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理论下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2016-06-30 10:10张蔚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体间性教学体系英语口语

张蔚

摘 要: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主体间性的理论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主体间性教育内涵的分析,探讨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英语口语教学的新体系。

关键词:主体间性;英语口语;教学体系

一、引言

以往,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多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所以,即使是在口语课堂上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引导练习过程,最后总结评价。后来,大学英语改革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口语课开始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指导作用被削弱。这样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大学生的口语能力一直没有明显改善。事实上,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可以将哲学方法“主体间性”作为建构的基础,使师生达到良好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二、主体间性理论的内涵

主体间性,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可以翻译为不同的名称,例如主体际性、主体间本位、交互主体观性、共生体性等。最早提出“主体间性”这一理论的人是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主体间性理论包括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共同认识,不同主体可以通过移情与共现的方式构建“他者”的存在。通过构造不同主体可以将“自我”与“他我”的主观性都置于“主观间共同性”中,从而使得“自我”的世界与“大家的世界”趋同一致,每一个“自我”所感知的客体对个体而言的客观性彼此等同。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性,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三、英语口语教学中主体间性的体现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主体包括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和文本主体。所以,主体间性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往几个方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是交流多,互动性强。所以,不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是师生与文本之间都体现出明显的主体间性。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的主体间性,有别于以往的教师主体或学生主体,它强调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现在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教师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反而将课堂塑造成学生自己的“舞台”。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是不合理的,口语教学中主体间性表现为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平等。

在英语口语课程讲授之前,教师要设计教育活动。具体地说,教师自己必须清晰地掌握教育目标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各种口语活动,注意把握分寸,话语过少缺乏互动,话语过多喧宾夺主。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性

在英语口语课堂上,除了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基础不同,性格特点各异,自身的经历更是千差万别。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性格外向、特别自信的学生更愿意说话,更有可能占据话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组织对话实践时,刻意根据学生的层次、个性进行安排,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体现自己的主体性。有时教师刻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经历等来进行分组。比如,在讨论“喜欢的电影类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影类型进行分组,如喜欢动作片的小组、喜欢文艺片的小组、喜欢恐怖片的小组等。

3.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主体间性

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主体间性体现在师生与文本主体的交往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大纲的认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筛选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知识结构决定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偏好。因为规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必须有正式出版的教材,而众所周知,书籍出版需要一定时日。所以很多文本内容,随着时间的变迁已经不是合适的讨论主题。但是,改变话题并不是说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增添或删除话题,而是灵活设计教学话题,让话题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四、主体间性理论下的英语口语教学创新

1.改善教师对主体间性的认知

在主体间性的理论下,教师的角色有所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行为也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知识探索过程。这里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还有师生共同与文本的对话。

2.培养学生对主体间性的意识

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主要在于学生是否接受、吸收、认同、内化所学知识,能否提升英语口语能力。教学过程主要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因此,学生必须树立主体性意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构建英语口语教学的新体系

(1)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语教学。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公路”社会,所以,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的冲击和享受。同时,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网上各种各样的资源,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思考、讨论等,进行最后的口语陈述。

(2)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出现口语焦虑。这时,只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才能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建立自然、友好、融洽的交流关系。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一些性格内向、口语能力欠缺的学生,让他们锻炼自如地用英语表达自我的能力。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英语口语课堂,学生使用英语表达自我,正是发展人际交往的大好时机。教师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运用英语口语来结交朋友、交流思想。例如,口语课堂的第一节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来结交新朋友,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和身边同学聊天,然后为全班介绍自己刚结识的新朋友。

(4)培养跨文化能力。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本材料,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预习,给出具体的话题,要求学生用课堂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于这一专题进行整理、讲解和谈论,比较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探索隐含的文化观念。最后,教师通过创设虚拟的英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如开展演讲、朗读模仿、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

五、结语

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但是英语口语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又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而主体间性理论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主体,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等多类主体平等对话,英语口语课堂呈现出良好的沟通氛围。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 2008(6):12-17.

[4]成晓光.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外语学刊,2009(1):9-15.

猜你喜欢
主体间性教学体系英语口语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师生主体间性理解的合理性考辨
浅析课堂话语模式的模糊与缺失
中国儒学外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内地青春片场域:期待从对立走向对话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