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奥运体育场馆活动风险管理研究
——以G高校奥运体育馆为例

2016-06-22 01:51倪晓茹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24
关键词:风险评估

倪晓茹(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



大型奥运体育场馆活动风险管理研究
——以G高校奥运体育馆为例

倪晓茹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

摘 要:通过研究大型场馆活动风险类型、特征及潜在因素,提出以风险辨识、评估和应对为主的风险管理程序。以G高校奥运体育馆为例,应用风险检查表法识别风险,对比应用风险矩阵法和事故树分析法评估风险,基于风险类型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显示:G高校奥运场馆潜在风险主要有火灾引起的拥挤踩踏事故,建议从增强防火措施、加强安保管理、强化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卫能力3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奥运体育场馆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日益迅速,面向经济、体育、宗教等安全因素复杂、规模大、影响深的大型集会活动不断增多,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对于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至关重要。但是,各项大型活动的风险危机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安全问题凸显。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在国内外举办数量不断增加,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风险无处不在。如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遭抵制乃至发生“鼓楼”杀人事件,2009年全运会赛事冲突和追打裁判,2010年亚运会恐怖组织敲诈及票务危机,2011年排球黑哨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退赛事件,2012年CBA山西球迷围堵事件,“广马事件”,等等[1]。此外,大型场馆拥挤踩踏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也触目惊心,对大型场馆进行风险控制与风险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一、大型场馆活动风险及其特征

(一)大型场馆活动风险

根据李爽在其学位论文中关于《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太原大型群众活动安全保卫管理规定》《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等规定中的定义,大型社会群众性活动是指主办者租借或以其他形式临时使用/占用场所、场地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体育比赛活动、人才招聘会、音乐会、展览展销、灯会等群众性活动。

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中心、工人体育馆以及各大高校体育场馆等大型场馆,每年都会面向社会公众举办数场以体育比赛、竞技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群体性大型活动。

关于风险的概念界定,肖嵘[3 -4]等认为:两大代表性理论是危机论和不确定论。前者将风险等价为危机,指事物量变的积累最终会导致内在矛盾的激化,而即将或已经发生质变但状态未稳定的现象,这种质变只能给组织或个人带来严重损失。简言之,就是将风险定义为危害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后者将风险定义为通过经验或者统计方法知道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概率[5]。段菊芳[6]认为: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可以缩小风险的内涵,扩大其外延。并且从赛事组织者的视角将风险分为赛事组织风险和赛事运营风险。徐成立[7]等认为:在客观实际与主观预测之间的误差和波动是由大型社会活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而这个误差产生的事故有可能影响巨大,同时造成一定的损失,称之为体育赛事风险。李凯[8]认为:大型场馆运营风险主要为客观运营风险和主观运营风险。客观上,大型场馆的活动风险来自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法律环境。自然环境是最基本的风险来源。主观上,大型活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导致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而本文认为:风险的产生源自于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主观认知的局限性。

(二)大型场馆活动风险特征

大型场馆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突出、影响因素繁多、人口及财产密集、公众参与性强以及高度易损性等特征。而易损性是大型社会活动的致命特点,指任何不经意的疏忽或意外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分析大型场馆活动的易损性,评估其风险,增强活动组织者抗御风险的能力是必要的。

大型场馆活动风险除具有一般大型活动风险的普遍性之外,还有其特殊性。不少学者都对赛事的风险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李国胜和张文鹏[9]对赛事风险概念进行探析后认为:赛事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机率偶然性、风险可变性、风险相关性”,同时指出:风险效应主要表现为“诱惑效应、约束效应和平衡效应”。徐成立[7]等认为:体育赛事风险具有“客观性、偶然性、必然性、复杂性、损害性和可变性”。龙苏江[10]等人认为: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和可控性”特征。

一般地,大型场馆活动的性质和种类千差万别,具有多样化的组织方式,保障安全和控制风险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杨霞[11]认为:大型公共活动事故发生的特征具有“事故连带性、人员密集性和影响社会性”,具体讲就是:事故发生后具有连锁反应可能导致小事故变成大事故。由于大型场馆的封闭空间,导致事故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相应增大。而场馆人员及财产的高度密集,又增大了造成财产和生命损失的可能性,而事故的发生又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人群恐慌和场面失控等连锁后果。周旺成[12]认为:大型场馆活动的风险具有“阶段性、差异性、互动性、内生性和反向性”。另外,剧烈竞技比赛同时还具有运动员损害的高发性、大型赛事活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政策行为对赛事风险影响的关联性等。

