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深化课堂教学转型

2016-05-31 07:52丁延才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3期
关键词:转型评价课堂教学

丁延才

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围绕着人与课堂,中国教育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天,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面临着更为重大而深刻的转型。今日课堂的变化,隐含着产业社会的终结和知识社会勃兴的背景。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强调,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实现从“灌输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归根到底,就是要改变残酷的应试竞争的现状,变排斥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灌输式教学”的时代终结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愈加深刻地影响、改变着课堂的生态。课堂转型是贯彻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发展、教师终身发展、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课堂转型,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辽宁省大连八中作为一所传统名校,在实施课堂转型的过程中,坚持结合实际、关注细节、以生为本、稳步推进的原则,在课堂中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互动,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

一、课堂转型的关键点——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教师是实现课堂转型的核心,学校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为实现课堂转型奠定基础。

教师转变了“不讲不放心”的观念,转变了“不讲完不成进度”的观念。由“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进化到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再进化到“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知识”,轨迹非常清晰。教师的责任不是处理教科书与追求教科书的进度,而是追求每一个学生学习经验的效率,实现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教师转变了“改革会增加教师负担”的观念,转变了“改革是给别人看”的观念。任何改革都同时面临着旧观念的阻挠和新世界的诱惑,但是“改革是为了领导”“改革是给上级领导看的”是一种错误理解。改革是每个人的事,它将拯救教师枯燥无味的生活,使学生不再成为应试的书虫、创新的残疾、探索的胆小鬼。学校的改革需要全员行动,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大胆行动。教师要学会放手、学会倾听、学会管理,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负起协调、分析、整合等重任。

二、课堂转型的着力点——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受到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课堂教学带上了强烈的灌输色彩,生气渐无。传统教学理论仅限于教学的认知过程,而失落了教学的社会过程和内省过程。变被动教为学生的主动学,坚持“学习是学生的事”,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途径。

1.制定方案

学校制定了《大连八中创建“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方案》,并在此方案的指导下,稳步推进课堂转型。所谓的“三四五”,指的是以“导学案建设、小组合作学习、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三大支撑,探究“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践课”四大课型授课模式,构建知识“发生、发展、应用、整合、巩固”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的“三四五”课堂教学体系。

2.依据理论

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充分认识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将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

应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加强对认知诊断测试系统的应用,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效利用数据驱动教学变革。

3.实施策略

实施过程中,注意提高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校加强集体备课,以建设“高效课堂”为主题,坚持“一周一科一课”,开展“创新杯”教学比赛,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提高训练检测和课后辅导的高效性。重视培优补差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检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建立教学评价制度,利用大连数字化服务系统和认知诊断系统,发挥学生“成长记录”的导向作用,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和教师,体现评价的发展性。

4.建设模式

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和程序,能体现教学规律效能的教学活动规定形式。教学模式的重建与运用是学校课堂转型的落脚点。

一是典型引领,确立四类课型规范。建立班级典型。选取不同类别的班级开展实验,探索以学习小组建设为基础,所有课型开展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探索,形成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学习小组建设的基本经验。

建立学科典型。选取备课组开展实验,探索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践课的基本环节,形成不同课型的基本经验。

确立教师典型。开展名师工程,名师和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全体教师共同探讨提升。以赛代训,每一届的创新杯教学比赛,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参赛教师,提出课堂建设要求,全体教师听评课,共同学习提高。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四种课型:新授课——情景导入、问题引领、范例演示、练习尝试、变式测试、小结反思;复习课——问题引领、练习尝试、范例演示、变式测试、小结反思;讲评课——小组讨论、解决基本问题,教师点拨、解决共性问题,变式测试、解决运用问题,师生拓展、解决发展问题;实践课——情境导入、范例演示、练习尝试、小结反思。

二是导学合作,形成教学新管理。学校关注细节,注重效率,以建设高水平的学习小组为依托,加强学风建设。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小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的学习常规,细化考号的设计和分配、班级小组的座位设计和轮换规则、课堂操作情况的检查等方面。实现了合作学习、可视化课堂展示的成熟运转,完成了小组合作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设。

教师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建成学案导学体系,精致导学问题的设置,增强问题的精确性、牵引力、覆盖性;教案学案一体化,提高了教学设计案的实效性。以“学案教学案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加强教风建设。

三是方式多样,建设教学管理新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用语言进行评价。完善课堂学习效率评价表,实施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办法,从课堂教学、学生满意度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定期对教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动态评价。

三、课堂转型的切入点——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了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展示效率低下的问题,学校开发了“高效课堂评价展示系统”。每个小组有一个平板电脑做为拍照工具,将学生的代表作品拍照后上传到教师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展示和赋分,相对于黑板书写展示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品质。

学校开发应用大连市校园数字化平台、家校通互动教育信息平台、学业测试评价系统、学生发展指导档案系统、勤能德育系统,有效及时管理教育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其中,家校通服务及时发布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作业安排等信息,方便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必由学认知诊断系统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致化的定制服务,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借助快速有效的数据分析,实现针对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借助大连市数字化校园服务系统对教学管理、学生信息等实行数字化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系统,推进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赢得课堂才能赢得未来。在探索与实践课堂转型的过程中,教育不是直接改造塑造每个不同的孩子,而是通过各种课堂内外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整体品质和素养。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价值选择、行为风格,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只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教学理论和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引领能力;只有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实现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只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构建并完善符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只有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实现教学的认知过程、社会过程和内省过程,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转型评价课堂教学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