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哲学甘南藏族服饰文化中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2016-06-21 06:15周尚娟
西藏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阴阳五行甘南天人合一

周尚娟



藏族服饰哲学
甘南藏族服饰文化中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周尚娟

【摘要】本文旨在从服饰哲学和文化交流方面进行相关探讨,阐释藏族服饰的深厚内涵和精神价值。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角度而言,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对藏族文化的影响由来已久,广泛而深邃;同时,在某些方面与藏族传统思想文化具有相通性,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甘南藏族地区是藏汉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其服饰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关键词】甘南;藏族服饰;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甘南藏族服饰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了藏族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周边地区民族文化,蕴含了多元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对甘南地区藏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基于汉藏文化交流,“经历了接触→选择→吸收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①星全成.关于历史上藏民族吸收异族文化的特点[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3,(3):69.。从地域关系看,自西汉始,甘南部分地区纳入汉朝管辖,汉朝在甘南设立军事管理基地、驿站亭燧,并移民屯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公元7世纪,藏汉联姻是藏民族广泛吸收汉文化的开始。传播媒介主要是人。通过藏汉人员往来交流,商人往来、政交、吐蕃弟子入唐学习、藏汉百姓杂居等,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不断传入藏区。其次,附着有汉文化元素的物也是重要的媒介,政治赏赐、贸易交往、联姻使大量中原器物、丝绸、服饰、典籍文书、手工艺技术进入藏区。随着吐蕃东迁和甘南藏族的形成,文化影响逐渐加深。如“唐末宋初,道教在汉藏杂居的河西、陇右地区流行。”②崔之进.宋代的汉藏艺术交流[J].中国文化研究,2012,(3):163.明代内地汉族大量迁入甘青地区,形成番汉杂居的局面。清代洮州“番人颇染汉风,其俗务稼穑,习工作,事畜牧,高楼暖炕,皆与汉无异。”③(清)包永昌等.洮州厅志 卷16[M].光绪三十三年抄本.92.因此,吐蕃以来,中原汉文化的伦理纲常、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等渐被藏族所接受。

藏族文化吸收汉文化适应于藏族的生活环境,符合藏族社会发展需要,还在于藏汉文化内在的相通性,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之道,本文主要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看甘南地区藏族服饰文化。

一、“师法自然”的藏族服饰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自然”被赋予人文内涵,上升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和美学命题,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自然而然”是宇宙的本质,“法自然”即效法自然而然的原则,自然之为大美,美是一种境界,从感性到理性,从具象到抽象,有含蓄、奔放,有朴实、华丽,......一切美的元素都是从自然中涉取,经过人工作业,再展现于人,服务于人。可以说,“道法自然”思想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我国各民族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道法自然”最早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的认识、观察而产生的模仿、利用和崇拜,是师法自然、取法自然的理论升华。天、地、日、月、山川、白云、四季变化、动物、植物,它们的形状、颜色、动作,给人产生的冷暖感、喜忧感,都是人类获取生存需要的自然元素,也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和宇宙思维方式。从藏族传统文化的地域性和苯教的“万物有灵”思想来看,“道法自然”在藏族服饰上的体现是藏族传统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不谋而合。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服饰形成的第一要素,它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服饰的形制、质地和色彩。藏族服饰的“师法自然”观不仅体现在涉取自然的形态、颜色和资源及动植物材质,还体现了人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万物的相互衬托、和谐共处的特点。

鲜明的民族生活,传承有序,热爱自然、利用自然。严酷寒冷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藏族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游牧生活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切接触,雪山、蓝天、草原、江河和牛、羊、雄鹰与藏族人朝夕相伴。羊毛、牛皮、牦牛毛等成为藏族服饰的基础材料。藏族服饰装饰图案和佩饰纹样,借鉴大美自然、万象之魂,把藏装和藏式生活点缀的色彩斑斓。

