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23 02:39史俊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史俊玲,刘 薇

益气化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史俊玲,刘薇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E-mail:xiaowei_1529@qq.com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气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基础西药(阿司匹林 75 mg/d~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治疗,治疗组40例除服基础西药治疗外,加服益气化瘀胶囊。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血糖、血脂、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糖、血脂、颈动脉IM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益气化瘀胶囊;内膜中层厚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身压力,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而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糖脂代谢紊乱也成为社会公认的动脉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糖代谢紊乱病人的动脉弹性系数、动脉顺应性系数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增高[2-3]。本研究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观察其对血糖、血脂、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气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50.38 ±3.69)岁;既往有冠心病27例,高血压13例;病程最长16年,最短7个月。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8.17±4.28)岁;既往有冠心病28例,高血压10例;病程最长15 年,最短5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测(ALOKA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确定颈部粥样硬化者;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制定:具备“气短心悸,神疲乏力,口唇或甲床紫暗,舌暗淡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涩”中的气虚+血瘀证候中的各一项以上即可诊断。

1.3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35岁~55岁;②颈动脉超声提示有软斑块或混合斑块者;③入组前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④既往无症状型脑卒中史;⑤无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⑥无他汀类药物禁忌证;⑦病人自愿签署受试同意书,建立随访联系。

1.4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所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②已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且经治疗病情未稳定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1.5病例剔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或实验期间合并其他非针对基础病治疗的中西药物。

1.6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疾病对症治疗:阿司匹林 75 mg/d~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胶囊(黄芪60 g,太子参30 g,川芎15 g,地龙10 g,赤芍10 g,鸡血藤30 g),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1.7检测指标及方法包括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及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血糖、血脂、IMT的改变。

1.7.1生化指标检测两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进行检测,并检测餐后2 h血糖(2 hPG)。

1.7.2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ALOKA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在颈总动脉结构显示最清楚处测量管壁IMT,测量3次,取平均值,正常值≤0.9 mm。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定义为:局部IMT 1.0 mm~1.5 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义为:局部IMT>1.5 mm,斑块的测量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确定斑块的存在,在纵切面上测量斑块的最大厚度(Tmax),计算其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取最大斑块为观察指标,计算其体积。

1.8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达以下一项者,气短、乏力、神疲减轻,口唇紫暗、甲床紫暗、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面部晦暗或瘀斑、周身皮肤瘀点、瘀斑或瘀线较前减少或消失,TC下降>20%,TG下降 >40%,LDL - C下降>40%;有效:气短、乏力、神疲偶尔减轻,口唇紫暗,甲床紫暗,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面部晦暗或瘀斑,周身皮肤瘀点、瘀斑或瘀线较前无变化或减少,TC下降10%~20%,TG下降 20%~40%, LDL-C下降 20%~40%;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mmol/L

2.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G、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2.4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颈动脉IMT变化统计学优于对照组病人(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s)  mm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有学者根据其病理特点及发病部位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瘀血”“痰浊”“脉痹”的范畴,亦有学者据其病变进一步发展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晕厥等症状而归属为中医学“眩晕”“头痛”“健忘”“厥证”等范畴。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多趋向于:年老体衰,肾精亏虚;饮食失调,脾运失健;五志所伤,情志过极;气血不足,心脉失养。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明确地将气虚视为血行瘀滞的重要原因,阐明了气虚、血瘀二者在病理上的相互联系[5-6]。基于以上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气虚血瘀”是其最基本的病因病机。认为气虚血瘀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最基本的中医病理基础,并贯穿其始终。

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法则,选用中成药益气化瘀胶囊口服治疗,方中重用黄芪、太子参,利用甘温益气功效以培补元气,使之气旺复其推动之力,促进血液运行,同时配伍大量行气通络活血化瘀药物,使脉道通畅、气机调达、不留瘀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行气之品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糖脂代谢水平等作用,活血化瘀之品,以其善走散通利、促进血行之功,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等药理作用[7]。本研究证实,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糖脂代谢水平,有效控制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颈动脉内膜的增厚和斑块形成。体现了中医益气化瘀治法在动脉硬化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水祥,胡大一.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疾病危险因子重要概念回顾[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4,2(2):317-318.

[2]Mathur RK.Role of diabetes,hypertension,and cigarette smoking on atherosclerosis[J].J Cardiovasc Dis Res,2010,1(2):64.

[3]赵静,梁军,窦连军,等.不同糖调节受损状态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2012,22(5):44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1-182.

[5]胡万华,陈克龙,支英豪,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结合急救杂志,2013(4):250.

[6]唐东晖,李俐,冯森坚,等.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6(3):16.

[7]于涛,杨海玉,李世林,等.益气活血法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5):348-351.

(本文编辑郭怀印)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No.2011185)

中图分类号:R543.4R2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2.018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2-0164-03

(收稿日期:2015-08-02)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
虫草保肾颗粒对慢肾衰大鼠颈动脉内膜的影响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超声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
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价值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