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SWOT分析与培养模式探索
——以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为例

2016-06-16 09:50唐红祥李春友
高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唐红祥,李春友

(广西财经学院 研究生处,广西 南宁 530003)



·研究生教育·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SWOT分析与培养模式探索
——以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为例

唐红祥,李春友

(广西财经学院研究生处,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2011年广西财经学院成为广西惟一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资格,在首次开展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精准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按需制定培养方案、搭建有效的支撑平台、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学位;会计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8月1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色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高校,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研究生并授予相应学位的人才培养项目,首次允许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关于下达“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名单的通知》,广西财经学院成为广西惟一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获得会计硕士(MPAcc)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资格,这对广西财经学院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等都带有明显的传统的学术学位痕迹,这也是国务院学位办之所以要在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的重要原因。因此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探索以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探索这种新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推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良性发展。

二、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广西区第一家会计硕士培养单位,迄今已招收四年会计硕士,有一届毕业生,积累了必要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稳定的师资队伍。

2.广西财经学院为区内惟一一家财经类高等院校,生源质量好,财经类学科齐全、相互支撑好,利于保障会计硕士的培养质量。

3.广西财经学院在社会各界中的美誉度较好,会计类毕业生一直较为抢手;申报会计硕士项目时,有区内多个系统发文予以支持建设,拥有众多的合作建设单位。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尽管学校在会计专业本科培养上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但在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格之前,没有开展过相关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没有前期办学经验,全新探索开展会计硕士教育面临挑战。

2.学校只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没有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尽管这一区别,可以让我们集中精力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但是也缺乏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移植经验的可能。

3.学校软硬件暂时尚未完全配套,先期在科研处下设有研究生教育办公室,2014年初成立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但主要事务性工作还是由MPAcc教育中心承担,尤其是对外沟通以及与校内其他部门衔接环节较为被动,不利于工作开展;此外,硬件条件跟其他先进的高等院校相比还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会计硕士的培养。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会计人才迫切需要。 近年来国家批准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社会经济进入历史最快发展时期,GDP增速连续几年均在10%以上。这一发展大势对广西会计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广西会计人才规模距需要相差甚远。2010年,广西每万人口中只有会计人员62人,比全国平均水平(76人)少14人。据广西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与2010年相比,2020年应增加14万人,总规模达到45万人(见下表)。(2)广西会计人才学历结构亟待改善。目前广西会计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4%,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仅占0.1%,不及全国平均水平(0.33%)的三分之一。按规划目标,从2011至2015年,硕士以上会计人员数量翻一番,至2020年再翻一番,达到1200人。按全国平均水平估算,2020年广西45万会计人员中硕士以上学位应达1600人,比2010年净增1300人。

表 广西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有关指标

数据来源:《广西自治区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2.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特殊需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成为继欧盟、北美自贸区后的第三大区域共同市场。中国东盟双边货物贸易、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1]:(1)工商企业对东盟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东盟经贸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广西、广东及海南的工商企业开始经营东盟业务,东盟各国的工商企业也开始不断增设中资公司。随着这些工商企业涉外业务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对东盟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的问题是国内培养的会计人才普遍缺乏针对东盟经贸往来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真正能胜任东盟会计业务的会计人才尤其是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严重缺乏。(2)注册会计师行业对东盟业务CPA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对东盟投资和贸易的迅猛发展,急需一批我国CPA中的“东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2010年调研,未来五至十年,中国会计事务所在东盟常驻机构将新增50余家,需注册会计师近千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在南宁设立“中国-东盟自贸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举办相关人才培训等活动,以应对这一趋势。

(四)威胁(threat)分析

1.全国范围内,由地方学位办批准新增会计硕士培养单位70家,与前几批合计总数为176家,报考分流明显、同业竞争压力加大。

2.2013年末,广西区内新增3家会计硕士培养单位,分别为广西大学(211高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从2015年开始,广西区内就有四家单位共同培养会计硕士,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各个环节均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3.国家叫停在职研究生,部分在岗的会计类人员不能抽出时间进行全日制学习,限制了报考会计硕士的积极性。

三、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一)精准培养目标和定位

1.培养目标。会计硕士教育应该在遵循会计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会计职业需求为导向,根植于会计实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财经法纪观念的塑造,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侧重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职业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的培养主要立足广西、辐射东盟,为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其基本要求包括:(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2)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浓厚职业兴趣和良好职业适应性,具有应变复杂商业环境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具有会计工作的领导潜质。(3)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语,身心健康。

2.培养定位。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培养发展思路基于其独特定位即“立足广西、辐射东盟;需求导向、联合培养;诚信楷模、‘桂会’精英”:(1)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立足广西:打造一个立足广西的会计硕士培养平台,与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协作,整合广西会计硕士教育资源,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紧迫需求。辐射东盟:培养了解东盟投资与贸易环境、熟悉有关国家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能跨国工作或处理跨国会计事务的会计人才。(2)需求导向、联合培养。需求导向:根据区域会计人才需求类型,按联合培养协议,主要设三个方向,分别为政府部门(含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行业、工商企业等用户培养各自所需会计硕士。联合培养:与广西财政、审计、税务、注协等部门机构以及合作企业一起,从招生、培养方案、教学、师资、考核评价和就业等各个环节对会计硕士进行联合培养。(3)诚信楷模、“桂会”精英。诚信楷模: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会计硕士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桂会”精英:“桂”是广西简称,“会”即会计职业,“精英”即要求会计硕士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优秀的职业技能、良好的领导能力与合作精神,追求自身和团队的卓越。

