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娜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方式研究与设计
董娜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摘要]针对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图像平面设计”课程为个案进行剖析,从课程适用性、学生移动学习情况调查、课程设计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设计思路、方法和步骤,为高校师生提供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信;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微型学习
引言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1],它是在移动计算机的设备帮助下,在能够呈现学习内容的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的模式。该模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简化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对时间、地点、环境资源的依赖,激发了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微信,是一种应用在智能终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在国内大学生中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它强大的传播优势可以有效支持移动学习,为移动学习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1移动教育在我国发展的趋势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学家认为未来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将是移动教育。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移动教育领域,并且逐步开始理论和实践研究。从全国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课题中,“智能手机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云技术下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以移动学习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创设智能点读环境,推进小学英语创新学习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可以看出不同于以往的理论研究,我国教育界正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中,在移动教育领域将理论研究上升到了实践层次。
但是,我国在移动教育领域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目前教学平台操作性比较差、学习系统不稳定以及学习资源匮乏等[2],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教育技术也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2微信作为平台对移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移动学习提供硬件基础
第35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3]。随着移动网络如4G和WIFI技术的发展,流量资费和移动终端价格的下调,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将更加快速的发展,在这一群体中,大学生俨然成为主力军,他们对移动学习的需求日趋旺盛,促使了我国移动教育的发展,也为移动教育奠定了受众基础。
2.2庞大的微信用户群体为移动学习提供基点
据微信官方数据,截止2014年5月,微信注册用户已达8亿,微信公众号已达580万,开通公众号行业中,教育行业占5.2%,目前比例不高。微信越来越受大众青睐的社交通讯工具,拥有日均超1亿的用户使用量,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平台。
2.3微信对移动教学方式的技术支持
如图1所示。
图1 微信技术支持构架图
① 应用平台
微信作为移动端的一种即时通信软件,它的功能十分强大。在移动教学中,学生可以互相添加好友以实现同伴学习;班级可以组建群,方便多点交流;微信公众号提供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摆脱传统教学对时间和地点的依赖,实现真正的移动教学;朋友圈让共同学习者形成一个圈子,实现彼此对学习内容和心得的共享。另外,微信可以支持第三方应用,突破了当前应用的范围,扩展了移动教学的渠道、方式和内容,这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番设计和开发移动学习课程的广阔天地。
② 学习支持
在微信平台中,点对点、多点交互的同伴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将学生组建到一个群里,虚拟社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体验到“班级”的真实情景。教师将课程内容按照时间或知识点划分成微小单元,以语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形式采用“推式”方式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可以通过分组策略实现精准推送,力求通过微内容的100%到达率为公众平台创造良好的用户粘性[4]。
③ 教学行为
教师申请“微信公众号”后,学生通过关注,获取课程信息和内容,“自定义回复”功能实现“拉式”按需检索,可以对学生的一般问题实现智能响应,自动解答常见问题,提高学生范式学习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忙于应付学生常见问题而分散太多精力的情况。另外,学生可以对课程进行提问和自我测验,实现对课程的自我评价和反馈。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在微信中采用订阅号、微信群、朋友圈、第三方应用如微博、QQ空间、云存储等多种渠道进行分享和存储,为移动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协作平台。
3微信平台下的移动课程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从宏观上规划移动教学中教师教的步骤和方法,充分运用微信各项通信功能,从微观上切割学习资源及其耦合度,根据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特征,结合课程特点分解出最适合学习的内容,将其合理布局在微信平台上,如图2所示。
图2 微信平台下移动课程设计图
如图2所示,移动端的微信工具是整个移动学习的平台,课程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移动环境中教师端、学生端的行为特征,通过微信开放的接口[5],设计前台和后台交互的操作界面,增强用户的操作体验。学生、教师、微信用户和管理员构成了移动学习的用户。教师端主要用于课程信息的发布、课程资源推送及接受课程反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与互动;学生端通过接收课程后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检索、投票、测验等方式巩固学习,通过微信还可以方便地进行同伴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微信工具将作业、学习心得、完成作品进行提交和展示,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应用,将学习资料进行存储与共享。在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切有价值的资源都放入课程资源库,比如将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材、教案、技术文档、作业等部署在云存储端,有助于提高用户访问速度和资源利用率,加强用户体验、增强了平台可扩展性。也能为日后教学提供储备与参考。
4《图像平面设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
1.选择该课程的适用性
