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6-05-30 08:47钟景生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1期
关键词:会昌建议

钟景生

摘要:本文介绍了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昌;乡村集体经济;建议

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为了解掌握江西省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笔者近日通过深入乡村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表格统计等多种形式,对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重点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调研,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一)乡村集体经济资产情况。目前,会昌县19个乡镇资产总计1976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695.09万元。共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43个,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354.91万亩,村集体资产总额19641.7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4484.16万元,农业资产1816.1万元,长期资产13023.69万元,其他资产183.08万元。

(二)乡村集体经济债务情况。全县19个乡镇负债总计7910万元(2014年底统计数)。243个行政村共负债总额5207.79万元,其中经营性负债259万元,举办公益事业负债1917.03万元,当年新增负债70.5万元,经营性固定资产原值299.8万元。

(三)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2014年,19个乡镇经济总收入因种种原因未作汇总,仅统计了烟叶税收补助收入1684.94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基金补助收入4561.2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67.16万元,其中经营收入684.45万元,发包等收入165.1万元,投资收益8万元,补助收入1879.00万元,其他收入830.61万元。当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126个,占53.85% 。

乡村两级收入渠道大体相同:一是资源性收入。主要是利用集体的林、地、水等自然资源和撂荒地、空闲地、机动地和集体林地,通过建办种苗繁育基地、引资开发、出让承包等方式增加的集体收入。二是资产性收入。主要是有效利用闲置资产,如通过出租、出售闲置厂房和生产设备等方式创收。三是其他收入,主要是通过土地征收获得的补偿款、社会抚养费返还款、烤烟生产奖励等收入。

二、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从调研走访的乡镇了解到,大部分乡村干部都能客观地认识到乡村集体经济薄弱这一现状,同时对这种现状习以为常,大都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变乡村集体经济目前的状况。个别乡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却感到力不从心,认为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有想法没办法,有上级财政拨款、烟税、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也能够维持正常工作,缺乏主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举措。不可否认,这其中有历史、地理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但也有主观上不努力、不作为的原因。因此,从思想上改变乡村干部的态度,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前提。

(二)乡村集体经济产权不明晰。村级集体经济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集体经济中的个体所占份额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人没有”的怪象,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以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三)发展不平衡,收入来源少。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各行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村的资源优势明显,收入较高;有些村的基础条件较差,加上历史原因造成的债务,集体经济负债累累;县城周边、交通便利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状况普遍好于偏远、交通落后的行政村。2014年底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显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最高的筠门岭镇与最低的洞头乡相差91倍。大部分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依赖政府补助和政策性补偿。由于管理方式粗放、产业单一、层次低、规模小,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很难适应市场要求,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资产运营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控制权由村干部掌握,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相关监督机制又不规范,致使民主监督很难到位。一些村干部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不作为,怕作为,集体资产管理混乱,严重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一些村干部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随意挥霍,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农民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受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和发展理念的影响,大部分行政村的资产收入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但受财政实力的影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相关部门的结对帮扶大多只注重个体农户,往往忽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项目资金大多是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很少,集体经济的实力无法增强,长效增收机制无法建立。

(五)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匮乏。大部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理念滞后,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意识薄弱,能力不强,思路不清,大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整体素质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加上大量劳务输出,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素质高、懂市场、会经营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六)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100个,占41.15%。在3567.16万元收入中,补助性收入1879.00万元,占52.67%;投资收入仅为8万元,占3.29%。加上村集体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部分有山林的乡村又没有充分挖掘其价值,没有创造经济效益,乡村两级基本上入不敷出,更谈不上有资金发展集体经济。

三、加快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一是提高乡村干部的认识。乡村干部要增强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摒弃“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的思想,要有领头羊的责任和担当。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实利益,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大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二是增强乡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要通过考核激励措施,提高乡村干部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要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乡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乡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乡村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

(二)明晰产权,管好用活乡村集体资产。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乡村两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

一是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要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水域等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把该收的钱收起来。对农户长期放弃管理、粗放经营甚至荒芜的承包项目,由集体收回后实行招投标承包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加强资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建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根据有关政策,保护好、发展好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的成果,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对使用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的,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和公益事业费。

三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化解乡村债务。严格收支审批,控制不必要开支。进一步完善财务代理制度,规范代管手续。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并将控制和化解债务纳入对乡村两级的考核内容,积极探索并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三)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现有资源。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乡村集体经济实力。要大力培植“一村一品”、“一村一业”,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近郊和偏远乡村,应根据各自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群众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

1.国省道沿线乡村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第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特别是像周田镇、西江镇、筠门岭镇这样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明显的乡镇,更加适合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利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当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三是兴办各类服务实体。要为本地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一条途径。四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供、销服务,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2.山区乡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要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增值。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值,立足自身优势,选准产业路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增加附加值。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统一推销本村特色农产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强化管理,保障乡村集体资产收入。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对现有集体土地、集体林场、山塘水库等发包经营项目,依法补充完善承包合同。要强化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真正让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组织成立以村民为主的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对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五)做好培训,强化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扩大民主,选用一些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进入基层班子,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选好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要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优势,大力引进优秀大学生包村驻队,充实基层组织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培训和基地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增强新形势下驾驭市场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切实提高他们服务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组织外出学习先进经验。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乡村干部,尤其是乡村集体经济负责人走出去,选择基础条件相似且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参观学习,借鉴其成功做法,因势利导,强身固本。

(六)倾斜政策,加大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灵活使用国家政策,结合精准扶贫,帮扶单位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级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采取适当的形式,重点发放给集体经济“空壳”乡或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降低贷款的门槛,专门支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允许乡村以山林、固定资产等抵押贷款用于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出台激励措施。要出台操作性强的激励措施,为引进的企业或大户提供优质服务工作的乡村,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制订出台《会昌县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奖励措施》,使各部门有章可循,方便操作。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猜你喜欢
会昌建议
谭学念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雪夜
醉菊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让生命开出“鲜花”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建议答复应该
会 昌 米 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