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2016-06-14 00:52倪晶晶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标准创新

倪晶晶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 安徽 合肥 230001)



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倪晶晶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以优化高职院校基于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为研究目标,顶层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通契合,以及与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知识的跨界交融。从复合交叉型的课程标准设计、本土化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易于拆借组合的教材甄选三个方面阐述服务区域、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课程创新开发与实施思路,对服务于地方性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从教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就教学绩效评估的方法设计和实施做出说明。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课程标准;高职

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大学生最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之一,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也要求:“要高度重视创业就业教育,充分发挥招生主体作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整体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近年来,加强大学生适合于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文素养育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界共识并开展了大量富于价值的实践。如安徽省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组织12所院校共同开发了涵括就业创业、管理、国学、礼仪、职业修养等融为一体的系列课程并推广,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将创新创业活动有机整合成模块化实践训练课程,编写了实训教材,其教学纳入学分制管理并在省内推广使用,等等,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提升计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如果不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能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就有专业学习和创业能力提升“两张皮”的缺陷,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课程目标的顶层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要求创业人才富有开创型个性,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实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课程是载体,课程的教学目标由高到低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激发创新创业动力;第二步要提高有潜质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技巧;第三步要以项目驱动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为了了解国内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共发放了问卷3 000份,回收了2 812份,有效问卷2 617份。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目前国内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定位主要有:塑造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熟悉创业环境、解决就业等,具体见图1。根据国内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定位的现状,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创业为主体的办学导向,而是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精神与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于文化视角下知识技能交叉、素质能力复合的综合性人才,让学生接受科学系统的企业文化、创新文化、团队精神、自我优化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回归本位。这也是高职院校实施普及性创业教育的理性定位。概括来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创新创业意识的树立、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的建构,其中能力是核心和重点,意识是基础,心理品质是保障,知识体系是根本。

图1 创业课程目标设置排序图

二、基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创新开发与实施

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尚未构建完善,课程设置不严谨,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脱节,融合度不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要“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根据这一指导思想,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尽快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当中,逐步构建出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教育课程体系。创业课程的重要程度可以通过课程性质体现出来,目前,我国高校创业课程性质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类,具体见图2。通过对全国高校创业课程性质的分布情况进行不完全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创业课程多为公共课,说明高校都对创业教育给予了充分重视,但作为专业课程的比例很小,这暴露出创业课程的学习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紧密,融合程度不高,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刻不容缓,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建设工作。

图2 我国高校创业课程性质分布图

(一)做好课程标准的设计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设计与实施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包括了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对后续课程的实施和质量评估起到了纲领性文件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意识形态和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是一门必须立足于某一行业或市场而存在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必须建立在专业和行业所需的基础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融合到创业课程体系中,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互动。所以,深度剖析专业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找出创新创业素质、技能与之的“交集”,才有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复合交叉型专业课程标准,并据此指导后续专业课程的实施。

(二)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是一切服务于课程教学的条件类资源与素材类资源,条件类资源涵括了学校服务于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情况,素材类资源包括了一切由教师自主开发的文字、声光电媒体、道具等形式。好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教师授课工作量大有裨益。高职教育是定位在服务于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的一种职业教育门类,各高职院校在地域、师资、学生、办学取向等方面又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充分调研和考虑生源的现状、师资条件、办学特色、和社会的需求,即必须尽可能的开发特色教学资源,尽量规避那种放之天下皆准的内容,突出专业知识对创业能力的支撑作用。如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合作委员会组织设计开发的《职业指导与创业体验》课程,其课程资源就是在省内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充分调研基础上,收集了大量案例素材,并整合理顺优化而成。这个举措的得到了安徽高职院校师生的认可,方便了教材的推广实施。

