架的构建。

4.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在我国,高职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颖的办学模式,且这种办学模式正处于上升阶段,所以目前暴露出的问题还较少,但随着该办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中一些问题也必将日益显现出来。有研究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这会导致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出现。而若想避免这些问题,以使中外合作办学良好、有序地发展,就需要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法律政策,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引导。

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组织,是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的办学工作一直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也成了重点,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文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

[2]熊德兰,赵红玲.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3]杨坚.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多元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

[4]白杨,白璐.浅谈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4(11).

(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