(二)按需制定培养方案

与广西区内联合培养的部门、行业以及有代表性的知名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定期邀请联合培养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对培养方案进行评议、修订和完善。根据广西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设置面向广西区内大中型企业的“企业财务与会计方向”、面向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方向”和面向政府部门的“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方向”。实施“5+1”课程体系及联合培养授课方式。“5+1”课程体系即:5类必修课程+自修课程,如下图所示。

图1 会计硕士培养方案

1.理论课。培养学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管理、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理论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2.校内实验。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信息技术和实践技能,设置会计、财务、审计相关软件的应用、模拟实验、实战训练和竞赛等校内实验课程。

3.校外实践。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设置各自专业方向的专题调研和业务实践等校外实践课程。

4.综合案例。培养学生会计专业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设置各专业方向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

5.学位论文。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应具有独特性和一定的创新,论文形式上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项目方案设计等应用性研究形式。

6.自修课程。完善和丰富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自修课程。

(三)搭建有效的支撑平台

1.教学平台。 学校为MPAcc教育中心专门配置有综合实验室,购置了用友、金蝶、SAP等ERP管理软件,Wind资讯数据库,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等,能够支持ERP系统应用、财务报表分析、审计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使用到业界最为先进的软件、数据库,体验到最为先进的管理系统,熟悉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实验室里,配有先进的显示系统。设置在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ERP重点实验室、会计与审计实验室等财经类专业实验室,也为会计硕士的实践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学校建立的三家研究生工作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平台,可以让会计硕士研究生在实务中验证书本所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中演绎归纳出特有的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科研平台。学校为广西区会计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单位,会计硕士项目直接接受“会计人才小高地”的辐射,在设施建设、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一直受到资助,会计硕士项目的科研能力得到有力保障。广西区资产评估中心也设在学校,资产评估中心的相关专家也是会计硕士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为会计硕士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学校的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也为会计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学校在区内率先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中众益(广西)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西正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签订了《广西财经学院研究生工作站战略合作协议》,并授予三家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已有多批会计硕士进入研究生工作站。每年校外导师聘任时要求其所在单位确保能为研究生提供实习场所和条件,目前聘任的导师均为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来自区内39家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行政事业等单位、部门,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能够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实习实践需求。

(四)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与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本校会计硕士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双方的联系与沟通,制定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奖励机制。

1.建立了会计硕士任课教师反馈制度。会计硕士任课教师应及时向中心提交有关的课程计划并随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每门课程结束后,需提供《广西财经学院MPAcc教学质量教师自评表》。

2.建立了会计硕士研究生反馈制度。会计硕士研究生可根据授课情况及时向中心反馈课堂教学情况,并在期末第一场考试开始前,由班主任组织,及时、准确地填写《广西财经学院MPAcc教学质量学生评估表》。

3.建立了会计硕士研究生定期座谈制度。由MPAcc教育中心每学期定期组织2—3次会计硕士研究生座谈会,征集学生对会计硕士课程设置、课程计划、教师授课、教材选用等多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教师进行反馈,对课程评价可以邀请该课程任课教师参加。

4.建立了奖惩机制。根据学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关制度,MPAcc教育中心制定了《广西财经学院MPAcc校内导师遴选聘任管理办法》《广西财经学院MPAcc校外导师遴选聘任管理办法》《广西财经学院MPAcc导师考核办法》《广西财经学院MPAcc教师薪酬计付暂行办法》《广西财经学院MPAcc任课教师管理办法》《广西财经学院MPAcc优秀任课教师评选方案》等系列制度,从制度规范上有效保障培养质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薪酬待遇、职务晋升、进修培训、岗位安排等方面实施政策支持和激励;二是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贯穿教学督导组、学生和联合培养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2]。

(责任编辑:吴声)

参考文献:

[1]潘念萍.广西本土会计事务所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6):27.

[2]杜剑.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问题探析——以地方财经院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5(10):11.

Analysis of SWOT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Master of “Serving the National Special Needs Talent training Project”——The Cas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NG Hong-xiang,LI Chun-you

(Graduate Department,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ning 530003,China)

Abstract:In 2011,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come the only unit of “serving the national special needs talent training project” in Guangxi,and obtained th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degree awarding in 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MPACC).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education,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xist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cise training objectives,the training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need,the effective support platform,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feedback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erving the country's special deman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MPACC.

Key Words:professional degree;MPACC;talent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4-0100-04

作者简介:唐红祥(1978—),男,湖南邵阳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6-02-20修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广西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基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2012JGZ142);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广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问题研究”(JGY2014127)。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