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构出别样精彩

2016-06-07 08:34余玮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异构教研教学效果

余玮

“同课异构”是指在新课改背景下,不同的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然后相互借鉴、比较反思、共同提高并用于指导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模式。

有人说,教育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你多么因材施教、因类施教,总会有不到之处,总会留有遗憾。正是基于此,“同课异构”集众人智慧以降低教育遗憾的优越性才更得以彰显。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同课异构”可以让教师看到彼此不同的教学处理,领略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一、“同课异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评判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一名教师能够成功、有效、创造性地传授知识,教育好学生,是教学能力强的重要标志。

“同课异构”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课堂风采的机会,让不同的教师教学同一课题,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每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风格和不同的策略去演绎同一个教学内容,让教师在这种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探讨中思路得到启迪、专业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等环节,也能进一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自己撰写教案、使用多媒体、掌握了解学生、组织教学、运用教学语言、设疑提问、讲授等教学技能,并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

二、“同课异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教学方法的创新,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同课异构”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同课异构”是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的PK较量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将大家的想法和思路集中起来,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有利于克服个体课堂存在的弊端,让教师从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地优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同课异构”也是教师专业充电的一种途径

别人的先进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这些他山之石,能够有效地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把握新的教学教法,并以新理念引领新教法。比如进一步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乐学、愿学,最终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同课异构”具有督促教师加强业务能力学习的作用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通过教研、上课、听课、评课等整个环节下来,是骡子是马一瞅便知。相信谁都不想落后,也不想滥竽充数当南郭先生。有了业务水平高、技能过硬的教师,相信提升教学质量将不再是难事。

三、“同课异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教研活动的目的,一个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任何偏离了上述目标的教研活动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由单一封闭的个体教研模式转变为集体开放的多元教研模式,并非可以天马行空,跳出新课标的框架任意而为,其强调的是在符合新课标的前提下“同中有异、异中存同”,从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都无疑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成功的教研模式。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分别由不同教师假设执教同一课题,从各抒己见中,发现哪种教学结构设计得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整个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相互启发,深入探讨,细究文章深层次的思想蕴含,品味文章不同的意境。借鉴对方好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和补充,使之更加完美。

“同课异构”的好处是能够让教师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能够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使彼此相互借鉴,长善救失。这一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可以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反而言之,“同课异构”的提出,督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去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思考自己的教学策略,如教学前思考,教学后思考,自我的思考还有集体的思考,真正地思考自己的课堂,谁都不能置身于外。“同课异构”的推行,将有力地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对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同课异构”通过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教师群体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型组织”。同时,“同课异构”将课堂作为实验田和实践地,始终不离“学生”“教师”这两个课堂教学的主角,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专业发展中来,将更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彰显教师的才情、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朱玉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同课异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异构教研教学效果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