宽大、保暖为特点的服饰是古羌人服饰与吐蕃服饰的共同特点,吐蕃服饰吸收汉服丝绸材质和样式,保持并延续至今。服饰以头戴毡帽,身穿羊皮袍、脚蹬牛皮靴为特点。而且,高原温差变化大,藏袍穿着特点为:白天束带为衣、夜晚解带当被;早、晚寒冷,将身体裹严实,中午气温升高,脱下一只长袖,束于腰间;劳动时可将双袖脱下;肥硕的腰际,可以怀揣急需用品和食物,还可以怀抱婴儿;在气候十分严寒的情况下,人们一般穿老羊皮棉袍挡风暖身;气候变热穿毡袍、氆氇袍、单布袍;藏族男女夏季喜欢戴宽沿礼帽,防止紫外线的强烈照射,秋冬季戴羊羔皮帽、毡帽保护头部;高腰牛皮靴以牛皮作底,羊毛织成的褐子、氆氇或牛皮为腰,保暖结实,便于马上行走。其中,甘南藏族服饰呈现的特色为:寒冷的牧区服饰以保暖为主,宽大、厚重;在卓尼等地亦农亦牧区,服饰种类较多,有单、夹、棉、皮袍之分,除了牛皮藏靴,还有花帮底靴;舟曲属于暖温带湿润性,气候较温暖,身穿轻便、合体的布质短衣和毡靴、棉布靴及短靴。总之,保暖的服饰把适应高寒气候环境的功能性发挥的淋漓至尽,也体现了其阴阳和谐关系。

藏族世代过着游牧生活,跟着自然行走、迁徙,所以,在生活美化方面,追求服饰华丽、明快的装饰效果,极大地彰显了对生活的热情。为了便于赶牧场迁徙,财产变成珍贵而艳丽的珠宝佩饰物,随身佩戴。琥珀、绿松石,珊瑚被认为是大自然的灵物,能驱灾避邪,体现了天地万物有灵和原始自然为美的思想观念。而长袖的特点,是对双手的保护,还适合了藏族乐观、爱好舞蹈的性格,草原上呈现艳丽的服饰以长袖伴舞之景,给沉寂的草场增添了几分欢快和多种风情;藏袍穿着脱下一只袖子或双袖,是劳动生活的需要,逐渐成为藏族人豪放性格的代表。

中原汉族由于较早进入封建礼教社会,相应产生了服饰的礼法制度,相反,藏族服饰本能地保留了人类的自然习气,展现了自由的民族个性和自然鲜活的生命力。在《格萨尔王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如‘白云是蓝天的美饰’,‘花草是草原的美饰’,‘狮子是雪山的美饰’①叶玉林.天人合一 取法自然——藏族服饰美学[J].西藏艺术研究,1996,(3):47.。因此,藏族服饰师法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征,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阴阳五行观念与藏族服饰色彩

阴阳五行是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其与中国服饰的关系,首先是在服饰色彩上。在色彩理论中,五行观念相对应的青、赤、黄、白、黑为五色。先秦时期,就有“五行相克”定国色,并用“五行相生”定服色。《周礼》中规定:“黄帝冕服,玄(黑)衣、赤(红)裳,用十二章,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在冕服中,五色为正色,五色之外的颜色定为间色,产生了严格的尊卑、等级划分,即五色为尊,间色为卑的五色观念。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使五色相配不断衍生出百色。由于“不同的民族,因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性格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色彩崇尚度,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②高春明.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 25.

在藏族早期神话、史诗中记载“五元素”,认为土、火、水、风、空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是苯教“五元素说”。据《朗氏家族史》五大(地、火、水、风、空)精华形成“庶民众生之始祖”③大司徒·绛求坚赞(1302-1371)著,赞拉、阿旺、佘万治译,陈庆英校.朗氏家族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4.之说;还有藏族《创世歌》内容中“认为水、土、火、风是构成世界的最初物质”④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上)[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285-287,397.,它们的颜色分别是黄、白、红、青,与《易经》中讲的四象基本相似;在藏医中,还认为地、火、水、风、空不仅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五元素”,根据考证,藏医是建立在苯教基础上吸收印度文化和融汇中原文化而产生,也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有很多相同之处。

