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日制裁下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变化及中俄贸易分析

2016-07-16 06:49康成文副教授
国际贸易 2016年5期
关键词:美欧制裁乌克兰

康成文 副教授



美欧日制裁下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变化及中俄贸易分析

康成文副教授

一、引言: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是具有多维地缘政治环境的国家,是欧盟(EU)与独联体(CIS),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国家都想利用乌克兰多维的地缘政治和多重的民族特点拉拢其加入自己的阵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双边关系在历史上密不可分。在经济方面,俄罗斯是乌克兰的能源供应国和商品销售市场,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境内的输送管线将能源输往欧洲国家。在军事方面,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相当一部分的重工业和军事基础,1954年2月19日赫鲁晓夫一纸命令划给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塞瓦斯托波尔市的4个港口)里建有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对俄罗斯来讲,克里米亚既是俄罗斯的海洋之“窗”,又是俄罗斯能够提高对中东、西亚、外高加索甚至巴尔干的控制能力的战略要地。

2011年2月,亚努科维奇上任总统后,一方面,积极修复尤先科总统时期(2005.1~2010.2)恶化的乌俄关系,与俄罗斯签署了《马尔科夫协议》(2010.4)。在此协议中,俄罗斯同意在原合同价格基础上降价约30%向乌出售天然气,乌同意将俄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期限延长25年至2042年,并且在该期限届满后双方还可决定是否再延长5年。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脱俄入欧”的外交政策,于2012年3月30日与欧盟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并计划于2013年11月28日签署联系国条约,而对于乌加入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成的关税同盟(即欧亚经济共同体)问题上却一直含糊其辞。此举遭到俄罗斯强烈反对。此后,双方贸易摩擦不断。俄总统普京也警告乌克兰,如果乌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以俄为首的关税同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将被迫采取保护性措施。

乌欧联系国协定草签后,由于乌克兰国内民主和法制状况恶化以及相应的改革滞后,所以与欧美的关系踯躅不前。在内外压力交加的情况下,乌克兰政府于2013年11月21日宣布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这一决定引发了以大规模的反政府、亲欧盟示威运动(即Euromaidan)为主要特征的乌克兰危机。此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乌克兰经历了政权更替(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总统被迫离乌,同年6月7日波罗申科出任总统)、领土丢失(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脱乌入俄”公投)、内战(特别是2014年5月至9月乌东南部武装冲突)、停火重建(2014年9月以后)等四个政治经济演变阶段,成为苏联解体后独联体最为严重的地区冲突和国家生存考验。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乌克兰与欧盟分别于2014年3月21日和6月27日签署了乌欧联系国协定“政治部分”和“经济部分”,9月16日该协定在乌议会通过,实现了其“脱俄入欧”的目标;而就在乌欧签署联系国协定“政治部分”的同一天,俄总统普京在俄议会上下两院批准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和相关宪法草案上签字,正式接纳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至此,乌克兰失去了其重要的领土。对于乌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某些地区(武装冲突地区),乌政府通过制定实施有效期为3年的地方自治临时制度法即“特殊地位法”,承认了其“特殊地位”,埋下了乌克兰政治经济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实际上,加强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加快其加入欧盟的步伐的同时,努力维持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是乌克兰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所坚持的外交战略。但是,由于受乌俄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美、欧盟、俄罗斯之间利益格局的影响,乌克兰外交中的“两全其美”战略未能实现,反而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危机。以乌克兰的“脱俄入欧”、克里米亚的“脱乌入俄”为主要背景的乌克兰危机正是美欧日与俄罗斯之间进行制裁与反制裁博弈的导火索。