(三)做好教材的甄选

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载体和课堂讲授的重要知识来源,如何在良莠不齐的教材市场中甄选出符合各院校个性化所需的优秀教材,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专业课程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总体来说,甄别此类教材的原则,一是凸显专业知识的融合,做到学习一本教材,却能习得跨界融通的多项知识;二是事理服人。教材内容不能枯燥空洞的说教,应该用朴实而贴近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小道理中获真知,给学生以最贴近学生的真实事例作为案例来辅助知识的学习;三是互动延伸。优秀的教材会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课后巩固;四是易于取舍组合。每所学校所在地域不同,办学定位和人文氛围也千差万别。因此教材也应该设计成教师、学生易于自由组合、灵活取舍的模块式结构,这样既方便教师针对性培养学生,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三、创新培养路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高职教育更为注重人文素质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并重培养,这也是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最好阐释。以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行动为核心,重视和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合作式、讨论式、反思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构建学习意义,主动完成现场工作任务,同时把技术看作是一种有利于学习、沟通和协作的重要工具,这是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主体培养思路和路径。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创业类课程实施过程设计时,应充分汲取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绩效为中心的理念精华,将创业意识、素质、技能巧妙地融合在并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之中,以此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中职业技能与创业教育的双效。

同时,创业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类别,而创业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较高。因此,创业课程实施亦应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一是需进一步强化教与学的角色定位。在创业知识学习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行动为核心,重视和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即尽可能实现“学生台前、教师幕后”。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才会获得增强,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会迅速提升,也有助于有效促进学生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与技能。

二是需进一步夯实教与学的平台构建。创业能力与素质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较好提升,创业教育也就必须通过课堂学习、仿真模拟、企业实习、创业实践,并通过各类丰富而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与学习。通过多平台、多载体、多形式的教与学,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感官与感知、实践与内化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学习与锻炼。

三是需进一步优化教与学的内容呈现。创业教育涉及的门类很广,包括专业技能、金融财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内容。而学生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难以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必须按照“最急需、最实用、最受欢迎”的原则,将各类知识精炼并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来实施教与学,同时加大以学生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选择创业项目实施模拟经营、既有项目实施研讨等互动、案例、角色扮演形式的教学穿插融入力度。

与此同时,为使创业教育契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拓宽创业实践课程在校园之外的实施渠道,加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的互相融合;要逐步提升课程创新实施主体的层次,将各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实践教学相结合,使职业教育绩效“落地”,从深度和广度上为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创建优良平台。

四、凸显创业能力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套优秀的课程评价体系,既要有课程实施后的评价,也要有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课程实施两个阶段的效果评价。既要有来自于用人企业的反馈评价,也要有各行业专家和学习者的评价。即对课程是否符合创业型企业岗位当前所需、是否符合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和是否为学生所认可和乐于接受三方面来全程评价。

以安徽省某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课程本土化优化开发与实践评价体系构建为例,他们没有完整的开发单独的创业课程,而是在国内知名的创业教育机构、省内高职院校和学生群体中广泛调研基础上,挑选最适合学校校情的课程资源,并在征得版权所有者同意后,实施以设计与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学生创业素质结构模型、符合安徽高职院校地缘特色的菜单式创业课程模块与创业教育课程资源为内容的本土化课程资源优化开发。推广实施过程中,根据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将课程内容按照企业运营基础、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创业实训、创业素质五个大的模块实施课程重构,同时以该校2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学生创业案例替代原有课程中的内容实施教学,部分内容甚至由创业学生上台讲授,所制作、整理的特色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实现网络共享。通过行业专家、兄弟院校、授课教师和在校创业学生在课程开发和评价的全程参与,课程评价体系日臻完善,实施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只有本着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回归的目标,创业教育才不会急功近利,高校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科技创业月刊,2005(6):94-95.

[2]王红雨,闫广芬. 师生认知视野下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问题描述与改进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014(5):72-79.

[3]胡明宝,王再新.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4.

[4]刘东菊.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2):67-71.

[5]常国良. 融合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黑龙江省高校教育学学科为例.继续教育研究,2013(12):111-112.

[6]叶姣云,唐冲.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2014(10):44-47,52.

Curricula Design of Lo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i Jingjing

(Department of Tourist Management, Anhui Finance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a construction of lo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onsistency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courses with students’ knowledge of comprehensive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that aim to serv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re explained in the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design of compound and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a standar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a resource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can be easily separated and combine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path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at serves lo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Besid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also illustrated.

Key word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curricula standar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zdjy176:《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强化行业指导能力建设模式研究》);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W101ZD:《中高职协调发展背景下行业角色定位及参与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倪晶晶(1978-),女,安徽黄山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 (2016)02-0118-04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课程标准创新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