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方河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谭方河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 要概述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历程,着重介绍美国羊肚菌室内周年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失败告终的原因。指出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的外营养添加技术和选用合适的菌株是关键。挑明我国羊肚菌人工室外栽培存在4大误区;扩大栽培要量力而行,要有风险意识。
关键词羊肚菌;栽培技术;历史;现状;前景展望
羊肚菌(Morchella)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发现于1818年,在分类上隶属于子囊菌门、子囊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子实体呈蜂窝状,因外形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很高的保健功能,因含有特异的风味氨基酸,闻之清香怡人,食之美味可口,为法国大餐之特色佐料,是美食界厨房中的珍宝。野生羊肚菌数量稀少,人工栽培成为必然。但在一百多年漫长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探索过程中,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其无法攻克的难题。直到20世纪末,美国突破了羊肚菌室内周年化商品栽培难题;到21世纪初我国则突破了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在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中,四川省林业科学院于2000年在羊肚菌室外栽培研究中首次采用了外营养添加技术。该技术自2006年开始进入社会,并逐渐为国内羊肚菌栽培所广泛采用。事实证明,采用外营养添加技术既能显著提高羊肚菌的产量,也能明显提高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可重复性。因此此项技术在国内羊肚菌人工栽培中得到普遍应用,使我国室外人工栽培的产量得到迅猛提升。
本文从羊肚菌栽培外营养添加技术应用历程的角度,综合分析总结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1美国羊肚菌室内周年生产技术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不论是室外栽培还是室内栽培,在20世纪末对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一个不曾被攻克的技术难题。1980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一位地衣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Donald Ower,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的人工气候室内成功培育出羊肚菌子实体,其培育程序可以完全重复。这是羊肚菌人工栽培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此成果宣告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世纪难题自此被攻克,对整个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1~4)。其后,美国商业资本纷纷介入羊肚菌商业化栽培领域,促成并完善了羊肚菌室内商业化培育技术,最终于 1986年形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羊肚菌人工室内栽培专利(专利号USA 4758640),也是世界羊肚菌室内人工栽培历史上的首个专利。非常意外和遗憾的是,1986年在D.Ower的羊肚菌栽培专利在美国公开的前一周,他竟在旧金山公园意外中弹身亡,据说是黑帮械斗误伤所致。D.Ower卓越的原创性工作所形成的羊肚菌栽培专利,精确地揭示了羊肚菌人工栽培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温湿度及通气要素,同时提出了刺激羊肚菌从营养生长向繁殖生长转化的技术方法,创造性地用菌核栽培羊肚菌。D.Ower所发明的羊肚菌栽培技术原理及方法犹如大海中的灯塔,照亮了其后世界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探索之航程。该专利先后为Neogen Corporation、Domino's Pizza Inc、The Terry Companies of Wayzata(Terry Farm)、Diversified Natural Products Corporation(DNP)等公司所采用,进行羊肚菌商业化专利栽培,年产新鲜羊肚菌仅约为100吨,新鲜产品全部以直接配送方式送达相关超市及大型连锁餐饮店。这个专利在美国生产上运行了十多年,因其栽培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生产规模受限,其产量对美国国内羊肚菌消费市场没有形成决定性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美国已有的羊肚菌室内工厂化栽培技术有待完善和成熟。
图1 美国羊肚菌栽培原基到子实体发育
图2 美国羊肚菌栽培形成大量原基及幼菇
图3 美国羊肚菌室内浅盘栽培
图4 美国羊肚菌室内栽培出菇
2008年,美国羊肚菌室内专利栽培技术因品种退化导致减产,一种细菌污染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导致羊肚菌生产完全停止,此状况延续至今。
1.2中国创立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
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是仿生态栽培技术,主要特点是利用土壤及气候等自然资源要素结合羊肚菌生活史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该技术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天气的不稳定性,怎样保证正常地形成子实体并提高其产量,及保证栽培技术的可重复性,是困扰羊肚菌栽培者的两大关键技术问题。
