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部分兰科植物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2016-07-01 08:48赵会然王玉珍许瑞岚宗莉莉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含量测定苯酚多糖

赵会然,王玉珍,许瑞岚,宗莉莉,胡 军,郭 洁

(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部分兰科植物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赵会然,王玉珍,许瑞岚,宗莉莉,胡军,郭洁*

(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建立云南部分兰科植物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水提取方法提取多糖,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并以其为考察指标,采用提取条件的优化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葡萄糖在0.000~0.0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55.55c(mg/mL)+ 0.001(r=0.999 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7%,RSD=3.13%(n=6);最佳显色条件:苯酚用量1.0 mL、浓硫酸用量7.0 mL、显色温度80℃、显色时间30 min;提取兰科植物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40,提取时间2 h。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优选出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

[关键词]兰科植物;多糖;提取条件;含量测定;苯酚-硫酸法

[DOI]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16. 04. 007

兰科(Orchidaceac)约700属,20 000~35 000种〔1〕,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2〕。中国有194属,1 388种,而云南、台湾和海南岛居多,其中云南目前有151属,709种〔3〕,在各省区中居第1位,故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兰科植物中的石斛、天麻、白芨、芋兰、杜鹃兰等是重要的中药材。石斛的主要药用成分为多糖和生物碱等〔4〕,而植物多糖因有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等作用而受到广泛的重视〔5-6〕。石斛混淆品众多,包括石斛属外的金石斛属、石仙桃属、石豆兰属和贝母兰属等植物〔7〕,但其药用物质基础尚不明确,不利于这些药用植物的深度开发或质量标准的建立,有必要对其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

经过查阅文献资料,筛选出部分云南产兰科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植物中多糖含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用苯酚-硫酸法〔8〕对这些石斛混淆品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兰科植物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RE-5203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AL2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ZCL-2数显智能控温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2试剂无水乙醇、葡萄糖、苯酚、浓硫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250.0 mg,以适量蒸馏水溶解并转移至250 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得浓度为1 mg/mL的葡萄糖标准储备液。取5 mL浓度为1 mg/mL葡萄糖溶液至50 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1 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备用。

5%苯酚溶液的配制:在40℃的温度下,溶解部分苯酚,再向溶解的苯酚中加入0.1 g铝片进行常压蒸馏,收集182℃馏分。称取苯酚馏分5.0 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100 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然后将其转移至100 mL棕色瓶中,即得5%苯酚溶液,备用。

1.3样品兰科植物:滇西贝母兰Coelogynecalcicola;喉红石斛Dendrobium christyanum;密花毛兰Eriaspicata;镰翅羊耳蒜Liparis bootanensis;温氏卷瓣兰Bulbophyllum wendlandianum。把各株植被分开,再单独烘干,粉碎,过孔径0.30 mm筛,备用。以上样品均采购于云南大理三月街药材市场,由昆明植物研究所胡江苗副研究员鉴定。

样品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5.000 0 g样品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00 mL蒸馏水,在70℃的水浴中加热提取1 h,重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20 mL左右,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摇匀,在4℃下放置12 h,抽滤,风干得粗多糖。称取粗多糖0.025 0 g,用水溶解并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即得样品溶液。

1.4方法分别取适量试液和空白液置于干燥的具塞比色管中,加蒸馏水至2.0 mL,然后加入5%苯酚溶液1.0 mL,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H2SO47.0 mL,待冷却后,在冰水中摇匀。然后放入80℃水浴中加热30 min,流水冷却至室温。在选定波长下,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试液的吸光度。

1.5实验条件的选择

1.5.1测定波长的选择取适量葡萄糖标准溶液、滇西贝母兰提取液、蒸馏水,按实验方法显色后,以蒸馏水为参比,在400~600 nm波长内分别测绘3种溶液的吸收曲线。见图1。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样品提取液均在488 nm处有最大吸收。因此以488 nm作为测定波长。

图1 吸收曲线

1.5.2试剂用量、显色温度、显色时间的选择分别考察了苯酚用量、浓H2SO4用量、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选定波长下测定试液吸光度。实验结果表明:5%苯酚溶液用量在0.9~1.0 mL、浓H2SO4用量在6.5~7.5 mL、显色温度在60~90℃、显色时间在10~50 min范围内,测定体系的吸光度较大且基本不变,所以确定5%苯酚用量为1.0 mL、浓H2SO4用量为7.0 mL、显色温度为70℃、显色时间为30 min作为最佳测定条件。

1.5.3精密度和稳定性实验移取样品溶液1.0 mL,分别置于6个10 mL具塞比色管中,按实验方法显色后,测定吸光度,计算RSD=2.00%(n=6)。实验表明,在选定的测定条件下,测定体系在室温下至少稳定2 h。

