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与利用

2016-06-12 10:53何惠淑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何惠淑

摘 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只有实践才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数学实践能力的标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景;实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62-01

一、课堂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根据数学课堂时空的受限性,条件的受制性,以及教学活动的独特性,我们可以断言,数学课堂里几乎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性活动。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课堂里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数学课堂里不仅能而且应该成为培养数学实践能力重要阵地。因为即便没有真正意义的实践性活动,但可以创设“虚拟性”的实践活动,那就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虽然还是在“纸上”的,虽然还是“假设”的,但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题例教学,解题训练。——这一点,其实也是当今课堂的“现实”之一。那么在“虚拟性”时间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呢?首先,学生应该基本理解掌握从教师传授得来的或者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感悟、总结得来的知识,在此前提下,才可进行实践训练。比如要让学生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练习,必定是在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探究后总结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计算法则后,并进一步强化理解分数除法计算应注意的三方面:被除数不变、除号改为乘号、除数改为它的倒数,之后在进行练习。其二,设置的训练性题目,要有层次性、综合性。先讲层次性,由难而易,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从分步到综合,这依然是层次性练习应遵循的不二法则。再讲综合性,这最接近实践,即便是“虚拟”,也应有实践的味道。比如教学一年级“生活中的数”,可在课上创设打电话的情境,从而展现出电话号码、生日聚会上物品的数量、价钱以及参加活动的人数等生活中数的信息,且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一说、猜一猜、算一算”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就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另外,虚拟性实践训练时,要面对全体,更要加强对个体的指导,而且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

二、课内教学延伸至课外活动

(这部分哪有讲到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中的应该啊!什么是创设情境啊!!要创设哪些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

并非在作文中才会出现提笔忘字、无话可说,在数学中同样而且经常地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特别是在离开课堂处于纯粹的实践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起初都会无所适从、迷惑茫然:要干什么?要应用那些所学知识?要从哪一步做起?要达到什么目的?甚至连所学过的知识也忘得几乎一干二净!而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就基本失去了数学活动的意义。因为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目的!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较多:既有可能是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也有可能是“虚拟性”训练偏离了实践的实际,更主要的原因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真正意义的具体实践的次数太少、时间太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是变活了,可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实践应用局限于老师预设的过程与结果之中,实践能力发展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余文森语)。因此,把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活动,把解决问题拓展至实际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无比的迫切。所以,是马还是骡子,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只有实践,才能检验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只有实践才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数学实践能力的标准。正是基于这些,在教学完某方面的知识后,需要组织开展一次真正意义临近于实战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完“圆的周长”后,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环形跑道让他们测量起跑线——还在教室时,那是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可一到跑道,懵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正合其情其景:忘了所学,不知所以!好在基本知识掌握牢固,“虚拟”训练扎实到位,所以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能准确计算、分工合作,顺利完成这一实践性任务,数学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而在完成“百分率”教学之后,我把学生带到学校草地进行配制农药实践。在面对浓度都为10%、质量均是10千克的两个半桶药水(橙汁为药液,生不知情),在了解把一桶浓度稀释为5%、另一桶浓度提高为40%的配制要求后,学生基本不再慌场,而能通过分析得出应该运用加水与加药的策略,再运用所学计算出加多少水和加多少药,最后计量添加,完成了实践任务。真正的实践过程是感性的,学以致用的理念、知识系统的综合、体验的紧张与愉悦,那真是“点点滴滴,尽在心头”。

总之:我们从经验开始,到实践中应用,在此过程中去观察、探究、发现、体验、感悟,伴随着愉悦的内化了的收获,去训练,去强化,去“虚拟”实践。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也践行并实现着“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行而交互的这两种实践,正是我和我们的教师们所致力追求的。理想很美好,现实也很丰满。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并非靠一种虽然行之有效的宏观的教学模型就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 原来情在浓处短,趣于淡处长;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所有的归纳总结,都莫如“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这句话精彩而令人警醒的真正内在含义。

参考文献:

[1] 刘秀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2年 第11期.

[2] 孙加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教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