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16-06-23 02:39尹倚艰徐贵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医证候心绞痛冠心病

尹倚艰,徐贵成,刘 坤,王 洋

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尹倚艰,徐贵成,刘坤,王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摘要:目的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9月入组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2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6例)和对照组(72例)。试验组给予通脉养心丸口服,每次40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通脉养心丸模拟剂口服,每次40粒,每日2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和中医证候疗效以及心电图、硝酸甘油停减率、血脂疗效。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心绞痛疗效,试验组显效率52.47%,有效率29.01%,对照组显效率19.05%,有效率19.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显效率39.20%,有效率46.02%,对照组显效率6.94%,有效率31.94%,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试验组显效率12.07%,有效率48.28%,对照组显效率6.67%,有效率31.1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及血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无明显异常变化,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缩短持续时间,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和心电图,疗效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通脉养心丸;中医证候;硝酸甘油停减率

通脉养心丸是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纯中药制剂。为进一步评价通脉养心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于2009年4月—2010年9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8家三甲医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8例冠心病心绞痛(试验组176例、对照组72例)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制定[1]。

1.2劳力性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标准[2]。心绞痛症状记分法以症状轻重分别计0分~6分。

1.3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主症:胸痛、胸闷;次症:心悸、气短、乏力、头晕、口干;舌脉象:舌淡或稍红、少苔,脉沉细或结。具备以上主症,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中医证候记分法以证候轻重主症计0~9分,次症计0~3分。

1.4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每周发作心绞痛2次以上的Ⅰ级、Ⅱ级、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病人;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病人;年龄18岁~70岁,性别不限;自愿接受该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状腺功能亢进、颈椎病、胆心综合征、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的胸痛者。②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病人,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控制不良者。③有运动试验禁忌证者。④肝、肾功能指标异常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出正常参考范围上限1.5倍;尿素氮(BUN)超出正常参考范围上限1.2倍,血肌酐(Scr)超出正常参考范围]。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过敏体质或已知对试验药组份过敏者。⑦近1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病人。

1.6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2010年9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8家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4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76例)、对照组(72例)。两组病人入组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7治疗方法试验组口服通脉养心丸,每次40粒,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通脉养心丸模拟剂),每次40粒,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对临床观察开始前即已有的合并疾病所必需继续使用的药物或其他治疗,应详细记录药名、用法、用量和时间等,以便总结时加以分析和报告。除规定用药外,试验期间禁止使用一切与试验药物效用相同的中西药物或其他疗法。

1.8观察指标

1.8.1安全性指标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脉搏、血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Scr);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1.8.2疗效性指标主要疗效指标:心绞痛疗效(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血脂。

1.9疗效评定标准

1.9.1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2]及《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制定[3]。

1.9.2硝酸甘油停减率停药:治疗后完全停服硝酸甘油;减量: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不变: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50%;增加: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增加50%以上。

1.10统计学处理采用SAS8.2统计分析软件,治疗前数据描述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计算,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组主要疗效指标的比较用中心效应的CMH方法,两组次要疗效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计算、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2结果

2.1心绞痛疗效比较试验组显效率52.47%,有效率29.01%,无效率18.52%;对照组显效率19.05%,有效率19.05%,无效率61.9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例(%)

2.1.1心绞痛症状总分变化分析治疗后2周、4周,两组受试者的心绞痛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绞痛症状总分变化情况(±s) 分

2.1.2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消失率51.70%,好转率11.36%,无效率36.93%;对照组消失率20.83%,好转率16.67%,无效率62.5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比较 例(%)

2.1.3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情况试验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消失率50.00%,好转率10.80%,无效率39.20%;对照组消失率20.83%,好转率13.89%,无效率65.28%。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情况比较  例(%)

2.1.4心绞痛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试验组心绞痛疼痛程度消失率50.86%,好转率10.86%,无效率38.29%;对照组消失率21.13%,好转率7.04%,无效率71.83%。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心绞痛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比较  例(%)

2.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中医证候显效率39.20%,有效率46.02%,无效率14.77%,对照组显效率6.94%,有效率31.94%,无效率61.1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7。

表7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3次要指标疗效分析治疗后心电图疗效,试验组显效率12.07%,有效率48.28%,无效率38.79%,加重0.86%,对照组显效率6.67%,有效率31.11%,无效率55.56%,加重6.67%。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停减率及血脂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安全性分析治疗后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试验组发生3例(1.80%)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1例(1.52%)不良事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胃部不适”,改为饭后服药可缓解,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该病隶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中医药对此具有理论源远流长、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持久的特点。结合病史、年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舌脉等情况,中医传统认为心气虚乏、气阴两虚、胸阳不振、痰浊痹阻、血脉瘀涩构成了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制,而气阴两虚、血脉瘀涩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型[4]。因此,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成为临床常用治法,具有缓解心绞痛、减少复发、改善中医证候的明显疗效,且作用持久。

通脉养心丸系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研制生产,并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2020531)上市的中药复方品种。该药由甘草、地黄、党参、麦冬、五味子、制何首乌、阿胶、龟甲(醋制)、鸡血藤、桂枝、大枣等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通脉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治疗。本研究通过对24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脉养心丸处方由炙甘草汤与生脉散加减化裁而来,是经典名方与临床经验的有机组合。方中甘草、地黄为君,益气养阴,使心气充则主血有权,阴血旺则神明君安;《本草汇言》有云:“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故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衰虚,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党参、麦冬、五味子合为生脉散,乃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之名方,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等功效,再配以制何首乌共为臣药,益气滋阴,充养血脉,使气有所依,神有所附,助君药以统血脉;阿胶、龟甲、鸡血藤为佐,育阴养血,补肾填精,通脉止痛,使水火既济,心肾融通;桂枝、大枣为使,温通经脉、调和诸药。总之,通脉养心丸益气养阴为主,强调气血调和,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作用。既重视气血阴阳平衡,兼顾补与通的燮理,亦重视心、脾、肾的协调统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疗效确切。能够明显缓解心绞痛,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心绞痛发作程度,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和心电图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疗程结束,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异常变化,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总之,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联合报告[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药事,1987,1(2):7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

[4]刘德恒,许真真,郭伟聪.冠心病心绞痛395例中医证型特点探讨[J].中医杂志,1995,36(10):617.

(本文编辑郭怀印)

通讯作者:徐贵成,E-mail:xuguicheng8005@126.com

中图分类号:R541.1R2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2.017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2-0161-04

(收稿日期:2015-10-06)

猜你喜欢
中医证候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双唑泰棉栓联合中药冲洗、定君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乌七散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