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希望教育”建设“新优质学校”

2016-07-06 07:25罗璇陈策
湖北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研班级

●罗璇 陈策



以“新希望教育”建设“新优质学校”

●罗璇陈策

回顾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就如蛹中之蝶,正在一点点悄然改变。学校生源回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家长的认可度和社会满意度愈来愈高。

近几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结合自身校情,立足“新希望教育”理念,从希望文化、希望德育、希望课堂、希望课程、特色小班等方面积极构建、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新希望教育”文化,努力创办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新优质学校”。

以“希望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依托武昌教育资源,开展跨区合作教研活动,提升学校教研水平。每周,学校都会选派学科教师参加武昌教研培训中心开展的学科教研活动,并要求参与教师根据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依托武昌交流教师团队,开展“手拉手”教学活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

在“新希望教育”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各年级依据自身现实制定属于本年级的文化理念,围绕年级文化理念,各班级也制定了班级文化理念,学生也制定了自己的个人成长规划。学校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每班都设计有班旗、班徽、班歌、班级口号,教室也开辟了“希望之地、希望之光、希望之树”等板块,给学生创造自由成长的空间。

为更好地营造“新希望教育”的文化氛围,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本着“美化、净化、亮化”的原则,对学校校园环境进行了多次的改造和调整,设计并更新了校门口宣传栏、学校文化长廊宣传栏、教学楼前宣传栏、食堂、集体备课室、一楼大厅师生文化栏以及办公楼、教学楼的室内室外文化等,学校文化阵地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发挥武昌合作办学教师团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组织了教学展示、专家讲座、同场竞技、教师论坛等多种活动。制定了学校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开展了武昌交流教师与二初中青年教师“手拉手”活动,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活动中,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青年教师常规课研讨课,关注青年教师的提高与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着力提升教师素养,促进教师成长。

立足“新希望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以“希望德育”助力学生自主发展。学校在广泛征集教师们的意见和专家的指导下,提出了“至善至美日进日新”的校训,激励师生勇于追求,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新的收获。

学校积极构建有效德育工作体系,坚持把情感培养、文明行为形成、现代意识增强、向善品质提升、情趣志向选择作为重要内容,以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和自主管理为载体,实现差异化育人、个性化成长。逐步形成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协作配合的小班化有效德育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班级”,“政教处——校团委——学生会—学生”两级管理网络。

大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主导,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协助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检查教室和清洁区卫生、课间纪律、大课间及“两操”情况,并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量化评分。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负责制,设值日班长,全面负责当天的班级管理,包括晨读、课前读书、午休、读唱时间、课间以及周三大会。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校积极创造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招募班级升旗手、环保小卫士、行为纠偏小卫士、志愿服务者、年级监督员等。

以“希望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新希望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唤起希望、差异指导、引发碰撞、再激希望。唤起希望是前提,差异指导是方法,引发碰撞是策略,再激希望是目的。这是以学生希望心理为依据,通过教师主导,让每一位学生在希望中启动、在激励中互动、在实践中发现、在成功中创新。从“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到“自主学习与小班化教学”,学校通过教学活动主题的变化,不断进行“希望课堂”教学研究。学校推行“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式、“一三一”集体备课模式、设计基于希望课堂的课堂观察量表,让教师通过有效备课、上课、评课、反思,引导教师及时记载研究过程,让研究服务教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波助澜。

以“新希望教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以“希望课程”推动师生个性成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基于此,学校开发了“国学素养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等系列课程。着眼于学校实际,并在专家指导下编制了《国学经典诵读》《每日一诵》《学科周测》《我的德育小故事》《校园生活指南》等校本教材,开设了“每日一诵”“每日一练”“每周一阅”“每期一赛”的“国学素养课程”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

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精彩纷呈:武术操、抖空竹、跳绳、踢毽子……第八节社团活动时间,各功能室、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社团活动的身影:足球社、篮球社、羽毛球社、兵乓球社、棋社、书法社、绘画社、合唱社、衍纸社、巧手社、鼓号队社团……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逐步完善了学校的课程结构,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促进了教师一专多长,促进了师生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

以“特色小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基于“新希望教育”理念,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学校提出了“新希望教育”实践的路径——五个“百分百”,即“成长导师百分百”“课堂互动百分百”“课外辅导百分百”“作业面批百分百”“活动参与百分百”。

“成长导师百分百”即学校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导师对学生积极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课堂互动百分百”即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学生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小组内进一步实行“一对一”结对制,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共同提高;活动参与百分百”即推行学生自主管理责任制。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主管理能力,并积极创造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招募班级升旗手、环保小卫士、志愿服务者、年级监督员等。“作业面批百分百”和“课外辅导百分百”能使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增进师生情感。

回顾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就如蛹中之蝶,正在一点点悄然改变。学校生源回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家长的认可度和社会满意度愈来愈高。学校被评为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区中考先进学校、区高效课堂建设先进学校……学校在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但我们一定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人民满意的“新优质学校”努力。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教研班级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班级“四小怪”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