微信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学习平台,选择“图像平面设计”作为研究和开发的课程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 该课程的移动教学研究尚属空白点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按主题关键词“微信移动学习”搜索,从2013年至今,约有89条结果,说明对于该项研究,国内刚处在起步阶段,通过按主题关键词“微信移动学习 图像平面设计”搜索,显示结果为仅1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职业教育教学的应用》,说明将微信应用在移动教学并且实践于图像平面设计课程的研究,国内尚且空白。笔者认为,该实践性研究势必会带动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
② 课程开设面较广
部分高校开设了该课程,“图像平面设计”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渗透到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专业,涉及面较广。它主要教给学生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软件操作技能,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技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颇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平面媒体,平面媒体相关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关注与喜爱,该课程能将学习内容直观地转化成图像作品,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 课程教学内容适用于移动教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图像,课程的信息传递主要以图像为载体。在微信平台中,使用图像或者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交流、评价、展示,适用微信对图文强大的支持功能,恰好也符合该课程的特点。此外,将视频教学、语音答疑等功能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图像平面设计”课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
2.学生移动学习情况调查
笔者对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达到99%,智能手机上网率为100%,使用微信比例达到了89%。学校逐渐完善的无限WIFI网络极大提升了学生移动学习热情,其中,56%的学生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终端如PC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进行自主移动学习,98%的学生认为,自己愿意参与移动学习。
目前,学生移动学习主流形式有:网络图文视频教程,网易/QQ课堂、微信平台,这些主流移动学习形式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主流移动学习形式对比表
由上图五个特征比较可见,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优势最为明显,它也成为当今国内移动教学的发展趋势。
3.《图像平面设计》微信移动课程设计
①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定位是使用微信平台对课堂教学进行引导、补充和支持完善,尤其是在教学互动环节上,可以兼顾Web端和移动端,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的学习支持服务。
②课程内容发布
课程内容包括:课程信息如课程进度、课程通知、作业布置、时间节点等相关内容;课堂知识点讲解视频;课堂图文教案;课外资料等。
③课程检索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简洁的基于关键字或数字的查询方法,可以地通过关键字的设置,从另一个维度对课程进行构架,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导航。比如,课堂教学通常以知识点由易到难进行进度安排,本课程教学从PS软件基本操作开始到PS滤镜结束。在微信上,我们可以创新性地以PS功能模块来对课程进行重新导航,比如将课程划分成“调色专区”“修型专区”“抠图专区”“合成专区”等模块,使得学生通过回复关键字与微信进行“会话”检索到实用的课程信息,如回复“抠图”关键字,学生将获取“抠图方法汇总教程”。课程检索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为学生针对性自学和巩固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④教学互动形式
基于微信的教学交互形式多样,可以是点对点的,也可以是多点的。比如,本课程在“微信群”中发布课程预告、作业布置、课程要点、问题总汇等信息,学生收到信息后,可以在群里进行提问和交流;对于学生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好友进行点对点辅导,辅导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甚至是视频直接面对面交流。学生的作业可以发送到微信群、分享到朋友圈、微博、QQ空间,将交互实现在Web端和移动端,突破了课堂上单调的师生交互模式,为移动教学营造了良好的交互范围,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⑤学习效果评价
我们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班级学生进行访谈式调查,反馈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本班43名学生都使用微信进行了该门课程的移动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得到了所有学生的肯定;
对于推送的课程信息,绝大部分学生会实时查看,对课程的展现形式,学生更倾向于视频演示教学方式;
大家普遍认为,“回复”搜索功能非常有助于移动自学;
大家最喜欢的课程模块是“作业展示”,先是由每位同学将作业发送至微信群,然后,老师将优秀作业汇总推送到公众号及QQ空间,让学生拥有展示交流的平台;
有学生提出,可否在微信中实现互评功能,平时作业得分完全由学生互评得出;可否添加在线习题,这些功能的完善将成为我们后期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5总结
通过对“图像平面设计”课程的移动教学设计与研究分析,微信能为移动教学提供有效技术支持,提供了传播课程的新渠道,高等院校广大学生已经逐步接受这种移动教学形式,但是,基于微信的课程开发相对落后。一方面,我们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角色转变成微信用户,将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功能设计开发课程;另一方面,微信只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我们要以“课程设计”为核心,以课程定位、课程推送设计、课程检索设计、课程交互设计为着手点,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方案。让基于微信的移动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受众需求。为移动学习资源库提供丰富资源,让更多的人拥有多样的选择,随时随地学到需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云涛.移动学习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展望[J].新课程(下旬),2014,(06):79.
[2]丁坤堂,李焕勤.我国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10):25.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4]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01):97-104.
[5]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04):80.
[责任编辑:江雪]
[收稿日期]2015-12-02
[基金项目]2015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015xjzy01)
[作者简介]董娜(1981-),女,主要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移动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2-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