综上所述,大型社会活动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重大损失性等特点,如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同样,场馆活动的风险是必然且客观存在的,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损害性以及连带性等特征,对风险评估预测和控制防范具有更高的要求。除了人为因素,大型场馆的场地和设施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如周边道路的安全性,配套设施设备(消防、监控、广播)的完备性,安全通道、停车场和各个出入口的标识和安全状况等,这类隐患在人群密度高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如果安保人员工作不到位或控制措施不当,极易转化成触目惊心、伤亡惨重的大型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二、大型场馆活动风险管理与程序

大型场馆活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赛事活动各个阶段分时段进行动态分析,一般程序可分为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3个步骤。

(一)风险辨识

风险识别就是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对风险因素(场所、设施等主客观环境)的认知(分析、辨识)和对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识别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型活动本身的特点,分析以往运行的经验及事故案例;充分考虑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包括根据经验和专家会议等形式识别潜在风险的类型、产生的原因,预测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分析风险的影响范围、广度和深度[13]。

大型体育场馆活动风险具有大型活动风险的共性特征,同时受到外部环境(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和场所客观环境(极度封闭、人群高度密集)的制约。在举办活动前,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各种风险进行排查,收集可靠的信息,最终识别出赛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由于大型场馆活动风险具有阶段性,因而在举办体育赛事的过程中发现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根据一般风险识别的经验可以归纳出6种适用于大型体育赛事活动风险识别的技术方法,分别是风险登记法、任务分解法、经验借鉴法、风险查勘法、模拟演练法以及伤害分类法,相关组织管理部门通过风险识别分析风险,确定风险因素,实时监控高位风险的动态。

风险登记法。即在大型赛事活动前由管理部门组织各职能部门把潜在的风险及其原因汇总编制风险核对表,用于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消除或减缓风险,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保证大型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任务分解法。即明确赛事结构的分布及其性质,明确各组成部分之间、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工作进行分解,各司其职帮助工作人员对风险进行识别。大型场馆举办的赛事活动一般分为申办、筹备、举办和赛后4个过程,赛事活动组织管理者根据每个过程需要完成的任务,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识别能减少体育赛事结构的不确定性。

经验借鉴法。即通过分析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的资料和数据,总结其风险识别的经验和教训,相应职能部门就风险识别进行研究探讨,预测风险类型和特征,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查勘法。即组织管理部门邀请安全管理专家对大型场馆各硬件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以及场馆场地等进行实地勘察,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此外,修订存在缺陷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加强培训安保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模拟演练法。即在大型赛事活动正式举办之前,组织各场馆团队利用实地演练、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大型场馆赛时运行的模拟演练工作,勘察潜在的风险隐患。

伤害分类法。即根据事故的严重性程度,将人身伤害风险分为3级: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即评价风险的特征和对风险进行排序。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活动过程中不确定性风险和风险要素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进而对风险进行排序处理。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以及分析风险的可控性[10]。例如当暴风雨发生频繁时,将可能导致活动期间会有更多的人滑倒、受伤,这时场馆组织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这些变化,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估。

风险评估常用的2个基本因素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造成的后果,风险评估就是对这2个因素进行主客观评估。目前,关于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研究主要有3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估法、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评估法和以半定量分析为主的评估法。

1.以定性分析为主的风险评估方法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估方法,通过界定风险源,判明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而评估系统风险。如预先危险性分析(PHA)、风险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等。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其基本内容是根据经验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以及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即通过对系统存在的风险类别、风险出现的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粗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潜在风险的危险性(见表1)。

表1 预先危险性分析等级

风险矩阵法,是运用风险矩阵原理,对风险进行分级,把高发生率、重大影响的风险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以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造成的后果作为2个维度绘制成直角坐标系(见图1)。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利用隶属度相关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风险,可更详细地分析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对评价对象做出全面评估,提高主观判断的准确性。但这种方法受客观条件因素限制较多,在实际应用中操作起来较为繁琐,适用于评估规模较大、风险因素较明确的项目。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提出来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从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和影响要素出发,挖掘其内在关系,将决策的相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思维过程量化,进而以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为多目标、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案。特别适合做定性决策判断。

