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研究

2016-07-14 02:46霍文军
运动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大学生

霍文军

(河套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 巴彦淖尔 015000)



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研究

霍文军

(河套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 巴彦淖尔 015000)

摘 要: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体育教学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效果。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以期能对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目前,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通常只重视学生强身、健体、传授体育技能等身体健康教育,反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这不利于高校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引导。高校体育教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向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大学生普遍因为年龄处于身心的敏感期,为数不少的大学生都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例如,现实往往不同于理想,情感往往有限于理智,这些问题看似不严重,但随着日积月累,无法摆脱心结或没有办法处理这些矛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产生更加恶劣的结果,给大学生自己及家庭或学校带来很大隐患。但是,我国目前高校刚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也不完善,任职教师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能够有效地达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随着社会群体压力的不断增大,这种本来就薄弱、经常流于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起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塑造完整人格的作用,因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没有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很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数据表明,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退学、休学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使得加强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紧迫、更加重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刻不容缓。

相反,体育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各高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从开学的军训和开设的体育课程,体育教育已经成为承担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科目。国家教育改革工作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开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不仅将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引入了体育教学的工作开展中,也逐渐将高校的体育课程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结合,从而从改革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健康工作、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合理区分两者的区别,把握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够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锻炼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发展能够帮助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大学生通过锻炼,不但使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使得压力得到释放,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 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学生的身体、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锻炼,将学生心理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从而促进大学生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对以前所出现问题进行积极地解决。

2.1体育锻炼能促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人们带来良好的、愉悦的情绪体验。这种忘我的、良好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是无法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产生的。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和感知是从事体育锻炼中每一项运动的要求,这样才能快速反应、发出指令、通过协调完成动作。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相对灵活一些,如反应快,动作迅速、敏捷。

2.2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和面对失败的忍耐力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需要不断地努力,并且在面对主观或客观的困难时,如畏惧、胆小、疲劳、天气恶劣、场地设备条件差等,需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不断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克服主观客观困难,由此对学生的身心进行相应地磨练,提升其意志品质,培养其性格特点,帮助学生增强面对挫折的忍耐力、提高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

2.3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学生常见的几种情绪困扰包括焦虑和抑郁。通过研究表明,某一次的锻炼或长时间的身体锻炼都可以达到缓解压力、放松精神的作用。无论哪种心情上的抑郁,都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有效地缓解。

2.4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

教学活动都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同样如此,但是体育教学自身具有着鲜明的特点。体育教学是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来促进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发展,这种区别与其他教学课程的特点是体育教学“实践性”的表现。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等特点是体育教学活动所特有的,这样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灵活应变、团体协作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各种比赛和运动项目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疲劳和压力,帮助学生在运动中走出焦虑、自卑和抑郁等消极的心理情绪的困扰,从而帮助学生具有自强、自立、坚毅、顽强、勇敢等精神。

2.5体育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

智慧行为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相结合的结果,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除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智力因素外等因素需要使用外,还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应用积极的激励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应重点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进行鼓励,无论进步大小,采用鼓励的方式能够为体质差和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克服心理和身体上的不足。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锻炼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意志品质,重点对教学的情感功能进行强化。学生在日常学习、体育锻炼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锻炼了意志、优化了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而消除了某些心理障碍,有助于学生今后身心健康的发展。

3 结 语

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要通过自身的调解,作为高校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地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缓解压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其顽强、拼搏、努力、奋斗、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

参考文献:

[1] 于海涛,李秀梅.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2] 杨杰,周游.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3] 张世兵,乔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9).

[4] 陈梅.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功能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安徽体育科技,2008(1).

投稿日期:2016-02-12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3-068-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5.034

作者简介:霍文军 (1980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