2 结果

2.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葡萄糖标准溶液0.0、0.2、0.4、0.6、0.8、1.0、1.2、1.4、1.6、1.8、2.0 mL至干燥的具塞比色管中,按实验方法、在选定实验条件下测定试液的吸光度并测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含量为0.000~0.020 mg/mL范围内,试液的吸光度与葡萄糖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55.55c(mg/mL)-0.001,相关系数r= 0.999 8。

2.2样品溶液多糖含量的测定移取1.0 mL样品溶液,按实验方法、在选定条件下显色后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方程中计算多糖的含量,平行测定6次,取平均值。见表1。

表1 样品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n=6)

由表1可知,不同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有差异,其中滇西贝母兰的多糖含量最高,镰翅羊耳蒜的多糖含量最低。

2.3加标回收实验移取适量样品溶液,分别加入0.02、0.08 mg葡萄糖,进行回收率测定(n=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3.13%。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准确度高。见表2。

2.4样品中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2.4.1粗多糖的提取流程样品粉末→加适量水后加热提取→抽滤→合并提取液→浓缩→加入适量95%乙醇在4℃下醇沉12 h→抽滤→风干→称重。

2.4.2提取条件的优化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率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的增加均有所增加,当温度增加到70℃后,提取率稍有下降;提取时间增加到2 h后、料液比增大到1:40以上、提取次数增加到2次以上,提取率基本不变。因此选定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40,为节约时间及降低能耗,选择提取次数为2次。

表2 加标回收实验结果

在选定的提取条件下,分别对不同样品进行3次平行提取,计算提取率。见表3。

表3 样品提取率测定结果(n=3)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并优化了提取条件,方法简便、准确,使样品中的多糖提取较为完全,保障了后续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实验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由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较高,稳定性好,可作为兰科植物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试液显色的起始温度不一致会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我们采取在冰水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并在冰水浴中将试液摇匀,保证了显色起始温度不受浓硫酸稀释时放热的影响,使显色起始温度一致,从而使样品测定结果更准确。

[参考文献]

〔1〕张殷波,杜昊东,金效华,等.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科学通报,2015,60(2):179-188.

〔2〕杨鸿培,余东莉.云南兰科植物新资料〔J〕.亚热带植物学,2013,42(4):350-352.

〔3〕金伟涛,向小果,金效华.中国兰科植物属的界定:现状与展望〔J〕.生物多样性,2015,23(2):237-242.

〔4〕王建,陶靖,莫莹,等.广西不同产地马鞭石斛多糖含量的测定〔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78-80.

〔5〕刘莉,萧风回.石斛属药用植物多糖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1):77-80.

〔6〕余刚.多糖及石斛多糖研究综述〔J〕.大众体育,2013 (66):148-149.

〔7〕陈业高,徐桃苹,武荷云.贝母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338-339.

〔8〕周跃斌,王伟,周向荣,等.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毛竹叶多糖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2):180-183.

(责任编辑毛本勇)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Yunnan Orchidaceae Plants

Zhao Huiran,Wang Yuzhen,Xu Ruilan,Zong Lili,Hu Jun,Guo Jie*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Chemistry,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s and to explore the extraction technique for polysaccharides from Yunnan orchidaceae plants. Methods: The polysaccharide was extrac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ter extraction,using glucose as the standard,and t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s was measured by the phenol-sulfuric acid method. With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s as an index,the univariate test were performed to fin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ique. Result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a regression equation of A=55.55c(mg/mL)+0.001(r=0.999 8)was achiev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ranged between 0.000 and 0.020 mg/mL.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9.7%,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3.13%(n=6). The best conditions of color are as follows,the dosage of phenol and sulphuric acid was 1.0 mL and 7.0 mL respectively,temperature of color was at 80℃,and developing time was 30 minute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was performed by 2 hours soaking using 1 : 40 volumes of solvent at 70℃.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s simple and accurate an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ique shows good reproducibility.

〔Key words〕Orchidaceae plants;polysaccharide;extraction conditions;determination of content;phenol sulfuric acid method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266(2016)04-0026-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60393);大理大学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h201404)

[收稿日期]2016-01-09[修回日期]2016-03-14

[作者简介]赵会然,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通信作者:郭洁,教授.

猜你喜欢
含量测定苯酚多糖
一种苯酚焦油中苯酚与苯乙酮的回收方法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亚洲将引领全球苯酚产能增长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爬山虎茎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山苓祛斑凝胶剂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煅烧高岭土吸附Zn2+/苯酚/CTAB复合污染物的研究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