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6-05-30 10:48廖海龙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奥楚变色龙变色

廖海龙

学问学问,学贵有问。问题是思维的源头,良好的能力从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纽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提问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有着高品质的课堂提问。

但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不少“伪问题”“假问题”“琐碎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了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我们追求高效课堂,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就一定要避免课堂提问的零碎性、随意性、肤浅性,要提出有益于教学内容深入、有益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真问题”、“核心问题”。具体来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应讲究怎样的策略呢?

一、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主问题”

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教师都应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备好课。在备课的过程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依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教学主问题。所谓教学主问题,就是一节课的核心问题,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学生在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创新的重要提问或问题,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支撑作用的问题。主问题会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整体阅读教学特色,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是有效实现课文内涵的最佳信息。

主问题的设计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琐碎问”。琐碎的问题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的,实际上却致使课堂松松垮垮,导致课堂教学散漫低效。要杜绝不加思考的“随意问”和不分主次的“琐碎问”,这需要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同时对课堂中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进行辨别、分析、整理、归纳,提炼出最切合学生实情,最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解决学习困难,扫除学习障碍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教学中的“主问题”,才会有牵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二、依据学情状态,设计“科学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所具有的现实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问题才最具探究价值。如果不顾学情,设计出的问题往往会是伪问题,缺乏价值。

如教学《变色龙》时,如果问作者是谁,是哪个国家的,变色龙是种什么样的动物,这样的问题就显得幼稚,对初三学生来说是小儿科,因为书中注释部分都有,也就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如果问“从《变色龙》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契诃夫怎样的创作风格?”这样的问题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太深奥,学生难以回答,也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因此,不符合学生实际,超越初中生思维发展极限的问题,都属于伪问题,是低效甚至是无效问题,在教学时应该避免。

三、依據问题的难易,设计问题的坡度

一般来说,问题可分以下4种类型: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发散型问题、创造型问题。这4种问题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也是不等价的。我们在上课前要精心备课,对预设的问题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问题对学生阅读思考有促进作用。要设计好问题的坡度,让思维难度有所增强,答题距离有所增大,学生通过“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钻研得有乐趣,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教师要尽量避免课堂教学中成串的“连问”,即简单易答的“碎问”以及盲目随意的“追问”,而要抓住主要的问题,做到提纲掣领,纲举目张,同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尽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

如执教《变色龙》时,我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变色”,分3个层次进行研讨。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总共描写几次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变色;第二层次,分析奥楚蔑洛夫分别是因为什么而变色;第三层次,从奥楚蔑洛夫的多次变色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同学们围绕“变色”二字开展阅读文章、筛选信息、思考分析,一下子就能清楚明了地分析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特点。3个问题,难度上层层递进,使课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依据教材、学情精心设计好问题;再依据问题的特点安排好提问的顺序。避免抑制学生思维的无效提问,避免不合逻辑的错误提问,避免表面上非常热闹而事实上没有什么内容的虚假提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初中语文课堂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奥楚变色龙变色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神奇变色龙
变色的真相
变色花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
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易变色
《变色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