二、美欧日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和欧盟谴责俄罗斯干涉乌克兰内政并破坏了乌克兰领土完整,俄罗斯则指责美国利用乌克兰问题对俄实施孤立政策。2014年3月3日,美国奥巴马总统发出实施经济制裁的警告表示“我们将采取一切措施,在经济、外交上孤立俄罗斯”。同一天,美民主党哈里·瑞德(Harry Mason Reid)表示“对俄制裁,与欧洲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3月6日,美国实施了冻结部分俄官员在美的资产、限制签发签证并禁止入境的措施,迈出了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第一步。欧盟和日本也分别于3月17日和18日公布实施了“限制俄乌官员旅游并冻结其资产”、“停止与俄关于放宽签证的谈判”等制裁措施。7月16日以后,美欧日的制裁范围急剧扩大,涉及金融、能源、国防等多种重要领域(详见表1)。

面对美欧日的经济制裁,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反制裁措施,制裁参与对俄制裁的西方国家,直接反击了部分欧盟国家。如3月21日,俄罗斯公布“限制9名美政府高官及议员的入境”,7月31日以后,又相继实施了在进口方面“禁止进口波兰的大部分水果和蔬菜,禁止进口美、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的农产品(实施期限为1年)”;在航空领域“禁止乌克兰航空公司航班飞经俄领空、并表示将考虑扩大至西方国家航空公司”;在出口贸易方面“利用本国油气资源丰富,德国、意大利以及一些中东欧国家对俄能源依赖度高的现状,有意调整油气资源的供应量”等反制裁措施(详见表1)。

表1 美欧日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2014年)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https://www.asset-alive.com/report.php?mode=show&rpid=3267等资料整理

对受美欧日制裁的本国企业,俄罗斯一方面在关税、预算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动用国家资金支持受制裁企业突破西方国家的贸易封锁的同时,鼓励加强同以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以寻求替代市场。2015年1月开始,俄罗斯发布实施了包括促进进口替代、支援重要产业、保持金融稳定等7项内容的经济危机对策,并致力于改善国内投资环境。

三、制裁与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影响

美欧日的制裁给俄罗斯的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内银行及企业的融资受阻、融资成本增加,能源企业获取国外新技术的渠道受限,导致国内滞胀(stagflation)从而导致其国际经济地位下降等方面。受美欧日制裁以及国际油价下滑的双重影响,俄罗斯的资本外流加重(2014年资本外流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股市、汇市和债市下跌,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下降,国民经济严重受挫。从图1受制裁前后俄罗斯的主要经济指标中可以看出,2013年以来,俄罗斯的GDP规模及其增长率明显下降,2014年GDP增长率降至0.6%、2015年上半年骤降至-2.2%;财政赤字扩大,2015年上半年其赤字额达到440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于2014年达到11.4%、2015年上半年达到8.5%,仍居高不下;失业率于2014年有所下降后,2015年又有所反弹,达到5.4%较高水平;国民消费支出增长率于2014年开始、固定资本形成增长率于2013年开始骤降,至2015年上半年分别降至-2.2%和-8.8%。但与这些经济指标的恶化相比,社会安定基金(包括准备基金、国民福祉基金)余额却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这种状况从负面层面上反映了国家和国民对经济恶化的担忧程度。

图1 受制裁前与受制裁后的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

注:2015年的数据为当年1-6月份的数据,“0”表示无数据,社会安定基金 包括准备基金和国民福祉基金。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JETRO世界贸易投资报告》(2012—2015)及日本驻俄大使馆经济部的统计数据计算绘出

在对外贸易方面,俄罗斯受西方国家制裁的影响更为明显。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4年开始俄罗斯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明显下降,2014年分别减少270亿美元(下降5.2%)和284亿美元(下降9.0%),2015年上半年的出口额为1818亿美元、进口额为867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6.5%和39.5%,贸易顺差也下降8.7%,能源产品出口依然占总出口的七成左右。外商直接投资(FDI)额从2013年的692亿美元,2014年骤降到210亿美元,降幅高达69.7%,其变化尤为显著。据俄央行网站消息,2015年上半年外国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同期俄银行及企业资本净流出总额达525亿美元。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额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下降,降幅分别为5.2%和24.4%,但是2015年上半年却反降为升,同比增长87.6%,达到了3616亿美元。外汇储备额的急增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的提升,但同时也意味着该国的进口贸易严重受阻。在国际环境及其影响方面,基于西方国家制裁的滞胀导致了俄罗斯的国际经济地位的下降以及卢布的大幅度贬值(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卢布比上一年的贬值率分别为20.5%和58.6%,根据图2的数据计算得出),加上特别是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国际Brent油价比上一年分别下降9.1%和44.7%,根据图2的数据计算得出),使能源出口占总出口的七成左右的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利益蒙受了严重的损失。

