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6-06-12 23:20陈晓婧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体验式班级管理

陈晓婧

摘 要:体验式主题班会是以活动为主线,在主题班会课中通过“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处在活动之中进行学习、体验、分享、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班会形式。体验式主题班会在班级共同体创生、行为塑造和心理干预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体验式;主题班会;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53-01

通过以莱夫等人为代表的情境认知的社会学视野,我们找到知与行的交互关系,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体验式主题班会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知与行的交互诉求,强调通过“体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以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

一、体验式主题班会在班级共同体创生中的运用

“学习需要置身于共同体中”、“对话是共同体生长所依赖的方式”,鲍尔斯费尔德与吉尔根的社会建构观为我们阐述了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如何创生直至完成班级共同体的建构,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诉求。传统上主要以知识为纽带形成的班级组织系统是不完整的,难以让成员获得良好的身份认同。

体验式主题班会的“体验”、“分享”、“交流”设计理念,能够在知识之外,赋以班级组织系统情感、目标等内涵,为共同体的形成奠定文化基础,成为共同体形成的“培养基”,驱动班级组织系统向更具丰富内涵的共同体发展蜕变,以符合信息时代条件下的教育期盼。

如:高一(6)班入学之初即面临共同体的创生问题。以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为指导,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下,各小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亲自参与分析新班级可能面临的挑战,形成班级共同的努力目标。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新班级需要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团队的建设,让来自不同区域具有不同价值观的成员能够尽快形成并认同班级理念,塑造班级的文化形象。

之后,班主任提供丰富的素材,以班委为领导核心,班级成员献计献策,在“同舟共济”这一活动的基础上,添加了“游玩中忽略了河水涨潮,被困在河中”这一情境,增加了时间约束等新元素,丰富了游戏的内涵。最后,在一堂主题为“责任与认同”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上,经过体验、分享、交流与整合,班级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在新班级中的角色认同,有效地达成班级共同体的创生目标。

显然,通过体验式主题班会获得的认同是具有情境性,有利于之后的情感迁移,这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体验式主题班会在班级行为塑造中的运用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通过“连续接近”的方法,加强或减弱人们重复某种特定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然而根据动物的强化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加区分地运用于人的学习,“显然过于偏狭”,违背呼唤人本主义的当代教育愿景。

体验式主题班会能够在“强化”之外,提供行为塑造的新思路。在问题发现的基础上,通过目标明确的设计活动,在班杜拉的“参与性学习”中,唤醒学生的行为评价意识,形成发展与结果的合理预期,在心理上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行为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单纯的“强化”相比,更加符合人的内在心理,发展不再是来自外部的干预,而是自己的内在需求。

如:高一(6)班在班级共同体创生之初,学生在之前形成的一些不良行为也逐渐暴露出来,这对共同体的建构是不利的。例如,预备铃响后没有做好上课准备的行为意识、习惯将早餐带到班级用餐等等。在简单的提醒与交谈后发现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引导班委设计了一堂以小品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

班会伊始,并未告知学生班会课的目的,只是说让大家一起观看由同学们排练的一个小品,这有效降低了同学们的排斥心理。而后,班级成员一同观看几位同学以夸张的手法演绎的以不良行为为主题的小品,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评价与反思,最后在班委的带动下进行自我批评与展望,对行为塑造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良好的行为特征成为高一(6)的重要文化现象,达成行为识别的目标追求。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在心理干预中的运用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干预包括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可以推动困惑者积极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进而提高其自信心和生活的智慧”,“可以形成积极的团体压力,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树立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个体或群体进行心理干预,是心理干预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体验式主题班会在心理干预上具有独特的优势(1)容易消除干预对象的心理戒备;(2)由干预对象自主完成心理调节,具有更高的效度;(3)形式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干预目标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4)“从众效应”促使干预对象容易倾向将目标作为自己的优势观念或行为方式。

如:在题为“另一个我”的主题班会中,借助“优点轰炸游戏”,在看似不经意间选择一名自信心匮乏的成员作为“轰炸”对象,由其他成员逐一说出干预对象的某一优点,促使干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自我,在看似玩乐中让干预对象的心理天平向积极方向倾斜,也让其更乐意与其他成员交往,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在“体验”中完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正”,学生有效地提高了自信心和生活的智慧。

四、总结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最强音,是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时代要求。通过体验式主题班会进行班级共同体创生、行为塑造和心理干预等,体现了合作、自主、开放的教育理念,是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 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

[2] 郑 崴.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3] 莫 雷.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4] 彭利华 周长春.心理干预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可行性分析.神州教育.2013(15)

[5] 谢 鑫.体验式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管理观察.2010(5)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体验式班级管理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