关于藏地阴阳五行说,有很多学者认为是从中原汉地传入,被广泛应用到藏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原巫术和道教很早就与藏地原始信仰、苯教文化发生碰撞、交流。王尧先生认为“藏族接受阴阳五行学说甚早,远者可以上推到周初,姬、姜两大部落的流动和转徙时”①王尧.西藏文史探微集[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224.,这种观点产生的理论根据是“姜姓就是藏族先民羌人部落某支的祖先”②王尧.西藏文史探微集[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224.。“藏族创世纪关于宇宙形成的八个阶段说”认为,“宇宙形成中五种元素分别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也是整个藏族五行历算的基本框架”③觉安拉姆、袁溥钰.论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1.。据史料记述,阴阳五行说在吐蕃时期从中原传入藏地,在吐蕃松赞干布的倡导下被正式引入藏文化。“11世纪,五行观念在藏区形成。”④崔之进.宋代的汉藏艺术交流[J].中国文化研究,2012,(3):163.

图1 梵文字码、藏式字码与方位、五行、颜色⑤图1参考王尧《古代哲学思想的流变——<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西藏文史探微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25页。王尧先生强调“图中方位与现行方位观念相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纵观以上论断可知,随着藏地与中原汉地之间的广泛交往,汉地“阴阳五行说”在藏族地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形成了藏地五行观,产生了相应的藏族五色蓝、白、红、黄、绿,分别象征天空、白云、太阳、水和大地,对应水、铁(即金)、火、木、土。它与汉地的五色同中有异,却又殊色同源。它是藏族人对高原环境的认识和定位,五色在高原表现纯正、鲜亮,具有自然崇拜内容,也符合苯教和佛教的象征意义,在藏族服饰中被广泛应用。

在传统服饰色彩中,以白色、灰色、黑色等为原生服色,尤其白色在藏族生活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因为服饰最主要的原料是白色的羊毛,它就是白色的羊群、茫茫雪域和白云,日夜陪伴着牧人,象征纯洁、美好、高贵。同样,黑色虽未列入藏族五色中,但自古以来都是藏族的基本服饰色彩,它源于黑色的牦牛,朴素、实际,是最常穿的服色,农奴、普通牧民和农村的男女多穿黑色氆氇装,黑色就成为低下的代表,它在汉族服色中也是地位较低者所穿。传统藏服以黑色、褐色、墨绿、藏青为主。有学者认为黑色是森林的颜色,在藏系民族彝族中,森林有黑的意思⑥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上)[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285-287,397.,舟曲藏族中“黑番四旗”的称号,来源于他们喜欢穿黑色衣服,这些人群多居住植被茂盛的农林区,久居山林,受森林环境影响,与自然融为一体。

人们对红色的喜爱,对应五行中的火,源于对火的需求,是温暖、热情和力量的颜色。藏族对红色服饰的崇尚,与中原汉族及其他一些民族一样,是文化相通的鲜明表现。无论是氆氇中的红色、紫红色、绛红色,还是红色丝绸锦缎,都是藏族群众的爱好。同样,黄色是大地的颜色,儒、道、佛都尚黄,藏族对黄色十分尊崇,是权力、地位的象征。除此之外的蓝色、绿色亦受藏族人喜爱。由于地理的原因和民族特色,草原上,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红花绿草,映衬出一片祥和之境,还有雨后彩虹,散发着七彩光芒,装点了草原,美化了生活,开启了藏族人对美的追求,对多彩世界的热爱,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其融入服饰中,装饰自我,也育化了他们自然天趣、豪放率真的性格。

另外,在历史上,唐朝服色是对藏族服色影响最大的时期。唐朝时期中原服色继承了以前的“正色为贵”,服色上喜好艳丽。唐朝女服色多为纯度高的蓝、白、红、黄、绿、紫,女性尤其喜好红、绿、黄、紫的裙装。这些服色随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携带的各类丝绸锦缎和纺织漂染技术传入藏区,便得到了藏族人的喜爱和追捧。藏族服饰中色彩明快艳丽,各色调表现强烈,都是高纯度的原色,很少用间色和复色,如同藏地纯净无暇的蓝天、河流,表现了开朗、热情的鲜明民族性格,突出了藏族服饰的民族特色。

