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16年春季报告

2016-07-16 06:43课题组
国际贸易 2016年5期
关键词:进出口出口贸易

课题组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16年春季报告

课题组

一、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5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成绩来之不易。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56.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下降2.9%;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

(一)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扩大

2015年,受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震荡下滑。但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出口情况仍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升至13.8%,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由于国内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加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2015年中国进口额下降较多。

(二)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有所提高,出口制造业在产业链的位置逐渐上升。2015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31万亿美元,与2014年持平,好于总体出口,占总出口额的57.6%,比2014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船舶出口分别增长8.5%和13.3%。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718亿美元,同比下降2.7%,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20.8%。

图1 2015年中国月度进、出口金额及速度

商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同比增长(%)金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095.0-2.3服装及衣着附件———1742.8-6.4鞋类万吨447-8.4535.3-4.8家具及其零件———528.01.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万台171508-10.61523.1-16.2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万台1343422.41237.37.3集装箱万个272-10.176.7-14.7液晶显示板百万个2293.4-6.4309.7-2.6汽车及汽车底盘万辆72-19.4112.3-10.3*机电产品———13107.20.0*高新技术产品———6552.1-0.8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在进口额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基本稳定。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占进口总额的32.6%,较2014年扩大4.5个百分点。2015年,中国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砂9.53亿吨,增长2.2%;原油3.36亿吨,增长8.8%。由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降较多,2015年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为112.1,表明中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2.1%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新型商业模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

2015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12157亿美元,增长1.0%,占出口总额的53.4%,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7977.9亿美元,下降9.8%,占出口总额的35.1%,比2014年下降2.7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长3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60%左右。

(四)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适应环境能力强,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仍实现出口正增长,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出口1.0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2%,占比第一次超过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出口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6.5%,占出口总额

的比重为44.2%。国有企业出口2424亿美元,同比下降5.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0.6%。

(五)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2015年,欧盟、美国、东盟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647.5亿美元、5582.8亿美元和4721.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3.4%,对欧盟、日本、香港地区出口分别下降4.0%、9.2%和8.9%。中国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较快,其中对印度、泰国、越南出口分别增长7.4%、11.6%和3.9%。

(六)服务贸易占整体外贸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2014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增长9.2%;服务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为1366.2亿美元。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达15.3%,比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

表2 2015年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表3 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情况

二、2016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6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贸易额进一步下跌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大力落实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积极效果逐步开始显现。一季度,中国进出口累计有所下降,但3月份以来出现向好迹象,贸易条件继续改善,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不断提升。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52144.3亿元人民币,下降5.9%。其中,出口30123.1亿元人民币,下降4.2%;进口22021.2亿元人民币,下降8.2%;贸易顺差8101.9亿元人民币,扩大8.5%。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8021.4亿美元,下降11.3%。其中,出口4639.3亿美元,下降9.6%;进口3382.1亿美元,下降13.5%;贸易顺差1257.3亿美元,扩大2.8%。

(一)外贸出口先降后升

一季度,中国出口和进口跌幅均较去年有所扩大。但分月度看, 3月当月出口增长由负转正,增长11.5%(以美元计价,下同),是2015年7月份以来首次正增长;进口降幅逐月收窄,前3个月进口降幅分别为19.1%、13.8%和7.6%。3月当月出口回升既得益于中国政府陆续出台的多项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效力释放,也得益于一大批进出口企业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国际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见专栏一)。此外,受春节因素影响,2015年3月份出口基数偏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2016年3月出口增速。

图2 2015年中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及占比

图3 2014年以来中国季度进、出口增速

图4 2015年以来中国月度进、出口增速

专栏一一批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近年来,一批进出口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分工,从供给侧发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取得初步成效。他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专注于主业积极创新。这些企业大多始终专注于所在行业,瞄准国际技术前沿,长期坚持研发创新领域的高投入。一些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逐年提高,每年申请数百项新专利,多项技术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

二、大力引进国际人才。这些企业均高度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有的在美国硅谷建立研发基地,聘请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的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请来行业内一流技术专家和研发人员,成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

三、坚持不懈培育自主品牌。这些企业大都已经完成了从代工和贴牌到自主品牌生产和经营的转变。有的已经开发了多个系列的自主品牌产品,进入了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有的已经开始以品牌输出和经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四、建设全球化营销服务体系。这些企业均加快构建国际化营销网络,深度融入当地市场。许多企业在国外建立了海外子公司,与当地大型和主流渠道商合作,构建直达消费者的销售和维修服务体系,赢得了全球消费者信任。

