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立体构成课程中的“一刀多折”

2016-07-20 05:37朱晓君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

张 超,朱晓君

(贵州大学 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试析立体构成课程中的“一刀多折”

张超,朱晓君

(贵州大学 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550003)

[摘要]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实验性之一的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态与空间的把握能力。立体构成中的“一刀多折”课题训练,对于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妙构成形式美,具有启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一看似简单却富于变化的半立体形态,可以充分表现出作品神韵之美,赋予有限的构成形态以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立体构成;“一刀多折”;神韵之美;教学

一、“一刀多折”的构成

立体构成也可称空间构成,它是以物理力学为依据,以人们的视觉感观为基础,是构成形态的各要素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造型创造出新形态的艺术创造或体验过程[1]。“一刀多折”是立体构成课程内容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内容,它是在二维的平面上,通过恰到好处的“一刀”切割和折叠,使原本二维的平面产生三维的立体效果的一种立体构成表现形式。

从选材而言,一般情况下“一刀多折”通常选用250克左右的卡纸居多。纸张在立体构成中,从材料的分类上被归类为“面材”,不同的面材有不同的特点,如,韧性、内应力、厚度、硬度、色彩等直接会决定切和折的形态、肌理等的视觉与心理感觉的效果。因为250克左右的卡纸材既有一定的厚度,又有相当的硬度;既方便切割,又利于折压;既易使形体固定,又具有较好的视觉表现效果。相对而言,选用其他材料不但会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经济成本,而且还不利于构成形态的加工与表现。

“一刀多折”是立体构成中面材构成的一种。面材构成又称为板材构成。它是以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所构成的立体造型。面材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具有平薄和扩延感[2]。面材构成表现的立体造型,相比线材而言功能与灵活性更强。它的根本是在二维空间的面材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具有深度的空间,使之形成一个立体空间造型。

二、“一刀多折”的艺术神韵

所谓神韵,是指在直观动态和内在意蕴作用下升华造就出的一种令审美主体在精神、意志等方面为之振奋、并在审美主体的思维想象中可感而不可及的一种出神入化、超凡脱俗的神态和意象[3]。神韵在“一刀多折”立体构成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指当审美主体在欣赏设计作品时,视觉、精神及心理上所得到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里达到的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与情感产生共鸣的最高境界。

(一) “一刀”切割的“灵性”美

在面材构成中的“一刀多折”切割时,这一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切割的方向、倾斜角度、长短等都要“恰到好处”。如图1所示的“一刀多折”构成习作作品,正是选用250克以上的白卡纸为材料进行的半立体形态构成练习,这一刀的位置切在正方形纸张的正中间,而不能割断纸张的任何一边,刀口的长短约为纸张边长的二分之一,在切好的平面纸张上进行了多次起伏折叠加工,在视觉构成元素上运用了直线、斜线和曲线形加工,使直线、斜线和曲线形成明显的对比关系。这些线条的折叠都分别紧紧围绕着“一刀”切割的部位进行。在立体造型形态上,切割又折屈后形成了凹凸面的对比关系、直曲面等面形的多重变化。在构成形式美的原理中,运用了对称、均衡、重复等多种形式法则。这一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创作作品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因这一刀而发生改变。这恰到好处的“一刀”切割,使整个面材立体构成设计作品显得轻松自然,变化丰富,各构成元素之间比例得当,张驰有序,极富灵性,较好地表现出其神韵之处。

图1           图2           图3           图4

(二) 二维走向三维的神奇美

二维只有长与宽,三维则除长、宽之外还有高。面材立体构成“一刀多折”练习是介于平面与立体形态之间的半立体形态。它的神奇之处正是在于通过一刀的切割,多次折叠、弯曲使之从原来的平面中脱离出来,进行了新的立体组合,在不经意中从平面“走”向了立体。巧妙且恰当的切与折的组合所形成的凹凸变化关系,构成三度空间形态,很好地体现出作品空间与形态所表现出来的量感与质感。同时,新形成的立体形态可以很轻松地将其恢复为原来的平面。各构成要素从平面构成中的线与线之间的关系瞬时变成立体构成中诸形态之间的对比与变化关系。给普通的平面纸张赋予了神奇地魅力,使之具有了平面构图和立体构型的双重意义。这一神奇的切割折叠立体加工与创新给人带来无穷的创造性想象,使静者富于动感,给凝固的物体注入生命的血液,使人感觉到新奇和振奋。

(三)半立体形态展现出的韵律美

如图2、3、4中所示的“一刀多折”立体构成作品,在一刀切割的作用下,各线在折屈过程中形成了正形和负形间的相互关系、各种新形态与单一形态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在构思过程中运用了繁简变化、重复排列、阶梯渐变、等距排列、曲直对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手法。从加工和制作方面看似简单却富于变化。在形态造型上追求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强调创新设计的逻辑性与数理等组合构成的系统性,使作品既有丰富的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造型美感;既有强烈的节奏,又有如同舞蹈般的神韵。舞蹈中的神韵是通过表演者从起势到收势等表演过程中内在的意念和流畅圆润等精、气、神、韵与外部技艺的完美结合。而立体构成中“一刀多折”课题训练却是创作者借助“方寸”大小的纸面将其意象,通过构成设计美的原理与方法在平淡的纸面上进行了形态依次有序的重复排列组合,构思了生动有趣的对比呼应关系,最终形成了优美律动、极具神韵的半立体形态造型,使人通过视觉得到美的享受,带给人多方面的遐想与思索,对意象化的载体赋予形态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三、在立体构成中“一刀多折”的教与学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的理解和三维形态的创造、审美能力[4]。通过立体形态与空间的训练,开发和训练学生在三维立体空间的思维和对体、量、力、空间、动态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直观判断、材料开发和运用的技能。立体构成课程具有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价值和形态学创造理论、方法、审美等学科内涵。学习和把握立体构成课程中的“一刀多折”,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学生加深对面材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立体新形态与空间的了解以及通过形态变化而产生的虚实空间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刀多折”常用的面材材料是卡纸,在实际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尝试运用其他材质的面材或其他类型的纸张进行这项内容的练习,以表现出形态的立体效果和视觉艺术效果。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尝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从不同材料中可以寻求不同创意灵感,材料对于立体构成中形态表现的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复尝试或对前人经验的学习,根据所创作的立体构成主题做好对材料的认知和有效把握。随着科技的进步,纸材也有诸多的出新与变化,同样其他材料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迭。通过学生对“一刀多折”的学习实践,培养他们在生活中选择、发现适合 “一刀多折”材料的能力,以便有效地利用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切割和折叠。

通过课堂教学“一刀多折”的讲授与实践创作学习,在掌握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一刀切割和多处折叠的方式训练学生在面对不同面材加工创作中掌控技能。学会从大量运用不同材料的实践创作中观察、体验、分析并逐步形成完整表达自已创意思维的能力,从而顺利步入立体构成整门课程的学习。“一刀多折”是立体构成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平面向立体思维转换的基本训练的第一步,对于学生思维的转换、构成形式法则的运用、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及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书鸿,张喜文.立体构成形式法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7):19.

[2]赵殿泽.立体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41.

[3]高海鸥.舞蹈中的神韵[J].神州,2013(13):221.

[4]史琦.立体构成对设计思维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75.

[责任编辑龚勋]

收稿日期:2016-03-16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2015年本科教学工程一般项目“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GYB201529)。

作者简介:张超(1978-),男,甘肃民勤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和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30(2016)03-0088-03

猜你喜欢
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