其次,藏族色彩搭配特色,表现为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始终体现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传统理念。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颜色搭配,常用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等色,对比强烈。皮袍边饰赤、橙、黄、绿、青、蓝、紫竖向排列;上好的羊羔皮袍通常配上好的缎面或水獭皮镶边,还用纯黑、藏蓝、紫青、咖啡色织锦缎或布料做面。男子红色的长袍上,绲边是天蓝色;白氆氇藏袍镶黑色的边饰,其中也会应用间色,图案、花纹、金色丝线的色调调和;也有主色调突出,多种色彩排列有序的特点。妇女喜欢系大红或大绿的腰带;妇女发饰中,常用鲜红和翠绿,朱红和藏青,或粉红和天蓝等对比色毛线缠于辫中。在运用对比色的同时,还有金银线相间,使整个服饰色彩取得丰富而又统一的效果。饰物中,色彩明快的红珊瑚、绿松石、黄色琥珀、金银饰等搭配。在总体上,对比色搭配正是对传统“阴阳”辩证哲学的最完美表达,并且运用复色、金银线巧妙过度,同时具备既鲜艳夸张,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2.藏区生存环境冬长夏短,气候恶劣、自然色调单一、给人视觉上产生疲乏之感,长期以往,藏族人天生开朗、豁达、活泼的性格对蓝、白、红、黄、绿、紫颜色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和偏好,这些鲜艳的色彩与高原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达成互补的作用,代表了希望、欢快和幸福。它符合藏族人原有的自然崇拜、审美心理需求,是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追求。

三、传统哲学符号在甘南藏族服饰上的体现

《周易》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中国传统服饰图纹中,长期应用阴阳五行、八卦和十二生肖图。

甘南藏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接壤,是甘、青、川三省交接地带,虽然仍属安多藏区,但是紧邻汉地,与中原王朝关系紧密,历来是藏、汉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因而,广泛深受汉地文化影响。特别是甘南地区东部、东北部的舟曲、卓尼、临潭和迭部的部分地区,与汉地接壤,藏、汉民族交错杂居,生产方式以农耕和林业为主,较早的进入了封建社会,而处于汉文化圈包围中,经济文化比较先进,服饰文化表现了显著的地域特色,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服饰文化中直接体现了阴阳五行等传统哲学符号和吉祥图纹。

觉乃藏族服饰属卓尼县农区服饰,在甘南藏区服饰中最具特色。其服饰文化中的头饰“阿珑银钱”是最大的亮点。“阿珑银钱”是觉乃藏族妇女盛装不可缺少的装饰,由葫芦型银饰和二十个左右圆形银钱组成。葫芦型银饰上图为太极阴阳,下图为四方、四季的图形,有阴阳轮转,四象定位,万物生息绵延不断之寓意;其上还附加有卷草纹或缠枝纹等;葫芦代表多子;同时,在葫芦银饰左、右两边焊接了两个较小的圆形银饰,錾刻花瓣,形如梅花,一般开成五瓣,是禀中和之气的结果,是吉祥之象,代表五行齐全,象征五福,即福、禄、寿、财、喜,此外或有六瓣、七瓣者,是随时代随意改变所致。二十个圆形银钱的图案为十二生肖、花卉或藏八宝图案组成,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代表了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赋予了吉祥平安的良好祝愿。可见,“阿珑银钱”集太极阴阳、五行、四方、四季(也可称为五方、五季)、十二地支或十二生肖为一体,处处体现了和谐、吉祥之寓意。(见图2、3)

图2 阿珑银钱

舟曲县虽然属于藏族的聚居地区之一,但气候温润,被誉为“藏乡江南”,是典型的甘南藏族农区服饰,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也与牧区迥异,是地区民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其中,“胸前戴很大银盘,藏语称‘欧当子’,意为银或钱币”②桑吉才让.舟曲藏族服饰[J].中国西藏,2003,(2):65.,是舟曲妇女特有的佩饰。其上装饰为:图案分内外两圈,内圈中心有一颗红珊瑚或玛瑙珠,周围为八角形,镶嵌八颗银珠,外圈图案多为吉祥八宝。“据说,原由吐蕃马兵胸前佩戴的挡箭避邪之用的护身符演变而来”。③洲塔.甘南藏区的服饰[J].西藏民俗,1996,(3):51.(见图4)