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贸易伙伴看,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以出口“石油及石油制品、天然气和人工煤气”,进口“非电力机械、运输设备、电力机械、设备及电气用具”为主,其主要出口市场(地区)为欧洲以及东亚地区,其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区为东亚及北美。2009年以来,俄罗斯对世界和欧盟的贸易商品结构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对外贸易得到了稳步的扩大发展。在俄对外贸易中,欧盟(EU28)占重要的地位。2009—2013年,俄罗斯将“石油及石油制品、天然气和人工煤气”等主要出口产品的59.9%出口给欧盟,同时将“机械、运输设备、电力机械设备及电气用具”等主要进口商品的55.6%从欧盟进口。但是,2014年以后,受美欧日制裁、国际油价下滑、卢布贬值以及国内经济下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商品的进出口量明显下降。2014年,主要出口产品“石油及石油制品”的对世界出口额为2701.2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135.2亿美元、下降4.8%,“天然气和人工煤气”的对世界出口额为626.5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119.9亿美元、下降16.1%;主要进口商品“机械(非电力)”的总进口额为512.2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48.5亿美元、下降8.6%,“运输设备”的总进口额为414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76.6亿美元、下降15.6%,“电力机械、设备及电气用具”的总进口额为340.5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23.7亿美元、下降6.5%。在对欧盟(EU28)的贸易中,主要出口产品“石油及石油制品”的出口额减少271.1亿美元、下降15%,“天然气和人工煤气”的出口额减少69.4亿美元、下降27.5%;主要进口商品“机械(非电力)”的进口额减少42.8亿美元、下降12.5%,“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减少61.2亿美元、下降24.7%,“电力机械、设备及电气用具”的进口额减少18.8亿美元、下降11.7%。虽然俄对欧盟的主要产品的出口和进口的下降幅度大,但是,其在俄总出口和总进口中仍分别占51.8%和49.6%(详见表2)。

图2 受制裁前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及国际环境的变化

注:2015年数据中,国际油价是1月份的数据,其他均为当年上半年的数据,“0”表示无参考数据。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商务部、JETRO、日本驻俄大使馆经济部等的统计数据计算绘出

表2  俄罗斯与世界及欧盟贸易中前五位商品贸易额及其占比、2014年十大贸易伙伴 单位:亿美元、%(括弧内数字为占比)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UNcomtrade SITC Rev.1及JETRO《世界貿易投資報告2015—ロシア·CIS》的资料绘制

2014年,俄对独联体(CIS)总出口639.8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13.5%,从独联体总进口328.6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15.9%;俄对乌克兰的出口和进口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8.4%和31.9%;而对美国的贸易中,俄从美国的进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1.8%、进口额达185亿美元。在俄十大进口来源地中,美国是唯一的进口量比上一年增加的国家。促使俄罗斯从美国进口额扩大的主要商品是“民用飞机”。在俄十大出口市场中,出口量比上一年增加的西方国家是德国和日本,分别增加0.2%和1.0%;中国和韩国分别增加了5.3%和23.1%,韩国的增幅最大。

在俄罗斯的十大贸易伙伴中,有5个国家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是欧盟中具有影响力的贸易大国,这些国家直接影响着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的发展。2014年以来俄罗斯对外贸易的萎缩主要是由于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及其贸易量的变化。