五、推进智能制造。一批轻工纺织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劳动力供应紧张、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加快智能生产、机器人等的引进和应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压力。

六、在全球范围合理配置产能。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链的全球布局,直接在目标市场投资生产和组装线。一些企业在欧美收购品牌、技术,在新兴经济体投资设厂生产,构建了全球服务和零配件支持体系。

七、探索信息化时代新型商业模式。沿海地区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增长速度快的新型商业平台企业。有的整合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商平台,国内企业可以将商品“一键发布”到国际市场。有的通过完善综合服务网站,为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全流程服务。这些都为外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好于整体

一季度,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959.4亿美元,下降6.6%,降幅低于整体出口3个百分点。3月当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87.7亿美元,增长33.4%,拉动当月出口增长5.0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下降9.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降7.8%,但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6.3%。3月当月,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2%和2.0%。

(三)一般贸易占比继续提高

一季度,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48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4%,占进出口总额的55.9%,较2015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2365.5亿美元,同比下降16.8%,占进出口总额的29.5%,较2015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四)对主要发达国家出口降幅小于整体

一季度,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分别下降8.8%、6.9%和5.5%,降幅均小于整体出口。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口降幅较大,对巴西、南非和东盟出口下降47.2%、29.6%和13.7%。但对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均增长0.2%,成为出口的亮点。

(五)民营企业活力迸发

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3099.2亿美元,仅下降1.7%,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8.6%,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3.3%,进口增长1.1%,增速分别高于整体出口和进口6.3和14.6个百分点。国有和外资企业进出口下降较多,其中国有企业进出口1235.1亿美元,外资企业进出口3687.1亿美元,分别下降21.7%和14.4%。

图5 2015年以来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月度出口增速

图6 2015年以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月度进出口增速

图7 2015年以来中国对美、欧、日月度出口增速

(六)东部地区出口份额有所回升

东部地区进出口6807.1亿美元,下降10.5%,降幅低于整体0.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出口3867.2亿美元,下降7.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3.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进出口565.5亿美元,下降16.5%。西部地区进出口648.8亿美元,下降13.9%。

(七)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

一季度,中国铜矿砂、天然气、原油和铁矿石等商品进口量显著增加,同比分别增长33.0%、25.9%、13.4%和6.5%,而进口价格分别下跌27.2%、35.9%、40.9%和34.8%。

三、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增长速度缓慢且分化严重,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前景总体不乐观。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缓中趋稳、稳中有进,部分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且分化加剧。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局面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复苏进程的差异性进一步显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总体稳定,房地产市场稳步回升,制造业恢复扩张,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与预期提高,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热点纷呈,但经济增长水平仍低于危机前,企业投资波动性较大。欧元区经济在石油价格低迷、欧元贬值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且“难民潮”加剧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纷争和成员国之间的离心倾向,增加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持续下滑,通缩风险并未解除,货币政策效力递减问题突出,短期难以走出经济困境。受结构性改革滞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及政策空间收窄等因素影响,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放缓趋势,但印度等国家在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IMF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再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0%,新兴经济体增长4.6%。

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可能加剧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启动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市场预期2016年美联储将继续推进加息进程。而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还在加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新兴经济体也倾向于进一步降低利率。各国货币政策走势分化,将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无序性,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美联储加息将驱动美元进一步升值,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导致新兴经济体融资环境趋紧。国际金融协会预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规模为5000亿美元左右。尤其是那些对外资依赖较大、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对外债务规模高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偿债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形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机。