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风险指标层次复杂,涉及社会背景、场馆情况、人群状态、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全面剖析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风险,并为确定权重提供数学依据。

2.以定量为主的风险评估方法

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评估方法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量化处理数据,找到潜在风险发生的量化指标,合成指标后对其数值大小排序,判断相应风险大小或风险级别。如蒙特卡洛(Monte-carlo)模拟法、概率风险评估法、风险评审技术等[2]。在大型社会活动中,定量评估方法通常被用来计算分析人群疏散能力,包括关键区域内人群流量模拟计算和事故发生后人群疏散能力模拟计算等。

3.以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以半定量风险分析为主评估法是在缺乏完整的资料时,难以对决策进行完整的定量风险评估,评估结果用评分机制半定量术语表述。如安全检查表法和事故树分析法(FAT)。

安全检查表法可对大型社会活动进行安全检查,挖掘潜在风险,对风险做较为全面的评价分析,确定风险等级。通过该方法可以比较风险程度和风险降低策略的有效性。

事故树分析法(FAT)是在熟悉风险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经验和已发生事故或可能发生事故的信息,寻找风险源,揭示同类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进而采取防范控制措施。该方法通过树状结构直观明了地表述事故因果关系,逻辑性强,能识别评价系统中各种危险事故,如拥挤踩踏风险。

(三)风险的应对

1.避免风险

在识别出风险后,如果评估风险等级为灾难级,潜在风险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应当采取避免风险的措施应对风险。该措施是一种主动放弃型措施,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处置技术,是通过暂停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活动来规避风险。该措施较为极端,仅适用于难以掌控的局面或者风险极大的情况。如机场一般会因大雾天气而以取消航班来规避风险;大型体育场馆不具备举办条件,且有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比赛项目(已经引起损失或诉讼或两者兼有的比赛项目或活动)。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移给另一些愿意承担风险的、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人或公司。通过以合同(安全契约)转移风险的方式成为非保险转移,如转包商需要承担活动的部分责任,转包合同中通常都包含一个条款,在活动期间转包商为自己设备的安全和员工的行为负全责;依据国际惯例,一般活动组织方对安全和员工的行为负全责;依据国际惯例,一般活动组织方和相关活动参与方都会投保公共责任保险,把活动中难以管控的意外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在澳大利亚,大多数演出团体在参加活动前,都要求投保公共责任保险。另外一种风险转移方式是保险转移。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造成的损失都不确定、轻易取消活动来避免风险不划算的情况下,通过场地方购买保险这一方式来应对风险。不论是非保险转移还是保险转移,风险本身并没有改变,只是通过转移风险承担者的方式来应对风险。

大型体育场馆活动风险转移主要是通过购买保险、签署合同等方式尽可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组织。如通过购买财产保险、公众责任保险、运输保险、合同责任保险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主办方/承办方的损失,保险的介入为事后风险的转嫁提供了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引发的损失程度,通过管理和工程的手段方法对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防火设施、安全保护措施、交通和人员管制等),进而预防和控制大型活动的风险。风险控制适用于风险发生频率高、后果不严重的情况,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或降低风险损失程度来应对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具有有效性、可操作性、风险控制成本低及执行力强等特征。大型体育场馆活动风险控制具体内容包括强化场馆硬件设施和舞台搭建等能力,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进行活动模拟,强化安全监督与管理等。

4.承受风险

承受风险的方式有2种: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主动自留是指活动组织者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分析后,清楚地认识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后果,具有资金准备和心理准备,积极应对风险的一种处置方式。被动自留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被动消极的风险应对方式,事先没有准确地预测到风险,风险发生后,被迫采用自身资金承担后果和风险造成的损失。被动自留往往会承受较大的损失。

三、风险管理在G高校奥运体育馆中的应用实证分析

G高校奥运场馆具有一般大型场馆的风险特性,如人员财产密集、公众性强、影响因素多和不确定性等。本文采用风险登记法辨识其潜在风险。G高校奥运场馆内具有火源和可燃物较多、建筑耐火性差、人群密度大且事故发生后疏散难度大等特点。同时,场馆出入口附近和狭窄走廊容易拥堵,发生事故后,如果有情绪失控者从外向内冲,与疏散人群形成对撞的话,更加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因此,奥运体育馆潜在的、后果严重的风险就是由于火灾和疏散失败引起的拥挤踩踏事故,本文应用风险矩阵法和事故树分析法评估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G高校奥运体育馆风险辨识