另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对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作用方面,俄罗斯至今已签署9个自由贸易协定(FTA),其中8个FTA协定已生效(详见表3)。在与FTA协定国间的贸易中,2014年与独联体(CIS)自由贸易协定国的进出口量最多,占俄对外进出口总量的11.5%,小于同年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量的占比(12.6%);与欧亚经济联盟(EEU)的进出口量排第二,占俄对外进出口总量的7.3%,小于同年与德国的进出口贸易量的占比(9.5%);与其他各FTA协定国之间的进出口量占俄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均不足1%,与这些FTA协定国之间进出口贸易量的总和占俄总进出口量的比重为12.7%,相当于同年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量所占的比重(12.6%)。综上,由于俄罗斯与这些FTA协定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量少,在进口方面这些FTA协定国又很难满足俄罗斯的实际需求,所以,即便是加强和扩大与这些FTA协定国之间的贸易,也很难扭转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给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带来的受阻局面。

表3 俄罗斯已签署的FTA以及与其贸易量占俄总

注:合计栏中的数据中不含重复的数据。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JETRO《世界貿易投資報告2015—ロシア·CIS》的资料整理

四、制裁前后中俄贸易的变化及其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双边贸易经历了W型曲线的发展过程。1992—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1993年贸易额达到了77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但随后由于俄方大幅提高关税、贸易方式由易货贸易变为现汇贸易等种种原因,1994—1999年间的双边贸易处于低位波动徘徊状态。2000年以后,伴随2000年《中俄政府间2001—2005年贸易协定》和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双方高层互访以及两国的先后入世等一系列利好局势的持续,中俄双边贸易开始稳步、快速增长。2000—2014年,除受世界金融危机大冲击的2009年(中俄贸易额为388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31.8%)以外,中俄双边贸易连创新高,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953亿美元(增长6.7%)。从美欧日与俄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的局势变化及其影响的角度上看,应该说2014年的中俄贸易未受或少受其影响。但是,2015年的中俄贸易中已显现其影响。

2010—2014年,中俄贸易量稳步增加,中俄贸易收支于2013年转为“顺差”、于2014年进一步扩大到12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也经过持续稳步扩大,于2014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2.8亿美元(与中国对俄的直接投资额相比,俄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甚少);中俄双方的相互贸易依存度的波动小,分别保持了平均2.1%和11.7%的水平(见图3)。

从中俄贸易的商品结构看,中国对俄出口的前五位商品为“服装,电力机械、设备及电气用具,非电力机械,纺织纱线、面料及制成品等,杂项制品,运输设备”,从俄进口的前五位商品为“石油及石油制品,木、木材和软木制品,煤、焦煤及煤球,有色金属,金属矿及非金属”,中俄贸易具有“出口工业制成品(多数为劳动密集型)、进口能源及资源性产品”的特点。在2014年的中俄贸易中,“电力机械、设备及电气用具”的对俄出口比上一年增加11.4亿美元、增长16.6%,“服装”的对俄出口比上一年增加7.5亿美元、增长8.0%,“石油及石油制品”的从俄进口比上一年增加34.2亿美元、增长14.3%,“木、木材和软木制品”的从俄进口比上一年增加3.3亿美元、增长11.9%。这些商品的进出口额的增加使2014年的进出口额比上一年增加了60亿美元、增长了6.7%(见表4)。

图3 中俄双边贸易的变化(2010—2015年)

注:2015年数据是当年1-6月的数据,“0”表示无参考数据。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商务部以及JETRO的统计数据计算绘出

但是,201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比上一年同期减少170.5亿美元、下降35.8%,其中,中国对俄出口额同比减少108.5亿美元、同比下降40.4%,中国从俄进口额同比减少62亿美元、同比下降29.8%,中俄双方的相互贸易依存度也分别同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见图3)。2015年上半年,中国为俄罗斯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与2014年相比,2015年的中俄贸易受制裁与反制裁以及由此引起的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景气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程度明显上升。