早在1883年,法国人Rozz就在室外培育出羊肚菌子实体。从1883—2000年的120余年的历史跨度里,无数中外羊肚菌栽培爱好者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羊肚菌室外栽培探索,其探索历程漫长而艰辛,甚至充满了神秘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有23家科研教学单位涉足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驯化研究,时有报道室外羊肚菌人工栽培形成子实体,但栽培技术可重复性差,不能高产稳产。
1994年,四川一家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获得中国首例羊肚菌室外栽培的发明专利,这标志着我国室外羊肚菌栽培驯化技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后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该专利所涉及的技术并未能彻底解决羊肚菌人工室外栽培所面临的稳定性和高产性问题。同年,四川省林业科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引进相关专利所涉及的菌株,进行了将近2年的栽培探索,令人意外的是用引进菌株培育出的不是羊肚菌而是一种层孔菌。这是一种技术失误,在羊肚菌人工栽培初期,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之后的6年时间,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探索,均未能形成羊肚菌子实体。直到2000年,在四川省林业科学院成都下沙河铺44号实验大楼5楼的露天阳台,科研人员首次利用外营养添加技术在花钵中栽培出羊肚菌子实体。所设计的十多个花钵羊肚菌栽培处理方案中,唯独采用了外营养添加技术的花钵生长出1枚完整的羊肚菌子实体。这看似偶然发生的1枚羊肚菌子实体,实际上成为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转折点(图5,图6)。后来的实践证明,外营养添加技术对室外羊肚菌人工栽培形成子实体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此,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进入密集验证和完善阶段,取得一系列成果(图7~10)。
图5 2000年成都阳台花钵羊肚菌栽培研究
图6 外营养添加处理出菇1枚
图7 2004年四川理县外营养添加试验
图8 2005年四川双流县外营养添加试验
图9 2008年四川郫县外营养添加试验
图10 2009年美国旧金山外营养添加测试
2001—2004年,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先后在设施大棚、大田等不同栽培环境下,验证了采用外营养添加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的可重复性,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5—2006年,四川双流县。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羊肚菌课题组与当时的成都市虹禾原野有限公司合作,首次采用外营养添加技术栽培羊肚菌5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取得良好效果。2006年,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羊肚菌栽培研究小组的一位合同实验工作人员外出独立创业,将羊肚菌室外栽培的外营养添加技术带入了社会。该技术开始在坊间流传,后来逐渐为羊肚菌栽培圈所普遍采用。
2007—2008年,四川郫县,改进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实现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局部获得高产。
2008—2009年,四川林业科学院课题组主要成员参访美国,在世界羊肚菌首个专利产生地旧金山湾区访问,获得一批国外羊肚菌菌种资源。
2010—2011年,在四川郫县的大田栽培验证中最终选育出一个优良菌株。
2012—2013年,在四川宜宾珙县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栽培300多亩,产出干品3吨以上,销售400多万元。
2013—2014年,四川北川县,筛选菌株,栽培65亩,培育出中国最具有商品价值的羊肚菌品相。
2014—2015年,重庆丰都县,用筛选菌株以外营养添加技术进行中试高产栽培,产干品4吨以上,尚有1吨多新鲜羊肚菌因采摘不及时烂在了地里。栽培面积仅占当年全国羊肚菌总栽培面积的2.3%,而产量却占了全国羊肚菌总产量的20%,创造了奇迹。
随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食用菌专业科研单位相继采用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近几年我国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羊肚菌大田栽培、设施化栽培、林地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应运而生,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结合选用合适的菌株,共同为羊肚菌室外栽培获得突破性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3我国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技术现状与特点
纵观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2014—2015年度全国栽培面积为8 000余亩,2015—2016年度达到2万多亩,而现在的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外营养添加技术,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始于2000年。虽然营养袋搁置方式出现了立袋和横袋两种,营养配方渐趋多样化,搁置外营养袋的时间也各有不同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仍然属于外营养添加技术的不断完善过程,而羊肚菌新菌株的应用则加速了技术推广的进程。