从G高校奥运场馆空间设计看,总建筑面积占地约24 000 m2,赛时席位约7 500个。本着“综合利用、服务大学、兼顾社会”的原则,根据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项目比赛期间对奥运场馆的使用要求,考虑到奥运体育馆赛后的综合利用,场馆建设充分体现了奥运精神于体教结合的统一,建设规模较大。其中建设内容有:赛事区、练习场地、观众看台区、赛事管理区、新闻媒体活动区和安全保卫活动区等。体育馆地下一层包括新闻媒体房、赛事管理区、贵宾房等,主要为贵宾或运动员提供休息或避难用;二层为贵宾活动区和观众看台;三层为赞助商活动区和总控制机房。

从安全管理上看,场馆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是影响其风险客观存在的关键因素。关于建筑材料,奥运场馆采用力学性能良好的钢结构材料,满足了个性化设计,场馆空间结构具有顶棚高跨度大的特点,场馆空间内的空气对流性强,一旦被人释放有毒物质或者失火,烟雾和毒气会迅速蔓延,很容易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损失,火灾是潜在风险之一。从人员安全管理上看,参加大型活动的人员其来源比较复杂,人数多,组织和管理的难度比较大。

综上,该场馆具有火源和可燃物较多、建筑耐火性差、人群密度大且事故发生后疏散难度大等特点。安全风险指标层次复杂,涉及社会背景、场馆情况、人群状态、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风险评价的基础,是风险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实用的必然条件。按照科学性、重要性和实用性原则,在借鉴大型奥运场馆风险识别经验的基础上,聘请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实践操作经验较为丰富和理论研究较为权威的专家组成咨询小组,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向他们提出问题,向专家进行意见征求,然后对其归纳和统计,对目标损害因子和风险因子进行完善和修改。

经过不断修改,对G高校奥运场馆举办大型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列举和分析,形成活动风险清单(见表2)。

表2 G高校奥运体育馆赛事活动风险清单

(二)G高校奥运体育馆风险评估

G高校奥运体育馆是举办体育赛事和各项大型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较强的公众性,大型活动人员密集,人群社会关系复杂,对场馆自身建筑和设备性能、安全管理制度、风险处理方式等风险管控技术要求较高。其奥运场馆活动风险主要在3个方面:一是由活动工作人员素质、活动管理制度、顾客的身体与行为状况等原因引起的拥挤踩踏、中毒事故等。二是由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诱发的对高密度人群发起的恐怖袭击行为、抢劫偷盗行为等。三是由场馆自身建筑条件或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诱发的火灾、看台倒塌等事故。除此,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信息传递迅速,一旦发生事故,其灾害效应通常会被迅速放大,引发较大的社会影响并造成严重的损失。

1.风险矩阵法评估风险

针对不同属性的风险,风险矩阵图可以直观地将风险明确标注在坐标中,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根据G高校奥运场馆已挖掘的潜在风险因素,邀请专家组讨论确定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评分并划分等级,得到风险评估表(见表3)。

表3 G高校奥运体育馆风险评估表

风险评估显示,恐怖主义行为、拥挤踩踏、场馆内火灾和后勤保障服务等具有较高的风险,应当予以重视,尽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

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2000—2006年,国内外大型社会活动的拥挤踩踏事故发生80余起,平均每起事故造成死亡人数约50人,总死亡人数4 000多,平均受伤人数为90人[14]。参照国家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的级别界定,每起拥挤踩踏事故均已超标,结果令人心寒。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型社会活动风险已成为国内外风险管理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并已引起世界各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事故树分析法评估风险

事故树分析法采用直观明了的方式,对系统中潜在风险或危险性行为进行识别和评价。它的关键不仅在于能分析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剖析事故背后深层次的潜在原因。应用事故树法对G高校奥运场馆在发生拥挤踩踏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失败进行风险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画出奥运场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后疏散失败的事故树逻辑图(见图2)。

(2)应用布尔代数法和人员疏散失败事故树逻辑图,求最小割集结构函数式为:

该事故树共10个基本事件,得到6个最小割集:

(3)结构重要度分析。根据以上结果,用结构重要度近似判断法,得出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顺序:

根据事故树分析首先可以得出X1(应急训练不足)、X2(无经验)、X3(无人通知)、X4(通信设备故障)作为引发人员疏散失败事故发生的要素,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是人员疏散失败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X9和X10,由此可知无疏散标志和无应急广播也是引发人员疏散失败的重要因素。最后,观众的数量多、年龄结构不合理、素质差和自保能力低也是引发人员疏散失败的重要因素。

事故树分析法是根据经验和已发生事故或可能发生事故的信息,挖掘直接原因,深层次剖析潜在原因,进而采取防范控制措施。这种方法能产生逻辑性较强的结果,通过树状结构直观明了地表述事故因果关系,能识别评价系统中的各种危险事件。相比之下,风险矩阵法的结果逻辑性较弱,结论由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打分形成,主观性较强,但是参考价值较高。

(三)G高校奥运体育馆风险应对策略

在某高校奥运场馆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给出3个方面风险应对策略。首先是增强防火措施控制风险;其次是加强安保管理应对风险;最后是强化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卫能力防范风险。

1.增强防火措施控制风险

在用电方面,搭建临时舞台的台面以及宣传布景等不得使用易燃材料,可移动的电气设备及电源线必须使用橡胶铜芯软线,地面铺设软线也要做好防护措施,每一条电线回路都应有断路保护控制等,以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提高工作人员防火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领导重视,层层负责,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防火、防盗、防爆、防恐等安全意识。

加强安保管理制度和硬件的完整性,为活动的安全工作提供必须的设施和设备,如消防器材、对讲机、急救设备和防爆安检设备等,做好最坏情况的应急防护准备。

2.加强安保管理应对风险

在活动现场安保管理方面,现场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协助交通民警做好现场交通疏导工作和观众的安全宣传工作,活动现场应提前做好封闭管理工作,入口两侧使用护栏,外围部分设定位保安员,防止无关人员及无证人员进入。

在出入口安保管理方面,组织观众有秩序地排队入场,设置安检设备和“S”型入场通道,设置安全隔离线,防止拥挤及踩踏事件的发生,以保障各个出入口的畅通无阻和安全性。

在紧急疏散安保管理方面,要求工作人员引导观众有序离场。加强活动结束时段的管理。该时段人员最为密集,有可能出现出入口人群双向流动,增加出入口流量负担。建议采用分区退场的形式减少出入口人群流量,部分地区增加引导员进行人群引导以及引导员统一着装强化标识等。

3.培养防范意识和自卫能力防范风险

近年来,随着高校各项建设的日趋完善,新时代的大学逐渐向开放型教学—科研相融合、生产—商贸多元化的趋势发展。高校学生地域化差异显著、结构复杂,高校管理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化,校园与社会交叉领域不断扩大,高校及其周边环境不安全因素也在逐渐增加,这可能给学生的人身、财产造成威胁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当前,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高校在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遵循一定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悦红.我国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1):30-33.

[2]李爽.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3]肖嵘,刘美霞,刘大伟.大型体育赛事运作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2006(4):332-334.

[4]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5]张敦力.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3-14.

[6]段菊芳.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7]徐成立,杨柳成,王健.浅谈体育赛事风险及其预防与规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5):22-24.

[8]李凯.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9]李国胜,张文鹏.关于体育赛事风险管理要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39-41.

[10]龙苏江.大型体育赛事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体育与科学,2010,31(5):65-68.

[11]杨霞.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7(4):24-26.

[12]周旺成.大型赛事风险及管理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13]黄晓春.论中国体育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与风险控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22-23.

[14]白锐.室外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机理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

(责任编辑 刘 健)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on the Large Sports Stadium Activities:A Case Study of G University

NI Xiao-r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Abstract:By studying risk types,characteristiccs and potential factors of large venue events,this paper made a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 of risk identification,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response taking Olympic sports stadiums in 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rom the identification risk by risk Checklist,the assessed risk by compar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trix and theaccident tree analysis,the measures are proposed. Finally,based on potential risks of Olympic sports stadiums in G Universit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response strategies that are enhancing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strengthening security management,strengthening students’awareness of security and self-defense capability.

Key words:risk identification;risk assessment;large sports stadium

中图分类号:F272. 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0398(2016)03 -0049 -08

收稿日期:2015-04-22

作者简介:倪晓茹(1977—),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
创业公司及项目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四川小额信贷公司风险评估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