表4 2016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情况

表5 2016年一季度中国东、中、西部进出口情况

注:东部11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8省市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省市、自治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不确定性上升。2016年1月下旬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一轮上涨行情,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均较低点明显反弹。展望2016年全年,世界经济尚未进入稳固的复苏阶段,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加上大宗商品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商品价格持续上行缺乏有力支撑。在供需脆弱平衡的情况下,市场对突发事件和政策变动高度敏感,反复震荡将成为市场新常态。中东、北非、俄罗斯等主要原油出口地区均面临较高的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较大,可能成为短期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发因素。美联储若再次加息,可能推动美元进一步走强,势必对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施加回调压力;还可能推动金融资本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流出,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不仅影响矿山、油田的正常经营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而且使得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经济遭受重创,给大宗商品进口国带来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国际贸易投资面临新变局。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佳,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震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都成为全球贸易企稳回升的重要阻碍。世贸组织预计,2016年世界贸易量增长2.8%,增速与2015年持平。其中,发达国家进口量增长3.3%,增速较上年略有放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口量增长1.8%,增速较上年有所提高。与世界贸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强劲反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5年全球FDI大幅增长36%至1.7万亿美元,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但全球FDI的高增长主要由跨国并购而非绿地投资推动,投资的活跃并没有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扩张,对贸易发展的带动作用较为有限。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2个国家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协议,使TPP正式进入各成员国完成国内程序阶段。与普通的自贸协定相比,TPP涉及议题更多、开放水平更高,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全球经贸规则的走向,也将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格局出现新的调整。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但仍面临下行压力。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领域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长保持在预期合理区间,就业总体稳定,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聚。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运行在6.5%至7%的预期区间,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名列前茅。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一半,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积极迹象增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先行指标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企业利润增速提高。但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多方面阻碍,就业、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还在积累,对经济稳定运行的挑战增大。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2016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外部需求总体依然偏弱。全球贸易陷入低迷,整体外部环境不利。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此前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相关结构性问题迄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增速始终徘徊在较低水平。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增长动力,市场需求偏弱。新兴经济体受到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和政策空间有限的双重制约,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市场需求普遍萎缩。一些国家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推动货币贬值,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市场份额竞争。据世贸组织统计,2016年前2个月,全球71个主要经济体(占全球贸易额的90%左右)进口额合计同比下降8%。据中国商务部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近八成的企业反映外需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二是外贸竞争优势转换尚未完全到位。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中国传统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弱化,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导致部分出口订单和产业向周边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表现在贸易数据上,2007年加工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还在50.7%的较高水平,到2016年一季度已降至32.9%。2010年,中国在美国、欧盟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分别达到50.6%和47.9%,2015年分别降至47.1%和43.6%,而中国周边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在美欧市场份额持续上升。近几年,中国新兴产业、新型商业模式出口较快发展,大型成套设备等资本品出口好于总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仍存在差距,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低迷的影响。

三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更加凸显。2015年,多边贸易自由化有所进展,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全面协议,成员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批准稳步推进。但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趋紧。根据世贸组织2015年年底发布的贸易限制措施报告,世贸组织成员国仍在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超过1900项,2008年以来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75%仍在实施。在此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明显加剧。一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37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加55.6%。特别是钢铁行业遭遇多个国家贸易救济调查,出口形势严峻。

同时也要看到,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国家对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加强融资保险支持等政策降低贸易成本,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为外贸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将有效提振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企业接单能力。针对加工贸易竞争力弱化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见专栏二),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了促进进出口回稳向好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1)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扩大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增加短期出口信保规模,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2)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施支持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政策,鼓励中西部到东部招商引资,对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腾退用地经批准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3)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和服务体系,培育外贸自主品牌;(4)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重点支持先进设备和技术进口,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5)在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在税负公平、风险可控前提下,赋予具备条件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进一步降低出口平均查验率,年内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广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

专栏二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传统竞争优势削弱,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订单转出加快,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2016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支持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保障。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将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核查机制。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节能低碳、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在有效防范风险、确保税收前提下,完善加工贸易企业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改进加工贸易监管方式。加快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作业无纸化等改革,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对资信良好、符合海关要求的企业,探索实施企业自核单耗的管理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评价体系。

——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推动区内产业升级。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进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先行先试。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现有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支持产品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培育和标准制定,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实施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政策。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引导,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产业基金等,促进改善各类公共服务。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信贷支持,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内保外贷等方式为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供融资支持。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国家规定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减轻加工贸易企业负担。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全国联网,增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便捷性,方便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做好加工贸易重点发展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工作。

——优化加工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建立商务、环保、海关、工商、质检等部门协调机制,推进加工贸易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鼓励诚信守法惩戒违法失信机制。加强对企业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规范、监督和指导。

外贸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中国政府将积极落实支持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巩固提升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和发展新动能。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大力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增强双向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见专栏三),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为外贸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筑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外贸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规则环境。

专栏三“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效应逐步显现

中国与相关国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边贸易总额达9955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5.1%。中国已经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148亿美元,增长18.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926亿美元,增长7.4%。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商务部充分利用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等机制,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的前沿作用,加强与相关国家沟通交流和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联合声明,与欧盟就“一带一路”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达成重要共识,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都进行了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等等。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一批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或者积极推进。中白工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合作典范。

2016年一季度,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保持增长。其中,对巴基斯坦、埃及、俄罗斯、印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以人民币计出口分别增长26.3%、6.3%、6.1%和6.1%。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9亿美元,同比增长40.2%,“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558家,同比增长21.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17.7亿元人民币(折合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中国企业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3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金额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承接西亚北非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

(作者单位: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研究院;责任编辑:周明)

猜你喜欢
进出口出口贸易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