在藏族文化中,有一种护身铜镜很常见,其上有穿眼,藏区人们经常将其佩戴在腰间或脖子上,认为可以挡住邪气,保护身心,带来智慧和吉祥。护身铜镜,“亦称避邪铜镜。这种镜直径约5公分,厚约3毫米,呈凹凸镜状,凸起一面光亮,凹进一面有图纹”④拉都.藏族传统吉祥八物图的文化内涵及其象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5):3.,即九宫八卦十二生肖图,也叫“斯巴霍”图纹,是降妖伏魔、驱邪隐恶的圣物,是藏族在举行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婚丧吉庆)时举场开道不可缺少的内容。(见图5、图6)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就普遍形成了佩镜习俗,其佩戴方式,十分多样化,如女子们多佩戴在胸前,男子多佩于腰间等。在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一件齐家文化七角星纹镜,系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直径仅为8.9厘米,研究认为属于佩饰品。同时,古人将铜镜当做军事武器,置于胸前或后背用以防剑,具有护身克敌的意义,如匈奴西岔沟文化古墓群中发现七十七面护心镜。而具有八卦、十二生肖等道教题材的铜镜在唐代开始出现。

图3 觉乃藏族头饰①图2、图3出自马永寿《卓尼服饰文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年,第37、41页。

图4 圆形银盘“欧当子”

图5 藏族护身铜镜图②图5出自王尧《古代哲学思想的流变——<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西藏文史探微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39页。(图中十二生肖图用藏文代替)

图6 护身铜镜(亦称“美龙”铜镜)③图6出自杨清凡《藏族服饰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彩图49。

可见,在佩戴习俗方面,胸饰“欧当子”与护身符或护身铜镜一样,具有相同的寓意。另外,在中国传统图纹中,“八卦图由太极符号和八卦符号组成,一般八角形”④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6.,分别绘置八卦图形。从舟曲妇女胸饰“欧当子”图案看,内圈的八角形和八颗银珠应为八卦元素,或由“斯巴霍”图纹演变而来。

除此之外,藏族服饰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图纹,由传统哲学衍生而来,寓意吉祥。如觉乃藏族妇女日常所戴沙茹帽,形似石榴,被称为“石榴帽”;着盛装时,头戴珊瑚莲花帽“徐如斑玛”,其上镶嵌银质鸡形图样;阿珑银钱上还有牡丹、喜鹊、佛手、莲花和桃花等等。舟曲和迭部部分地区服饰上具有丰富的刺绣图案,以花卉纹为主,菊花、梅花、牡丹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手、桃花、石榴代表多福、多寿、多子;鸡有五德,被称为“五德之禽”,代表文、武、勇、仁、信,出自西汉初年韩婴《韩诗外传》一段著名的话:“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⑤晨风,刘永平编译.韩诗外传选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56.还有梅花代表坚毅高洁,有清气、骨气、生气,是道德品质的象征;菊花寓意品行高洁;牡丹为富贵等等,以其自然的品质象征良好的德行,并赋予了对人生的美好愿望。关于卓尼藏族服饰之所以包含这些丰富的吉祥图纹,多受卓尼和临潭地区江淮汉族移民文化的侵染。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藏族服饰的考察认为,其服饰文化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表达了天(自然)与人的融合。服装佩饰中的数字和吉祥符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九五之尊、九宫八卦、十二生肖、四象五行、方圆、阴阳,无不渗透着传统哲学中的数理观念和阴阳哲学。

【作者:周尚娟,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博物馆】

(责编:桑吉东智)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 1004-6860(2016)01-0060-07

猜你喜欢
阴阳五行甘南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闲谈为何叫“聊天”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传统社会核心价值的形上化及其启示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