五、总结与展望

美欧日与俄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对博弈各方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和利益得失。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孤立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目的,而本国经济却未明显地受到由制裁以及俄的反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作为被制裁国,虽然通过实时出台反制裁措施尽力挽回了来自美欧日制裁的负面影响,但是,在经济及其利益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欧盟和日本作为与俄的贸易关系密切的制裁博弈方,在经济方面因制裁而遭受的负面影响明显,经济利益受损、所付出的代价要比美国高许多。从军事利益的角度看,美欧对俄的制裁有利于“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东扩,从而扩大其军事利益。而日本协同美欧参加对俄制裁博弈,其目的在于通过配合美国的战略,巩固和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政治外交协作关系。但日本的这一举动显然不利于改善与俄的外交关系以及发展与俄的经贸合作。俄罗斯以接纳克里米亚加入其联邦的方式,解决了其黑海舰队的常驻基地问题,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极其重要的克里米亚军事要地。

乌克兰作为促成制裁博弈的国家,通过妥协的方式勉强渡过了国家存亡的难关,未能实现“脱俄入欧”,也失去了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克里米亚”,同时,埋下了基于“有限承认特殊地位”的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政治经济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表4 中俄双边贸易中前五位商品贸易额及其占比(2009—2014年)  单位:亿美元、%(括弧内数字为占比)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UNcomtrade SITC Rev.1的数据绘制

表5 美欧日与俄之间制裁博弈的影响及利益得失比较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从总体上看,美欧日与俄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中,美国是最大的受益方,俄罗斯虽然在经济上遭受了巨大损失,但是在军事利益方面得到了“补偿”(见表5)。在制裁与反制裁博弈中,制裁方并未真正做到使被制裁方——俄罗斯陷入经济、外交孤立的地步。

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欧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俄与欧盟之间基于同区域性及经济互补性的进出口贸易中。在因制裁与反制裁双边贸易下滑的条件下,俄罗斯的“石油及石油制品”、“天然气和人工煤气”等主要出口产品和“机械(非电力)”、“运输设备”、“电力机械、设备及电气用具”等主要进口商品对欧盟的贸易仍占一半及以上,充分证明了俄与欧盟之间的密切的经贸联系及其互补关系。

中俄贸易虽然近年来在持续稳定增长,但是增幅较小(2011—2014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5%,2014年为6.7%)、两国之间的投资和合作不够活跃,与近年来良好的中俄关系发展反差很大,“政热经温”已成为现阶段中俄贸易及经济合作的特征。这与日俄贸易在其双边关系中存在领土争端问题、日本参加制裁俄罗斯的博弈等不利因素的状态下不断扩大(2011—2014年日俄贸易平均增长率为14.4%)从而显示出“政冷经热”的特征成鲜明的对比。造成现阶段中俄、日俄贸易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小、与俄罗斯的实际进口需求存在差距等现实性问题,而日本对俄出口的商品结构恰恰相反。中国作为在对俄贸易中同以“产业间贸易”和“产业间优势互补”为基础、从俄进口的主要商品结构基本相同的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要在对俄贸易乃至对世界贸易中超过日本及其他贸易强国从而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必须首先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提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基于核心技术支撑的高端产品的比重。 总之,美欧日与俄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是美欧与俄之间实现区域战略再平衡的一个过程和措施。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各方之间相互密切的经贸依赖等角度看,这些博弈并不一定能够成为高度阻止各方之间经贸往来的措施。随着博弈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意义的淡化,各方之间的经贸往来会重返轨道,并进一步扩大。

[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前苏联国家老工业区复兴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区域发展创新模式比较研究”(编号:13BGJ015)、黑龙江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RTA视角的中俄贸易市场与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战略研究”(编号:14B019)、黑龙江省社科基金专项项目“日本加强经济外交对我国的影响研究”(编号:15GJD03)以及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东北亚贸易格局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对策研究”(编号:12DW024)的资助。]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责任编辑:王勇娟)

猜你喜欢
美欧制裁乌克兰
本期导读
制裁之痛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美对伊制裁引发的风波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美欧新能源模式之争
失控的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