1.4我国羊肚菌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栽培模式更加多元化,林下栽培、设施化栽培、平原机械化栽培等将会逐步实现,不用外营养袋而采用高效配方基料栽培羊肚菌将成为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此外,使外营养添加技术的整个操作环节机械化,提高中国羊肚菌室外栽培的操作效率也必将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随着室外栽培技术的发展,新的羊肚菌栽培株系不断涌现,但是其中能成为栽培新品种的则是少数几个种类或品系。值得一提的是,川羊1号菌株在2014—2015年度的出菇率、原基发生数量、子实体产量、商品性等栽培表现均良好,可是到了2015—2016年度该品种却整体表现不好,抗逆性差。
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受外在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美国羊肚菌室内周年栽培技术于2008年停产,迄今全球仍然没有羊肚菌室内商品化栽培产品面世。室内周年规模化栽培技术仍是羊肚菌人工栽培中需要攻克的技术重点与难点,只有解决了羊肚菌室内周年化栽培技术,才可能为市场供给品质和数量都有保证的羊肚菌产品。因此,未来羊肚菌室内栽培技术必定成为研究之热点并有望在我国得到突破。
2.1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原理及概念
回顾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历史,以前宣传采用的“基因工程”“子囊孢子有公母之分”“菌种有公母菌种”“羊肚菌有伴生菌”等都不真实、不科学。栽培者只要明白羊肚菌栽培有难易之分,其利用养料的能力很弱,再掌握一些羊肚菌生活史等的生物学知识,懂得栽培的基本技巧就可以从事羊肚菌人工栽培。事实证明,凡是在媒体上大势宣传羊肚菌人工栽培高产的(如亩产上千斤)都是很不客观的,局部的、特殊的个例不能当作普遍的真理加以采用。
2.2羊肚菌菌种制种单位和媒体宣传的片面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羊肚菌室外栽培面积连年成倍增长。笔者于2012年在《易菇网》上提出,我国羊肚菌栽培技术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商品化栽培技术。4年过去了,羊肚菌栽培面积扩大了许多倍,少数栽培者也确实赚到了钱;而事实上,中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依然不成熟。2015—2016年度,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总面积达到了2万~2.2万亩,据业界人士估计有高达90%左右的羊肚菌栽培者处于亏本状态。社会媒体都希望放大宣传成功的一面以便新闻炒作,制种单位也乐于配合这样的宣传。如:制种单位售出的羊肚菌菌种,栽培几十亩中有几亩确实出菇密集,看上去甚为养眼,于是媒体与相关培训或制种单位就会巧妙地予以拍照宣传,而大部分出菇不理想的则被有意回避。
2.3资本过度介入与地方政府的不当补贴
由于媒体的过度炒作,近年来羊肚菌栽培行业涌入了大量资本,被媒体误导或被不靠谱的技术宣传蒙骗而投入大量资本以致于亏损上千万的栽培者大有人在。这些“输得起”的投资者在吃了亏之后如法炮制,大力宣传羊肚菌栽培赚钱,然后开始躲在幕后做兜售菌种的买卖。而有的地方政府补贴农户,看似好事其实不然。不具备条件的农户栽培羊肚菌不会获得预期效果,补贴对市场经济自然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此地补贴实则剥夺了彼地栽培者的正当权益,不利于良性的商品化竞争。
2.4栽培者急功近利、甘于冒险造成的损失
采用外营养添加技术栽培羊肚菌操作简单易行,在2014—2015年度曾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栽培者投资1元钱产出了8元钱;有的栽培几十亩获得几十万甚至过百万的收益。但是这种案例属于特例,不具备普遍意义。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技术受到栽培品种、菌种质量、栽培管理技巧、土壤、自然气候、采收加工、市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导致种植失败和经济损失。尤其是室外羊肚菌栽培属于仿生态栽培方法,易受自然界天气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风险,一定意义上是“靠天吃饭”。在羊肚菌外营养添加技术的应用在风调雨顺的2014—2015年度,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许多栽培受益者都卯足了劲要在2015—2016年度大干一番,甚至根本不考虑本就存在的各种风险,或者是甘愿冒险,纷纷扩大规模,试图以规模效益取胜。结果事与愿违,2016年超常的寒潮低温给羊肚菌种植者带来很大损失,因此羊肚菌室外栽培需要量力而行,要有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OWER R,MILLS C G I,MALACHOWSKI J.Cultivation of "Morchella".United States USA,4594809.1986; 4866878,1989.
[2]OWER R,MILLS C G I,MALACHOWSKI J A.Cultivation of "Morchella".United States USA,4866878.1989.
[3]MILLER,STEWART C.Cultivation of Morchella.United States,6951074.2003.
[4]BARNES S,WILSON A.Cropping the French black morel: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UT-12A).1997.
[5]褚长青.我国山区农村发展羊肚菌规模种植的可行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2):10-11.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3-1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